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中国特色的创业之路
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优惠、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在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和创业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创业活动的重要瓶颈因素。在金融支持的途径方面,诸如创业投资、IPO以及权益资金、债务资金和政府补贴方面中国仍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创业金融支持的途径。此外在商务环境方面,我们相对于亚洲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也有明显的差距,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创业的商务环境,为创业企业创造更好的信息咨询、法律和会计服务。在研究开发方面,亚洲国家相对于GEM其他发达国家都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注重研究开发的转移以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1.2.1 创业环境的分析
创业环境是指围绕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而变化,并足以影响或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称。创业环境一方面是指影响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另一方面是指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创业环境是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的创业过程并不仅依靠某一方面的推动,也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果说创业企业是从一粒“种子”开始萌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阳光、空气”等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创业环境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2.1.1 宏观环境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环境对一个新企业的创办、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创业者的投资兴业起着较大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1)政治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国家政治形势、政局以及政府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政府机构的组成,办事程序和办事效率等。一些政治因素对创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讲,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一些法律和法规来间接影响创业活动。因此,作为创业者应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与法律意识。此外,政治环境因素对创业者来说是不可控的、带有强制性的因素,只有适应这些条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国家政策、法令、法规的要求,才能顺利进行创业活动。
(2)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是个多元动态的系统,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相互结合,综合影响着企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往往是通过微观经济变化具体地对企业发生作用。
(3)技术环境因素
技术环境因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总概括。技术进步可以极大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产品、服务、市场、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用户等,技术进步可以创造新的市场,生产大量新型产品,改变创业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成本及竞争位置,带来新的竞争优势,也可以使现有产品及服务过时。技术变革可以减少或消除企业间的成本壁垒,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改变管理者、员工、用户的价值判断与预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既给创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创业者要关注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动向,能正确识别和评价关键的技术机会与威胁。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
(4)自然环境因素
创业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的自然资源与气候地理环境条件。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时必须考虑当地的资源情况和气候地理条件,对于选定的创业项目,需要认真分析是否需要并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支持创业企业的发展。
(5)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指一定时期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般状况。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始终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企业,因此,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不能忽视文化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教育普及情况、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方式及其演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等。
上述因素都影响、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行为。随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到制度创新阶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搞活企业的政策措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改善。创业者要培养自己的宏观战略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和利用各种宏观环境因素,加快创业企业的发展。
1.2.1.2 地区环境
每个企业都是设立在一定区域内的,因而创业企业必然受到该地区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区环境,关键因素是新企业相对本地其他企业的规模以及这个地区本身的经济规模。一个企业在地区内的重要性,取决于企业的营业额、员工数量和纳税规模以及对地区的其他贡献。一个地区对创业者的支持程度,则取决于创业者对该地区的责任承诺、忠诚和贡献。承诺、忠诚和贡献程度越高,创业者从该地区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大。对于地区环境,创业者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考虑。
①创业者对该地区的熟悉程度如何,是否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互联网;
②该地区的社区支持体系是否完善,当地民情风俗对创业有无外部性;
③新创企业在该地区会有何影响,与地区经济的兼容性、互补性如何;
④本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如何;
⑤当地是否有充足的生产要素资源,生产成本如何;
⑥当地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1.2.1.3 行业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对新创企业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创业的行业环境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及变化趋势;二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行业内竞争十分激烈、进入壁垒高或已处于夕阳阶段,新创企业成功的概率就不高,即使成功了,以后也会十分艰难。
(1)行业的竞争结构
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一个分析行业结构的框架,较好地反映了新创企业的行业环境因素。他认为,市场中的竞争,主要是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在一个行业中存在有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
●新进入者面临的障碍;
