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港城市:在大空间中构建未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空港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交通运输结构的重大变化,航空运输和航空业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航空业的巨大发展产生了许多区域性和国际性的航空枢纽。大型航空机场突破了原有单一的运输功能,航空枢纽发挥着巨大的经济辐射力,与所在城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给产业、城市和区域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国内外航空运输、物流服务、仓储加工、航空产业、国际贸易、海关保税、会议展览、旅游娱乐、生活居住、商贸购物、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区。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临空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空港已不再是一个只上下飞机的地方,而是一种整合客流、物流、资讯、产业、休闲、商务、居住等城市集群功能的新兴业态。甚至有人认为,空港经济将成为21世纪城市经济的发动机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决战场。以时间、通信技术与全球化为基础的速度经济与即时经济成为21世纪的主流经济,航空交通的快速性与即时性将成为新经济发展的依托。国内外众多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将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的空港经济,应该是未来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经济竞争的焦点。

一 空港城市的概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空港城市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标志着全球第一个空港经济区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大型空港所在地区开发为对外开放的核心地区,以此来争取区域竞争和全球化竞争的主动权,先后诞生了荷兰的史基浦机场、韩国的仁川机场、新加坡的樟宜机场、香港机场等。这些地区的临空经济发展已较为成熟,尤其是以仁川机场为核心的仁川经济自由区,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全球化商业前哨基地,目前已形成商务与金融、物流、尖端产业、医疗、生物科技、教育和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的聚集区。在我国,近几年已有57个城市规划了58个临空经济区,先后涌现了如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北京顺义空港经济区、广州空港经济区、上海浦东空港经济区等全国知名空港区。目前,以空港城市为战略支点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不同学者对空港城市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在Mckinley Conway(1965)首次提出临空经济的概念后,学界对此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John Kasard(1992a)在研究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运输方式基础上,提出了第五波理论,认为航空运输是继海运、天然运河、铁路和公路运输之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它会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该观点已被学术界广为接受。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空港城市的认识也趋于明晰,目前学界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认识。

第一种认识认为临空经济是后工业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这种观点认为临空经济是通过依托大型枢纽机场的综合优势,发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集群,从而对机场周边地区的产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一种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型产业,有人也称其为“机场产业”、“空港产业”、“临空经济”或“机场经济”。

第二种认识认为空港经济区(或临空经济区)是一个临空产业集聚空间。这种观点认为临空经济是以机场为核心、依托机场对经济资源要素产生的空间集聚效应,从而在机场周边地区形成的以航空物流、人流所衍生的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功能区,该区域正逐步演化成空港运营区、空港紧邻区、沿空港交通走廊地区和空港辐射区圈层分布的综合性经济区域。

第三种认识认为空港城市是空港经济区的高级阶段发展形式。空港城市是空港经济区发展到高级阶段而形成的航空城市和航空大都市。空港城市是一种以国际枢纽机场为依托,通过空中通道和信息化通道与世界重要经济区取得密切联系,以重点发展客货运输、仓储加工、综合贸易、商业服务、会议展览等临空产业为特色的综合性新型门户城市。空港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使机场周边发展成为本地经济的核心和全球经济产业链的一个重要节点,使其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电子信息革命背景下,经济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速度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到大力推进临空经济发展和发展空港城市的必要性,将它作为提升国家、区域、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由以上可以看出,空港经济区的概念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它具有经济的概念,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具有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形态。第二,它具有产业的概念,空港经济区涉及一系列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包括先导产业(运输业、民航综合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它具有地理的概念,空港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空港经济区的概念是建立在枢纽机场和新城规划的基础之上的。

二 空港城市的特征

综观现有文献,多数研究集中在临空经济的区域发展效应与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曹允春,2009;管驰明,2008),但目前有关临空经济的产生及特征的文献仍较少。空港经济区以空港经济为基础,当空港经济发展到一定数量和程度并通过自组织机制相互紧密联系就形成了所谓的空港经济区,因此可以说,空港经济区是空港经济在空间上的体现。从产业角度而言,空港经济区是航空运输服务产业及航空运输相关产业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区域特定性。空港经济区必须以大型枢纽机场为依托,在地理空间上覆盖机场运营核心区域及周边地区,否则“空港”经济区就无从谈起。

第二,空间结构多层次性。空港经济区在空间上大多表现为廊道式和圈层式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机场通过放射状的道路交通系统与主城和其他城镇相连,相关产业通常会沿道路呈廊道式分布,另一方面,不同的相关产业对运输条件要求不同,通常会围绕机场运营地形成同心圆式的圈层结构分布。可以依据距离机场远近把空港经济区分为4个区,即空港核心区(机场周边1公里范围内)、紧邻空港区(机场周边1~5公里范围内)、空港相邻地区(机场周边5~1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和外围辐射区(机场周边10~15公里范围内)。

第三,产业选择性。空港经济区并不是适合所有产业在此布局。综观国内外空港产业发展的情况,空港核心区的产业重点是基础设施产业,如飞机后勤维修服务、燃油供应、航空食品业、旅客服务、航空货运服务、停车场服务等服务项目,另外还有航空公司的办事机构等;紧邻空港区重点发展临空配套产业,包括飞机零部件制造以及与之有关的咨询、培训、航空公司的行政总部、航油航材的总部、航空物流业等;空港相邻地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生物工艺/生物制药、计算机、信息技术、仪器、微电子等制造及研发中心等和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公共仓储、通信服务、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生活服务、商业贸易、餐饮酒店、会展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另外,这个区域也可以发展现代农业;而在外围辐射区,可以布局高端房地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