言语行为与汉语句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4 关于感叹句的研究概况

从我们掌握的材料来看,感叹句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研究成果并不是十分丰富。

马建忠(1898/2000)多次提到与感叹句有关的语法现象,但都散见于全书的各个章节之中,除叹词外,其他的内容都没有集中的论述,甚至没有给感叹句下一个统一的名称。

黎锦熙(1924)根据语气把句子分成决定句、商榷句、疑问句、惊叹句、祈使句,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次把“惊叹句”作为一个句子类别来对待,认为惊叹句是“助惊叹情态,或惊讶,或惊叹,或表其他种种心情,都可自如”。此外,黎锦熙还辟专章讨论了与祈使句有关的叹词问题。

20世纪40年代三部语法著作《中国现代语法》、《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都涉及到感叹句的研究。高名凯(1948/1986)的《汉语语法论》在第四编《句型论》中单设《感叹命题》(第五章)专门讨论感叹句,内容涉及“感叹命题的性质”、“感叹命题的种类”、“汉语的感叹词”等方面。作者认为“语言的作用,不但是在于通过表达思想造成交际工具,同时也表达感情,表达意志”,感叹命题属于“表情的用法”,“感叹是包括一切感情的表达而言”。吕叔湘(1942,1944)的《中国文法要略》把汉语句子按语气分成疑问、祈使、感叹和直陈四类,从表达的角度研究句类问题。关于感叹句的讨论则涉及到感叹句的性质、定义、类型、语气词和叹词等多个方面,该书第一次给“感叹语气”和“感叹句”下明确的定义给以充分的说明,认为“以感情表达为主要任务的叫感叹语气”,而“以表达感情为基本作用的语句,这可以称为本来的感叹句”。立足于句子的表达功能来给感叹句下定义,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王力(1944)的《中国现代语法》将语气分为十二种,其中感叹语气有两种:不平语气和论理语气。王力只谈到感叹语气的类别,没有专门讨论感叹句的定义。此外,该书对与感叹句有关的叹词的分类研究比较深入细致,并将“情绪的呼声”(感叹词)和“意义的呼声”(呼答词)区别开来。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暂拟系统”和一些教材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等在谈论句类问题时都涉及到感叹句,但均未作深入讨论。值得一提的是黄伯荣(1958)的专著《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该书在介绍分析其他句类的同时,也分析讨论了感叹句,认为感叹句是“用来发抒浓厚的感情的句子”,并主张“疑问句和祈使句也很容易带有丰富的感情,但一般不必认为变成了感叹句,只说它们带有感情色彩就够了。”作者从结构组形出发将感叹句分为五类:①有的感叹句由叹词构成。②有时是用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跟“啊”结合起来表示感叹,那个名词往往己经失去了实在的意思,作用和单纯的叹词没有什么分别。③有的感叹句只有很简单的一两个词,但是含义很丰富。④有的感叹句只是一句口号,有的是祝词,它们总是带有强烈的感情。⑤更多的感叹句里常有“多、多么、好、真”等副词和语气助词。

20世纪80年代,朱德熙(1982)第一次明确提出句类是句子的功能分类,即句类“功能说”。认为“感叹句的作用是表达感情,但同时也报道信息。例如:‘好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但未对感叹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语气和句类研究的深入,感叹句的研究也逐渐引起重视。赵顺国(1990)的《感叹句初探》、王洪梅(1994)的《汉语感叹句》、王秀丽(1992)的译文《现代汉语中的感叹语气》、朱晓亚(1994)的《现代汉语感叹句初探》等从宏观的角度对感叹句进行了理论探讨,对一些具体问题也进行了讨论,但不够深入。赵顺国(1990)认为感叹句“以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一对象的某种属性(其所达程度)或动态(包括相关方面)的强烈感受为主旨的句子”,并从“功能——‘感叹内容’”入手将感叹句分为两大类:①感叹——程度、属性类;②感叹——动态及其相关方面。朱晓亚(1994)试图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来研究感叹句,认为感叹句是“以特定的方式来抒发说话人的情感”,“不仅把感叹句看作句子的一种语气类型,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语用类型。”并从形式上将感叹句分为有标记的感叹句和无标记的感叹句。她认为感叹的程度可分为:①无标记的为弱级;②有标记的以及有标记与无标记合用的这两种为强级;③有标记的合用的为最强级等。王洪梅(1994)从对特定条件依赖的情况出发,把感叹句分为“依赖感叹句”和“标准感叹句”两大类。“依赖感叹句”又分为:①陈述感叹句;②祈使感叹句;③疑问感叹句。“标准感叹句”又分为:①有感叹形式的标准感叹句;②无感叹形式的标准感叹句。

吕明臣(1998)指出过去语言学界对感叹句的研究不能有大的突破,就在于人们太热衷于语言“结构问题”,而对语言的“功能问题”则不甚了了。主张应该“把情感的表现作为感叹句的必要条件”,“只有那些明显的仅表达情感,不表达别的功能的才是感叹句”,“并不是平常一般人理解的那样:表达情感的就是感叹句”。他从情感指向出发对感叹句进行重新分类,认为感叹句有三种情感指向:①自我指向(说话人单纯的宣泄自己的情感,不涉及其他具体的人和事);②对方指向(说话人的情感表达是针对听话人一方,表现了对听话人的冷漠、喜欢、厌恶、愤怒等情感);③内容指向(言语交际中的情感指向谈话的内容具体的人和事)。从情感指向的角度谈论感叹句的特点及其和其他句类的区别,角度新颖,颇有新意。

对感叹句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则是杜道流(2005)的《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该书是目前唯一一本公开出版的关于汉语感叹句研究的专著,在总结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全方位地考察了感叹句的性质和特点、信息结构、对词类的选择限制以及一些特殊的感叹句式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在一些方面带有填补空白的性质,但从总体上看,传统的研究框架的性质较为明显。

李成军(2005)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认为“现代汉语感叹句是在语言使用中以特定形式以表达说话人情感或感受为主要功能的句子”。李成军比较深入地描写了现代汉语感叹句句类的具体本质特征,指出一个典型感叹句语义上具有相应的致感因子和感叹义子,致感因子不一定出现,但感叹义子必须表现,通常由体现程度或等级性差异的词、短语或句子充当;感叹句的句法形式上通常带有凸显感叹义子的标记词语,如感叹副词、叹词、语气词等,这些标记词语可以共现,也可单独出现;功能上以表达说话人对人、物、事情或事件等的主观情感或感受为主,其他功能只能是附加功能。李成军还辟专章对感叹句的感叹义子及其标记进行了集中探讨,较有新意和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