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进化论(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创造进化论(6)

然而,对于这样的诠释与概说的价值,学者们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某个化学家这样说道,即便不去谈论有机体,只对有机物进行探讨,科学至今为止也没有重构出任何东西,除了生命在活动中产生的废质。它本来的意义中,活动性与可塑性的物质始终无法融合。当代最著名的博物学者曾说,生物组织之中所明确的现象已经分化为两种对立的规则,一种是前进演化;而另外一种则是倒退演化。前进演化是依靠吸收无机物,将低等能量提升到自己固有的水平,形成机体组织。相反,生命的机能(同化、成长、生殖除外)则具备倒退演化的秩序,能量的增长是不可能的了,只会形成能量的衰退。物理化学能够处理倒退演化所产生的现象,总而言之,所研究的并非活着的,而是死去的。前进和向上所产生的现象看起来的确不被物理化学所解析,即使这些事实或许也不属于前进演化。作为原生质外表的人工模仿来说,它的物理形态并不清楚,却能够让人工模仿达到真正的理论含义,况且原生质的化学结合到今天依然不被重视。最终,我们且不说纤毛虫类的运动,即便是变形虫的运动也无法用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的理论对其进行诠释,许多细致了解过这些最初有机体的学者们都觉得这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甚至在这些生命最细微的表现中观察到了有效的心理活动痕迹,我们收获最多的却是这样一个事实:对组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物理化学来解释一切的趋向,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减弱。组织学者威尔逊在他一本极具价值的书中做出了这样的结论:“细胞的研究不但不会减小无机世界与生命形态——不管这样的形态是属于何种低端的——之间的距离,反而将这样的差距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那些仅仅关注生物机能运动的人会相信:物理学和化学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奥妙,其实它们是热衷于处理生物体内那些持续不断的现象,就好像处理曲颈瓶内那些持续不断的现象。生理学的机械论倾向能够因此而得到许多解释。相反,对于那些总是在观察生命组织的细微构成部分,以及其产生和进化的人——从某个角度来看是组织学者与胚胎发生学者,而另一个角度则是博物学者,他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曲颈瓶当中的内容,还包括曲颈瓶本身。他们探寻到,曲颈瓶依靠着连续组成真正历史的特定活动,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形态。组织学者、胚胎发生学者及博物学者们都不希望像生理学者那般轻易相信生命运动的物理化学性质。

其实,这两种命题,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否定,以化学方法制造原生有机体的两个命题,都不具备权威性,同样也都是无法得到验证的。因为对于前一个主题来说,科学尚未就生命物质的化学结合获得跨越性的进展;对于后一个主题,任何一个方式都无法从实验中去验证某种事实将不可能发生,因此两种主题均得不到验证。然而,从之前的论述来看,自然所整合的生物系统和科学所隔离的系统是无法在相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至于变形虫这种根本没有进化的原生有机体,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理由无法让人们信服。但是,若我们考察的是反复规则变化(形态变化)较为繁杂的有机体,那么这样的理由似乎就较能让人信服。延续的痕迹越深植于生物之上,有机体与普通机械结构的差别便越发显著,因为延续只是在这机械结构的表面上运动,并没有渗透到里面。我们的验证在探讨从底层的起源到高层次形态变化的过程时,便显得格外有力,因为生命物质在进化中有着高度的统一连贯性,进化才缔造出了唯一并且无法分离的过去。所以,进化论的假定通常被当作与生命的机械论理论相同,这样的理由让我们很难去理解。当然,我们也不能说数学对于机械论理论具有决定性的驳斥。然而,在持续的研究中出现的驳斥,在我们看来也是仅有的反驳,这样的驳斥便越加严谨和令人信服,进化论的假定也就越加坦率。我们只能依靠这样的方式,然而在这之前,需要更加确切地陈述我们所寻求的生命理论的概念。

之前说过,关于我们的思索在整体上人为采用的系统而言,机械论的诠释是正确的。可是,想依靠机械论的理论来诠释这整体和那种包含在整体当中且模仿整体的系统,在先验上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倘若认可了,时间就不会起作用了,甚至也不再实用了。其实,机械论诠释的意义是将过去和未来当作当前的函数,再进行计算,并且提倡任何事物都是既定的。在这样的一个假定之中,倘若有能够进行计算的高智商之人,那么过去、现在及将来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晰。实际上,信赖机械论诠释有着广泛性及真正客观性的科学家们都在不经意间认可了这样的假定。拉普拉斯很早之前便已经用非常确切的公式证明了这一假定。他说:“倘若有一感知在已知的瞬间能够了解使自然运动的力量及组成自然每个物体的位置,同时能够具有极大的包容力,完全用‘解析学’对这种已经存在的素材进行处理,那么这样的感知便能够把宇宙之中最大的物体运动和极其细微的原子运动均放入相同的公式当中。以这样的感知来看,任何物体都是能够确定的,过去和将来所有的一切都会显现。”杜布布瓦·雷蒙曾经这样说道:“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达到某种程度后,世界的所有过程都可用单一的数学公式、一组繁杂的联立微分方程式来体现,所以在这里我们能够想象到,有一天世界上各种原子在任意时间的位置、动向都能由计算得出。”赫胥黎用更加真实的模式表达了同样的理论:“若进化论的根本主题是真实的,按照这样的说法,倘若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世界都是分子的力量遵循某种规则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并且这种分子又组成了宇宙起源时的星云状态,则如今的世界必定藏匿在当初的宇宙气体之中。同时,完全的感知因为可以了解这种气体的分子性质,因此可以确切地预知1896年英国的动物分布情况,并且其真实性仿佛在严寒的时候便可知人们的呼吸变成白雾一样。”——这样的学说虽然涉及了时间,然而,他们只是与时间这个字眼有所关联,无法与真正的时间本身相关,所以时间没有效力。因为时间失去了一切作用,所以就仿佛什么都没有了一般。机械论之中包含了一种形而上学。在这种形而上学之中,一切物体都被放入了一个名为“永恒性”的词语里,这当中尽管有事情在表面延续着,然而这样的延续只可以表现出思维的弱点,导致无法很快去了解一切事物。依据过往的经验,感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就感知来说,延续和它根本不同。在我们的感知里,延续就像水流一样,是无法回到过去的。延续组成了我们所存在的基本,并且,就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实体。普通数学对未来的想象即便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炫目的前景,也无法因为系统的需要而放弃经验。为此我们需要对激进的机械论持反对的态度。

