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宗教生态论拓宽和丰富了宗教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宗教学在130多年间发展出很多学派,形成很多分支学科。中国宗教学在30多年间也成长迅速,颇有自己的特色。从历史、理论、现状三大研究领域来综合分类,其一,有宗教史学,包括原始宗教史、各教宗教史、国别、民族或地区宗教史、世界宗教史;其二,有宗教学理论,包括宗教学原理、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传播学、宗教心理学、宗教文化学、宗教哲学和民族宗教学;其三,有宗教现状研究,包括世界宗教现状、中国宗教现状、各国的宗教理论及法规与政策。中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世界宗教学已有成果的综合创新。宗教生态论是其中新兴的重要理论。它创造性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又补充了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文化学等学科的不足,也能使宗教史学和宗教现状的研究开辟出新的境界。
(一)宗教生态论的宗教关系整体结构理论,弥补了宗教社会学家分别关注宗教与社会之间某些联系、某些功能(进化论、功能论、冲突论、补偿论等)的局限,而能从整体上全面研究某种社会大系统中宗教之间、宗教与社会的复杂多层关系,把握其关系结构方式,这样人们对特定宗教的位置和作用会看得更加清楚。例如伊斯兰教在穆斯林国家社会文化系统中是贯彻社会上下的唯一的全民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也是它的政治文化,须臾不可或离。而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中则处于从属和局部的位置,与其他宗教是平等的,只在10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又如中国五大宗教在政治上是平等的,而在中国社会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佛、道二教进入中华主体文化之中,具有全局影响,而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虽然教徒人数超过佛教、道教,在中华文化中仍处在边缘状态,只有局部影响。加上国际社会与文化生态的影响,天主教、基督教与中西关系相连,伊斯兰教与国内民族关系相连,具有佛、道二教所无的特殊作用。若不了解宗教关系的整体结构,五大教的社会属性与作用就说不清楚。
(二)宗教生态论的生命系统运行机制理论,用一种大生命观考察宗教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弥补了教别史、文化圈理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孤立考察某种宗教及其影响的缺陷,也避免了宗教哲学缺乏具体生动性的不足,而把宗教文化作为社会生命共同体,关注其生命系统的内在动力、循环、遗传、更新、调节、修复,及与外部环境交换质素、信息的运行机制。这样,宗教不仅呈现为动态的事物,而且是不断在进行新陈代谢的有生命活力的事物。宗教生态系统是立体化的多层次的生命系统,从世界宗教生态到地区宗教生态,再到国家民族宗教生态,再到地方或教别宗教生态,一直到教团和家庭,大系统隶属于小系统,母系统派生出子系统,层层套叠,错综交叉,收缩扩张,起伏兴衰,既需要分别考究,又需要整合综论。例如东亚地区的宗教生态,以中国为腹地,形成儒学文化圈、佛教文化圈、道教文化圈的三重叠加的东亚模式,其辐射范围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越南,波及东南亚各国。东亚宗教生态系统是在中华仁和精神引导下,通过文化的和平交流方式形成的,没有政治集团操控,不伴以战争掠夺流血。儒、佛、道在传播的过程中又不断与东亚各国的国情和文化相结合,形成各自的特色。如儒学在朝鲜半岛发展出“性理之学”,在日本发展出“朱子学”、“阳明学”;佛教在朝鲜半岛发展出“五教九山”,在日本发展出“净土真宗”、“时宗”、“日莲宗”,在越南发展出“竹林禅派”、“莲宗”、“元绍禅派”;道教在朝鲜半岛出现了特色官署“昭格署”和特色道观“福源观”,在日本与天皇制有密切关联又影响了神道教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在西方文化强劲冲击下,东亚文化圈衰弱破碎,儒学在中、日、越三国被边缘化,基督教传播神速。20世纪20年代以来,儒学在中国衰而复兴,在东南亚新加坡等国的影响有扩大之势。可见,宗教生态系统的兴衰变异,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宗教生态论的文化生态圈与分布的识别方法,能够使人们对宗教的认知,不单停留在抽象概念或现象描述上,而能把宗教历史、宗教理论、宗教现状结合起来,从系统论的视野和异同比较的角度识其多样性和类属,从而将世界宗教和中国宗教有机连贯起来,组成一幅彼此相通而又颜色各异的图式。世界上的宗教是多种类多层次的,看似无序杂多却有类属序列。已有的地理学分类、语言学分类、进化论分类、社会学分类、现象学分类似乎都不能恰当揭示人类宗教真实的生存状态。而文化生态圈的分类会使各种宗教的动态分布景象在我们头脑中清晰起来。从古至今,世界宗教的生灭、兴衰、变革一直在进行中。从目前相对稳定的宗教生态模式看,大致形成如下若干主要生态圈和分布:1. 以欧洲和北美为腹地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文化生态圈,并延展到五大洲,以亚洲为新兴区;2. 以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民族国家为腹地的伊斯兰教文化生态圈,扩展到五大洲,与基督教文化生态圈多有重叠;3. 以东亚和东南亚为腹地的佛教文化生态圈,在其他各洲均有数量不等的教徒;4. 以印度为主区的印度教文化生态圈,在斯里兰卡和印巴有争议的克什米尔也有印度教群体,此外一批印度教徒随着移民而迁居欧美;5. 以中国为主区的以儒道互补为底色的中华多元通和文化生态圈,它对周边国家尤其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文化有一定影响;6. 以日本神道教为底色的多教共存文化生态圈;7. 与犹太民族相结合的犹太教文化生态圈,主区在以色列,在美国和俄罗斯都有一定数量教民群体;8. 欧、亚两洲北部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各族信仰的原生型宗教萨满教文化生态圈,虽不断有其他宗教进入,但萨满教在民俗文化中仍有深广的影响。
以上八种宗教生态模式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决定着世界宗教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