●购买者的议价力量;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
●替代产品的威胁。
波特模型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共同决定行业竞争的强度和获利状况。企业竞争战略的目标是找到较好地防御这五种竞争力量的位置,或是能够对这五种竞争力量施加影响,使它们发生有利于本企业的变化。下面依次讨论这五种力量。
a.竞争。波特认为有许多因素决定着一个行业的竞争强度。
①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缓慢增长或下降。公司只有从竞争者那里夺得市场份额才能保持增长速度。这样,由于削减价格或其他增加销售的努力都会造成市场的争夺战,加剧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②高固定费用。行业中固定费用高的企业必须承受要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巨大压力。
③不同性质的竞争者。如果一个行业由各种各样的企业组成,其行为就更不易预测。
④低转移成本。当购买者从一个供应商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时,会发生转移成本。如果行业中的转移成本很低,购买者可以在各供应商间进行选择。
⑤行业内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若由于行业的技术特点和规模经济的要求,行业内企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将导致一段时间内生产能力过剩,竞争加剧。
⑥退出壁垒高。退出壁垒是指企业退出某个行业时要付出的代价,包括经济上、战略上及感情上的因素。退出壁垒高,即使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仍不愿轻易退出这一行业,会使行业内竞争加剧。
b.进入市场的障碍。
新企业进入市场,往往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或改善产品特性,以求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因此,新的进入者会降低整个行业的获利水平,自然是行业内原有企业不希望看到的。
①规模经济。如果大规模经营已产生显著的成本优势,新进入者若以较小的规模进入该行业就处于成本上的劣势地位,反之要增大投资规模,则风险加大。
②特色产品或服务。具有特色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商誉及顾客忠诚度。新进入者若想与之竞争,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③投资成本。原有企业的大量投资已构成了一种进入壁垒,会限制潜在进入者的数量。
④销售渠道。新进入者往往要靠有吸引力的价格或加强广告宣传来打入他人已有的销售渠道,这样做会降低利润。
⑤特有技术。专利技术的独享可防止新的进入者或增加进入的难度。
⑥政府政策。政府通过对某些行业限制发放许可证,颁布一些强制政策、法规,来控制行业的进入者。
c.购买者的议价力量。
①购买者数量较少,但每个购买者的购买数量较大。
②购买者转向购买其他行业产品的选择余地越大,对本行业形成的压力越大。
③本行业产品对购买者有重要的影响,则用户对价格不敏感,对企业压力较小。
④当存在较大风险时,购买者决定后向一体化,即自己生产而非购买产品。
⑤若购买者赢利能力低,则购买者对价格很敏感;反之则不太敏感。
⑥购买者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可用来讨价还价。
d.供应商的议价力量。
①若本行业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原材料的供应由少数几家企业所控制,对供应商来说,任何一个购买者都不是重要的客户。
②所供应的原材料来源很有限。
③如果有产品替代品,则供应商的竞争能力会减弱。
④当存在较大风险时,供应商有可能选择一体化,不通过经销商而自行销售,可以增强他们对本行业的竞争压力。
e.替代品的威胁。
①若替代品具有较大的赢利能力,则对原有产品形成较大压力。
②生产替代品的企业若采取迅速增长的发展战略,会对本行业构成威胁。
③购买者改用替代品的转变费用越小,则替代品对本行业的压力就越大。
通过对以上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分析,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种思考竞争环境的框架,有利于更好地制订竞争战略,使企业在行业内选择最佳定位。
(2)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从行业产生、发展直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生活所经历的时期。行业生命周期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状况。
新兴的行业处于萌芽期时,由于需求增长快,技术不成熟,行业进入壁垒较低,所以许多企业会在此阶段进入和占领市场,发展新用户;在成长期时,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行业中的许多企业用不同的方法促销产品,企业从占有的市场份额获得较好的收益;当行业走向成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水平相对成熟,竞争会随生产能力扩大而变得紧张,产品市场趋于饱和,行业进入壁垒很高;行业处于衰退期时,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和竞争者数目减少,只有少数最有效率的企业才能赢利,但如果企业从行业退出有障碍,则竞争会更激烈。企业应识别所处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分清不同阶段的特征,制订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1.2.2 中国的创业环境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不仅在观念上改变了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而且在政策上为个人创业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民营经济从当初被定义为“可以尝试”,到“有力补充”,再到“重要补充”,直到现在“重要的建设力量”,由此看出,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日益重视,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为个人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
当今中国的法律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鼓励创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创业者受到人们的尊敬,社会地位提高,为有理想和抱负的个人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国家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创业服务中心、创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的火炬计划。21世纪初,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向专业化发展,形式趋于多样化,既有面向特定领域的软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又有面向特定对象的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
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中,有对个人创业持肯定态度的积极方面,如提倡自立自强,鼓励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也鼓励创造和创新精神,鼓励创业者承担相应的风险,也获得相应的收益。
虽然我国的创业环境已有改善,但仍存在不少缺陷,抑制着人们的创业热情,需要进一步改善。
(1)企业登记审批程序繁琐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集团的4位教授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环境作调查,结果表明,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需时间,加拿大需2天,而我国内地则需要过7道关,历时111天;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我国内地,各种审批费用相当于其人均年薪的11%。
(2)税费负担重
一些刚成立的小企业,就要面对17%的增值税、33%的企业所得税和各种附加税等;一些业主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还有政府各个部门名目繁多的收费。
(3)创业融资困难成为“瓶颈”
相关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企业虽然解决了国内70%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70%以上的城镇再就业和80%以上的进城务工农民就业,但从银行得到的短期贷款只相当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2.3%。大量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创业基金,有时也到不了创业者手中。
(4)知识产权保护落后
我国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效果仍不令人满意,非法制作销售盗版软件、影像制品等情况很普遍,这使得以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者很难相信自己的专利和技术能得到有效保护,不敢走上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