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祖文化与精准扶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宗祖文化与精准扶贫”论坛实录

主持人: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嘉宾:曹山明,新农委副会长

杜荣如,安徽霍山县白马尖米斛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客网宗祖产品传承人

龙文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志根,新农委副会长

谢向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国际农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孔庆平,福建省福鼎市西昆村党支部书记,宗祖地代表

张赣鄂,宗客网执行董事

张孝德:

受大会的委托,我来主持围绕“宗祖文化与精准扶贫”主题的论坛,我们邀请了七位嘉宾。由于这个话题是一个知和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话题,我们在开场之前,先请新农委副会长曹山明先生就宗祖文化和精准扶贫这个问题谈一些他的看法。

曹山明:

宗祖文化助力精准扶贫,我讲一下这个力。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谈。第一,是宗祖产品,它是有生命力的。大家知道,宗祖产品是有文化积淀的产品,是天地融合产生的。它能够传承下去,在它身上就具有了很强大的基因,具有生命力。我们在做精准扶贫的时候,要用宗祖产品进行精准扶贫,就要发掘宗祖产品。把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具有生命力的要素找到,我们才能知道怎样去发力,怎样去做。我们现在有很多产品,或者有一些东西失去传承,就是因为忘记了它的力之所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二,在每个宗祖地,养育宗祖文化。我给它提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生活力。也就是说一个宗祖产品得以存在,宗祖地提供了它所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些资源本身是可以提供力量的,就像我们人一样,需要呼吸,需要得到食物,需要得到精神上的东西,这些都是力量的来源。我们在宗祖地上的宗祖产品能够得以传承,宗祖地所具备的生活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探讨和发现,这个生活力到底是什么,怎样培养,从而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让宗祖产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三,宗祖文化的生产力。大家都觉得生产力只涉及机械制造,是个效率问题。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从现代的产品来讲,产品价格的提升,除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外,还有文化内涵可挖掘,从而实现价值提升。这是另外一种生产力的提升方式。我们提供的最终结果是以货币或者价值来衡量的。我们在发现它的文化价值,实现产品价值提升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生产力在发挥作用。

宗祖产品和宗祖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就是其文化价值的提升。如何通过现代商业模式,把宗祖产品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让它如虎添翼,是生产力如何提升的问题。我觉得把这三个力结合起来,做好,就可以在精准扶贫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同时,我们看到宗祖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因为在宗祖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力之所在就是精华,糟粕的东西是没有力量的。我们把这三力搞清楚了,也就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我们在研究宗祖文化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寻找中华文化的精华。

张孝德:

刚才曹会长从宗祖文化的三力概念为我们解读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不仅仅是今天所理解的一个概念,或者是某种意识形态的概念。我们讲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实在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文化也是生产力,而且文化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的宗祖文化更是不可复制的、非常稀缺的产品。既然宗祖文化是一种力,生命力、生活力、生产力,但是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落地更是值得关注的。下面请安徽霍山县白马尖米斛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客网宗祖产品传承人杜荣如先生发言。

杜荣如: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主要讲一下霍山米斛(米斛也称石斛),它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它在2000年前就有记载了,是石斛当中的极品,武则天用的天下第一美容花的主要成分就是霍山米斛。我们用的长生丹里面的主要成分也是霍山石斛,到清朝的时候,这种产品就很少了。清朝时期霍山县的县志也记载了这个情况,石斛被大量采挖以致濒临灭绝。中国在1987年将其列为二级保护物品,禁止采挖。到2012年时,全国的霍山石斛的产品产量不足50公斤,而且在全球也只有安徽的这个乡有。我本人就是从这个乡里出来的,1987年考入中国药科大学。因为霍山石斛濒临灭绝,所以我30年来一直围绕它。我用前20年的时间进行石斛种植条件的摸索改善,现在这个条件已经摸索好了,全乡已经有100多家种植霍山石斛,每年石斛苗子有1亿株左右,产量从2012年的50公斤达到现在每年4吨左右。目前石斛的价格相当于3倍黄金的价格。在我们的带动下,现在全县有一千多户农民在种植石斛,或者帮助大的企业种植,带动了一批人致富。

以前,石斛只是皇帝享用的贡品。目前的产量使得它能够走进百姓家,能为人类的健康做一点贡献,谢谢大家对霍山米斛的关注。

张孝德:

刚才杜总给我们讲了霍山石斛的故事,我觉得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件事儿,就是扶贫。什么叫贫,我们发现越是石斛这种稀缺产品,其产地恰恰是我们今天定义的穷乡僻壤之地,而这些地方实际上满是奇山异水。当我们换一个思路考虑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贫困是相对的,因此,宗祖文化的概念会改变我们扶贫的理念和思维。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可以继续下去,请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龙文军研究员谈谈他的看法。

龙文军: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发现宗祖文化的很多理念已经在实践了。借此机会,我想谈四点看法。