七、激进目的论

基于同样的理由,我们也不能接受激进目的论。比如,莱布尼茨的极端目的论里面便包含了这样的理论,在他看来,事物的存在只在于实现所预见和描绘的蓝图。但是,倘若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宇宙便失去了意外的事物,同时也失去了发现与创新,时间依然是没有用处的。与机械论的假定相同,这样的目的论依然是以所有事情都可能发生为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目的论与机械论相反,但却源自同样的前提。而它们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感知是有局限的,依靠事情的发展而前进,目的论将指引我们把目标放置于未来,而并非过去。目的论以将来的吸引力取代了过去的推动力。但是,就像我们感知的那样,连续仍然是表面现象。在莱布尼茨的理论当中,时间已经被归纳成了一种与人的所处位置有关的、令人困惑的知觉,从事物中心的意识来看,这样的知觉必然将消散殆尽。

然而,目的论依然和机械论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并没有处在相同的轨迹上。目的论更容易变通,但是机械论哲学非此即彼,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倘若非常细小的尘埃离开力学所预先设定的轨道,显示了微小的自发性,那就必须放弃这一机械论不可。相反,设定目的的学说不会被明确地推翻,就算是一种形式被否定了,它也立刻会采用另外一种形式显现。目的论的中心要素就是心理的,因此非常柔软;能够拉伸,因此空间很大。对于纯粹的机械论来说,我们是持排斥态度的,但有时候却会认可目的论。所以我们在本书所阐述的理论,一定会带上一些目的论的色彩。然而,最为关键的依旧是我们采纳了目的论的什么内容,又放弃了什么内容。

倘若要把莱布尼茨的目的论进行缓和,打破成无数碎片,那便是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而这条路肯定是错误的。但是,这正是在目的性学说的目标上所建立的。大家均能够感受到,宇宙即便用一个整体来完成某种方案,但仍然不能从经验中进行验证。另外,即便在有机世界里规划范畴,依然难以验证当中的和谐性。在对各类事实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反的。自然让生物相互争斗,在秩序化的同时体现出无序状态,在进化之外也有着退化。但是,从物质总体与生命总体不能认可的要素来说,是否就无法适应个别的有机体呢?难道不能在当中观察出,各种物体彼此间精确的分工及完整的连带性吗?难道无法在这些杂乱的关系中看出一个统一的规则吗?在这样的意识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每种生物是否已经完成了实体中所涵盖的某种计划。这种理论依然是将目的性的原始概念进行细分。外在目的性认为各种生物之间有着一定规则的联系,这样的理论不但不被人们所认可,甚至还会变成一个笑话。比如,草之所以生长,是因为牛的需要,而羊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狼的需求,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极其无知而可笑的。但是另一种所谓的内在目的性,按照那种内在目的来说,生物都是为自己而生存的,各种生物都为自然的整体利益而相互依存,并依靠感知而组织。这样的目的论是早已存在并且被奉为经典的。这种目的论的范围已经缩小到一次只可概括一种生物,并且觉得划分越细便越能够显示出它的正确性。

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这种目的性的做法,好像是脱去所有外衣,然后挨揍。我们的理论或许太过激进,但目的性依然是外在的,若不是便根本不存在。

在这里,我们必须先考察一下最繁杂而又最和谐的有机体。一切的要素都为整体的利益而相互配合,实际上便是这般,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任何一种要素在某个特定的情形下仍然是一种独立的有机体。让这个小的有机体隶属强大的有机体的生命时,我们就不得不认可外在目的性的原理。依照这样的理论,内在目的性的思维方式最终会破灭。有机体是依靠众多因自己而生存的组织组成的,但是构成这些组织的细胞也存在着某种自主意识。倘若个体的一切要素完全听从于它,那么这些所有的要素或许就不能够被当成有机体来对待,有机体的称呼是为个体而定的,这只需要从外在目的论来进行讨论就可以了。可是,众所周知,这些要素在某些时候具有真正的自觉性。吞噬细胞的自觉性发展起来,能够对培育自己的有机体进行攻击;生殖细胞于身体细胞之外来维持自身独有的生活。这样的两种情况我们暂且不对其进行论述,只要将再生这个现象列举出来,便足够了。通常,一个要素或一群要素只占领一个微小的空间负责特殊功能,如今却忽然间展现出能量,以显示它们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与整个个体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