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寄语
自巴门尼德始,本体论哲学经历了一个学科逐渐趋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黑格尔哲学达到了顶峰并完成。本体论哲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砭本体论哲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本体论哲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本体论思想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进行了“整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本身说明他的哲学包含本体论的思想和语言,否则他不可能彻底炸毁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殿堂,真正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怪影”。在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创建了自己的“新哲学”,而他在创建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带有明显的本体论话语“症候”,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的哲学包含着本体论思想,具有本体论思想的存在空间和意义:如其一,本质主义地谈论“实践”;其二,基础主义地谈论“社会”;其三,历史主义地谈论“辩证法”;其四,主体主义地谈论“无产阶级”;其五,真理主义地谈论“共产主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体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无疑具有深层的人性根据,而人的生存本性却是在人的存在的二重化中表现出来的。人的存在的二重化表明: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后,他已不再仅仅依赖自然本能,而是更多地依靠自觉理性,于是他的生存活动便出现了有限与无限、实有与应有、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巨大矛盾,从而使他表现出要不断地越出自身有限性以通达无限的自由境界的生存本性。从哲学史来看,人的存在的二重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本性,的确有一个不断地被人自己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没有也不可能有最后的完结,因此它不能逸出形而上学的视域,更不能消解形而上学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对自身本性理解的怎样,形而上学的状况也就会怎样,反之亦然。本体论哲学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思维根据,是任何真正哲学都难以回避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传统本体论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但它终究只是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历史性解答方式。与任何哲学一样,马克思哲学本身的创立从根本上来说难以最终摆脱本体论的“纠缠”,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成为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重要基础。黄秋生博士的《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通过文本整体性研读,发现了从一般性批判理论角度来看,马克思批判理论经历了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的思想演进;从本体论批判角度来看,经典作家则为我们勾勒了一条清晰的神学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 (自然本体论) 的批判的逻辑进路。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马克思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不如说他向后人展现了自己走出思辨囚笼的心路历程。《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一书所述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显著特点在于,他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具有鲜明的学术取向。《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一书还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索根本置换了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域,鲜明地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道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我认为,黄秋生博士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昭示马克思本体论的历史重建,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衷心希望黄秋生博士的理论研究能够博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希望学术界今后能有更多的青年学者的类似成果涌现。
旷三平
2013年5月于中山大学文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