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家族企业与德国创新能力的关联——以费斯托公司为例
摘要:本文以德国著名的家族企业费斯托(FESTO)公司为例,聚焦家族企业对德国国家创新能力的贡献。费斯托公司从一家毫不起眼的木工器械厂,发展至如今市值24.5亿欧元的国际知名工业企业,这一过程离不开其拥有者斯托尔(Stoll)家族通过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努力。费斯托对整个德国国家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费斯托公司的成功故事
费斯托公司是工业自动化和工业培训领域享誉世界的跨国企业,素以研发生产尖端气动元件而著称,其总部位于德国埃斯林根,是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1925年,戈特利布·斯托尔(Gottlieb Stoll)和阿尔伯特·费兹(Albert Fezer)共同创立了这家早期生产木工机械的企业。在费兹先生逐渐退出管理层后,公司主要由斯托尔(Stoll)家族管理和经营。
费斯托公司是欧洲第一家意识到气动对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性的公司。20世纪50年代,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脱胎于液压元件的气动元件和气动系统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被誉为“德国气动之父”的家族第二代接班人库尔特·斯托尔(Kurt Stoll)博士敏锐地发现并顺应了这一潮流,领导企业在此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1955年,该公司正式投入气动产品的研制和销售。几十年来,该企业始终引领着气动技术的发展潮流和趋势。随着自动化市场的发展,费斯托发现仅仅依靠气动已不能满足客户的自动化需求,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电动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储备,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市值24.5亿欧元,拥有超过30000种产品,业务遍及全球200个行业,为超过30万客户提供领先气动、电动技术和全面解决方案的全球行业领导者。作为全球气动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和DQS质量认证的公司,公司重视产品的卓越性能和精湛工艺。其产品多次荣获世界级大奖,如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奖”的最佳设计奖(Best of the best)、“iF产品设计奖”金奖、德国科学和创新类别最高奖项“德国未来奖”等,并不乏在气动技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产品。1975年,费斯托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套标准化气缸DSN系列。随后,在1980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公司自主设计的全球第一台可编程控制器FPC606问世。1987年,该公司研制出新型电气一体化智能控制元件“01型阀岛”,这是全世界第一款阀岛,它使气动安装技术首次实现了常规接线和空气配管的连接。之后的发展中,阀岛与新驱动概念紧密结合,为自控系统的网络化、模块化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气动、电动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中。
二 费斯托公司的持续创新管理机制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家族企业发展成为气动元件和自动化系统行业的世界王牌企业,费斯托为什么能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能力?这与公司独立的家族管理模式息息相关。长期以来,公司的拥有者斯托尔家族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坚持不懈地对新产品、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与其他许多家庭族企业不同,在费斯托的发展历程中不见守业守成,只见创业创新。在斯托尔家族看来,创新既是立家之本,更是强企之路。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费斯托的可持续创新管理机制,费斯托将该机制从竞争力、员工、客户三方面进行了归纳。
在竞争力方面,要处理好家族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既然变化大势不可阻挡,那就必须不断变革。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关键就在于其能够塑造科技趋势、快速适应变化、抓住技术机遇、关注市场反响。举例来说,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成本、时间和创新压力,公司着眼于“贴近客户和市场创新”,即由一个项目组分析市场机遇和产品系列的技术选择,并最终根据研究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产品管理部门则评估并研究这一实施方案。这种模拟的“按需设计”有些直接来自客户定制,有些则来自网络和与高校的大量合作。研究团队在高校中收集相关课题,并通过反复的试验与测试将研究导向生产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在企业内部推广专有技术——通过积极主动的专利制度对其加以保护,以增进公司内外对行业先进技术的了解,并将研究成果导向新产品的开发。由此可以看出,费斯托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开放式创新是其既有的企业文化。而客户、供应商和科研伙伴能够在研究初期就参与其中,这保证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产业界和学术界间的持续对话也可以被有效推动。
在员工方面,要发挥家族小微企业在亲和力上的优势。费斯托认为,员工的创造力是家族中小企业制胜全球市场的关键。因此,公司注重营造创新氛围、促进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豪感。每年,用于员工培训和发展的费用占公司营业额的1.5%,员工的终身学习制度成为费斯托持久创新的不竭动力。2008年,斯托尔家族在公司设立员工发明奖,以表彰最佳发明贡献和推进企业的创新文化。“我们胸怀大志,我们坚持不懈,我们放眼未来,我们互信互助,我们勇于承担”不仅是斯托尔家族的信条,也是世界各地的公司员工共同践行的企业价值观,它促使员工以极强的使命感关注创新和未来。同时,作为活跃在全球并具有悠久传统的家族企业,公司不仅注重诚信,还十分推崇符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这大大提升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
在客户方面,要使家族中小企业与共生型企业文化融合。对客户而言,费斯托意味着值得信赖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公司大幅提高了新兴市场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质量。无论是单个元件还是整个系统,公司始终回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提供高度灵活和便捷的定制产品和服务。作为一家业务遍及61个国家、250个地区的跨国企业,公司一直注重企业的本土化。例如,在中国,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土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费斯托设立了“大中国区客户解决方案中心”,并从2012年开始扩建“亚太技术中心”。这一做法的目标是针对中国本土客户进行设计,最终呈现给客户与其需求高度契合的产品。由于新产品量产前的调整、磨合均涉及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因而客户一直是该公司产品创新研发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另外,只有不断发展自身的尖端科技和自主研发技术,费斯托才能持续不断地满足市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而创新有助于费斯托保持并扩大产品范围,也有助于其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 费斯托公司的仿生学创新研发
