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付出才能杰出:付出是赢得一切的根本(3)
爱默生说过一句话:“戒指与珠宝只能勉强算是礼物,唯一真正的礼物是将你自己的一部分献出。”当我们奉献自己时,是将自己的真心、真爱、仁慈、欢乐、体谅、同情及宽恕当作礼物送出;当我们对别人多说鼓励、启示、指引的话语时,就是在奉献自己。
我们能给下一代的最好礼物,是让他们学习如何快乐地生活——一个奉献自我的生活,一个心怀“你能做到”的乐观生活。如果我们能将这个观念深植于孩子们的心灵中,也就算不虚此生了。
你的一切付出,都会在合适的时候回馈给你。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车在郊区的道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二话没说便下车帮忙。
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人问他要多少钱,那位男子回答说:“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说:“我感谢您的深情厚意,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钱,您不妨把钱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路了。
随后,老人来到一家咖啡馆,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员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并问:“夫人,欢迎光临本店,您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呢?”于是老人就讲了刚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现在真难得,你真幸运碰到这样的好人。”老人问她怎么工作到这么晚,女招待说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人听后执意要女招待员收下200美元小费。女招待员惊呼不能收下这么一大笔小费。老人回答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员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大感诧异,世界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情。原来她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在“播种”的同时,也种下了自己的将来,你做的一切也许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某一时间、某一地点,以某一方式在你最需要它的时候回报给你。
在报酬法则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超额报酬法则,也就是说:“只要你在提供服务上多下工夫,你的回收一定会增加。永远多走一里路,永远做多于自己所当做的,当你在不断地付出多于你所应当付出的,你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补偿。”
你播种终会收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也没有什么地方到不了。
付出是一种幸福的能量
有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20个用来接济贫苦的老人和孩子。在生意好的时候,馒头刚一出笼便被顾客们一抢而光了。于是有人便劝他卖掉那些留下的馒头,可是无论顾客如何要求,这个馒头店老板就是不肯将那20个馒头卖掉,而当他用夹子把热乎乎的大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那些人黝黑的脸上便会绽放出明亮的光彩,那种幸福的感觉是其他人很难体会得到的。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当馒头店的老板把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付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于是自己也跟着“幸福”了起来。在生活中,收获固然是一种幸福,但付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付出时间能够收获希望,付出劳动能够收获果实;付出真心能够收获真情,付出爱心就能够收获整个世界。
其实,付出的幸福感觉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很容易得到却又最容易忽略掉的事情,在我们埋怨生活压力大,到处充满功利,找不到幸福感觉的时候,其实是你没有用心去察觉,去体会生活中的幸福。当你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时,别人会很开心,你也会很快乐;当你给乞讨者施舍的时候,也许你的真心付出换来的是他对生存的希望,那一刻你会感觉到很幸福;当你周末把家里收拾一番,然后再为家人做一道刚学来的大菜,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品尝你手艺的时候,那种快乐,不正是你的付出所获得的幸福吗?
学会付出,便能拥有幸福。种下付出的种子,幸福的花儿就会美丽你的内心,让你呼吸到幸福那持久的香味儿。
4.不如意是因为你付出得不够——付出的四个层次和三个误区
对获得“人心”的一般过程加以分析便不难知道,“付出”会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在对方心里留下的结果(感觉),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和境界。
付出被认可
当你刚接触了一位朋友介绍的“对象”不久,或是单位刚来了一位新领导上任,又或是你才买了个新手机使用等,因为接触、观察、使用时间短,了解不够深入,当别人问起“感觉怎么样”时,大多数情况下,正面的、肯定性的答案一般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还行”。
还行,就是最起码感觉上“不坏”,但也没有什么“好感”。说不上来,马马虎虎,还说得过去。
付出被接受
随着接触、观察、使用时间的增长,对其了解有了进一步深入,同样性质问题的答案,一般就会表示为——“不错”。
不错,就是说感觉上已经偏离“不好”,开始有了一些“好感”,并且已经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了。
付出被尊重
再往后,就是“很棒”。
当“他(她、它)真的是太棒了”出现时,好感完全占据主导,心里的倾向性明显,对对方的态度从平等的礼貌变为了恭敬。
让对方心悦诚服
“彻底服了”,好感到达顶点,完全地认可、接受、尊重,是“赢得”的最高境界。“天哪,怎么会这样?这太让人感动了!”——完全的信服,开心的服气,发自心底的佩服!
结果会怎样?
“五体投地”地接受你,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去为你付出。
没赢得,是因为付出得不够
很多企业主坦言自己对员工还不错,也感觉员工平时对自己很敬重,可一旦遇到某个“危急关头”,却发现员工并不会为自己(或企业)全力以赴。我们不时能听到这些抱怨,他们大声抱怨“没良心的,白对他们那么好了……”
但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大量让人叹为观止的感人故事,那些主人公们任劳任怨、不顾一切、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地为他人去付出、去努力……
只因为,那是些让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的人,我们不再计较自我得失,心甘情愿地追随对方,并且想方设法、不惜一切地要让对方幸福、快乐。
假如,我们还没有这种体验,那一定是说明我们还没有达到“赢得”的四个层次的最高点,还没有那种境界。说明我们在付出上还存在着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征服”不是“真服”
孟子说:“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才是心悦诚服。”
要口服加心服,诚服的同时一定要“心悦”,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敬重!迫于权势、淫威,忍气吞声地服帖,并没有在根本上让人服气。相反,这种霸道的行为还存在破坏力极大的潜在危害。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说到,蜀相诸葛亮为稳定后方,于公元225年春季进军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