费斯托每年投入营业额的7%用于产品研发,远高于一般世界知名企业。这与该企业一直以来成为自动化行业的先驱者的使命和愿景是分不开的。20世纪90年代,控股家族引入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从公司外部寻求技术问题的解决,从大自然中汲取解决问题的灵感与方法。自然界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率,生物进化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优化策略。为了将自然界中的原理转化成技术工艺和创新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司致力于仿生技术研究,向大自然学习提高能效的经验。
2006年费斯托与知名大学、研究所、机构和研发公司共同发起“仿生学习网络”项目,旨在通过仿生学的应用,设计新型的技术平台和产品。仿生学习网络的目标包括将自然界中的高效策略转化成自动化技术、测试新技术和制造工艺、开发节能型生物机电产品。
在过去5年中,费斯托共赢得了65项国家及国际设计奖项。例如“仿生抓取助手”是以大象鼻子为原型研发的柔性辅助系统,它由轻质塑料制成,重量只有1.5千克,由压缩空气驱动,使用智能控制技术进行调节,曾获2010年“德国未来奖”(Deutscher Zukunftspreis 2010),在2011年9月被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列为常年展出的永久性展品。自适应气爪DHDG经过不断优化已经成为把未来理念转化为批量生产的第一款产品,获得2012年“iF产品设计奖”金奖和2012年“红点设计奖”。最新的仿生助手3.0版能识别、检测并跟踪目标物体,最后在恰当的时间发出抓取命令,独立抓取物体,无须编程或手动操作。
四 费斯托与工业4.0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工业4.0国家战略,该战略的目的是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使德国保持世界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头羊地位,再次提升德国的全球竞争力。这与费斯托家族企业的传统不谋而合。费斯托控股家族认为公司应专注于创新并着眼未来。控股家族决定企业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而不是迎合股东期望将资源全都投入于短期收益庞大的项目。作为工业4.0平台管理董事会和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该公司专注于为工业4.0创建参考性架构,并为其开发具有约束力的标准和规范。
在与工业4.0主题相关的各种组织中,费斯托加入了独立于制造商的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计划,其目标是将新技术和概念集中至工厂自动化环境中。费斯托希望可以与其他工业公司及科技团体密切合作,同时在实际条件下对不同制造商生产的智能元件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测试和开发。另外,它还参与了多项重要合作科研项目,项目涉及未来生产的多个方面。
OPAK项目要建立在功能导向性建筑设计中被用于自治性机电自动化元件的开放工程平台,此项目由联邦经济技术部(BMWi)资助。OPAK的研究发现将使复杂系统的开发更为简便、快捷且成本低廉。
ESIMA项目关注能源自治性传感器和与移动用户的互动。作为“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MBF)微系统框架项目的一部分,ESIMA的目标是通过无线传感器来简化设备能耗的检测程序,并在生产环境中通过移动设备传输数据;通过离散型信息系统实现人机通信;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来提供关键能源数据和能耗走势。
MetamoFab项目与智能网络化工厂相关。该项目同样由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费斯托与西门子、英飞凌、弗朗霍夫生产系统和设计技术研究所(IPK)等合作开发工业解决方案,将已有的生产设施改造成智能网络化工厂。
“这三个项目完美阐释了费斯托在工业4.0领域从事的研究活动,”费斯托未来技术总监沃尔克·内斯特勒(Volker Nestle)博士表示,“通过跨组织界限的合作,创新过程可以加快步伐,而日益复杂化的技术难题也可以在协同创新中迎刃而解。”
五 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
不把经济利益、赚钱效应放在首位,而是建立和谐的环境、社会、经济关系,坚持既可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人造成损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这些原则铸就了费斯托集团的“工业自动化的行业先锋”的地位。费斯托公司始终认为,教育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实现美好未来的基础,人才高地成就企业创新能力,开展与教育界的合作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企业界和教育界的合作不仅对员工培训、后备人才储蓄,而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教育培训部(Festo Didactic)为全球4万名客户提供先进的工程培训,培训涵盖了从基础课程到技术学习中心“交钥匙”成套设备的内容。企业的拥有者和经营者始终认为“企业教育责任”是履行企业公民职责的特有方式。在中国,费斯托在自身擅长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与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五所国内重点大学密切合作。合作形式包括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投资合作大学的基础设施、帮助提升专业研究和应用能力研究水平等。2004年费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在同济大学设立了中德学院应用自动化技术基金教席,这一合作持续至今。
费斯托公司凭借执着的创新精神和坚定的理念,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支持着企业与教育界的合作。公司长期坚持在全球范围内资助教育事业,公司的所有者斯托尔兄弟因此荣获2012年欧洲教育Leonardo奖。公司的座右铭“负责任的行动,健康成长,跨越时代”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对社会、人类的思考。先进的仿生机电一体化产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工业应用领域,对提升德国国家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德国总理默克尔几乎每年都陪同外国国家领导人参观费斯托公司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展台,并向来宾展示该公司的创新产品,这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充分肯定。
从一家微不足道的企业发展成著名的跨国企业,没有坚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公司经营有道的治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也离不开德国政府对企业创新、企业界与教育界合作给予的税收上的支持。企业通过与教育界开展合作找到最优秀的头脑为其研发产品,国家通过减免税收的鼓励政策为提升整个德国国家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企业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对于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国家科技水平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