第一,我对宗祖的理解。我认为宗祖就是通过亲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中国古话说,亲戚只望亲戚好。什么叫亲戚呢,我们同一个姓的可能是一个亲戚,“500年前是一家”。再仔细看我们所有的人,所有家族的人,拿出你的小脚趾指甲盖看,分成两瓣的都是同宗同祖同源的,我们到哪都能看到这种同宗同祖同源的人。在海外你如果看到有人喝茶,可能不一定敢断定他是中国人;但是如果看到人们拿着功夫茶具在那里一坐,就知道这是中华民族同宗同祖同源的人。

第二,文化是文明传承最重要的手段。经常说文化是精神传承的重要形式,几千年的房子会塌掉,城墙也可能会垮掉,只有文化是不会断的。我们现在有祭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传统,同姓氏的人也会有共同的宗族活动,这些都是一种文化,而这些文化是左右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形式。

第三,传承农耕文化就是要守住发展的根基。我们传承农耕文化首先要有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哪里?一百年前美国学者到中国来调研,他想找美国大规模农场的发展思路,他走访了中国、日本、韩国,看到中国的小农经济以后,就思考中国农业能够传承四千年的原因,但是他没有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我觉得无非是三个原因,一是与天地相和,中国农耕文明顺应自然,如都江堰顺应水流的方向、二十四节气顺应天时。二是与人和,千百年来小农经济形成的互相帮助的理念已经根植于人心。三是与当地的文化相和,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一样,可能产出的东西也不一样。

第四,传承宗祖文化是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天讲到助力精准扶贫,有一点遗憾是没有请到一些贫困村的人,他们迫切需要脱贫致富。有一个村的村民曾跟我说,他们有几万亩的山楂想卖出去,我说你来参加今天这个会,我们已经有宗客网这样的大网络,卖你那点山楂很容易。宗客网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来自各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人都加入了宗客网,利用这一体系把贫困地区的人民都带动起来。

张孝德:

你的发言告诉我们宗祖文化就是以我们的血液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从这个角度看,当宗祖文化要变成生产力的时候,要创新。宗祖产品既有修身养性的功能,也有使用价值。下面请新农委副会长杨志根再谈谈宗祖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

杨志根:

感谢张教授,论坛主题是弘扬宗祖文化,助力精准扶贫,宗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茶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喝茶喝健康,茶文化给老百姓带来健康,带来财富,带来精神文明的一个很高的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强农、利农、精准扶贫,以文化推动产业的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但是,当今社会人的诚信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新农委的领导下,我们组建了一个德茶文化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推动人们做事以诚信为本,突出德的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把诚信为本的德推向中国,推向世界,厚德载物,把中华文化五千年的茶文明推到一个新高度。

张孝德:

刚才杨会长讲话很精短,但是字字句句都包含着茶德。茶曾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产品,今天也有很多人在喝茶,也把茶当作馈赠礼品,但是我们对于茶的内涵真正理解的并不多。所以说宗祖产品和宗祖文化需要启蒙,我希望德茶文化研究中心能够担当起中国文化、宗祖文化产品启蒙的使命。我认为茶不仅是德,茶也是禅,禅与心相连。现在流行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我们以后其他的礼品可以不送,茶还是可以送的,因为送的不仅仅是茶,还有良知。但是,茶不是越贵重越好,我们要把茶变成良知、变成德,让它再次成为“一带一路”上承载中国文化的产品。宗祖文化仍然是一个大的概念,围绕这个概念,下面请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国际农业经济研究院谢院长给我们分享他的观点。

谢向英: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坐在这里开会。首先要感谢曹山明副会长,他最先向我介绍宗祖文化。他的介绍给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在这里认识了这么多宗祖文化的专家。我在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工作,我想提一个建议,宗祖文化在乡村工作中的实践,我们妇女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现在很多乡村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因此乡村宗祖产品的主要工作者和劳动者就是他们,我相信这是大家深有体会的。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包括农村女性在新时期、新农人的创新体系下怎样去发展。农业部现在有几个具体的项目,如一村一品项目,通过对女性创业的支持,发挥她们的作用和优势。

我本人是牡丹协会的会长,我一直在牡丹花卉产业带动着全国各地的妇女同志创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与宗祖文化产品息息相关。

一村一品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它是一个农业的品种,更是一个品牌,我们可以通过宗祖品牌产品再推动农业品牌产品。如平谷大桃、黄金梨产区,在这些产区,我们推动了一批乡村妇女创业,她们推动产品成为品牌,走向社会,甚至走出国门。我建议宗客网开办一个妇女方面的工作委员会,我首先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代言人,然后是中国女性农民的代言人。我的一个职务就是中农高科相互保险社负责人,这是中国正在筹备中的第一个农村领域的相互保险社,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相互保险社,不同于以往的商业保险。所以在我的工作中我愿意一直带领大家,以我们创新农村金融的理念与宗祖产品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

张孝德:

当今我们的乡村,剩下的都是“993861”部队,按照传统的理念,这是一个弱势群体,但是,在宗祖文化的推动下,他们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消失的民间手工业复兴方面。中国几千年民间手工业的主体其实都是前店后厂,谁在做主要工作呢?就是我们的女性,用她们美丽的手和美丽的心灵生产着我们的宗祖产品。我觉得谢院长的建议非常重要,乡村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更多的人作为农民的代言人,我们在此对谢女士作为女性的代言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真正的农民——福建省福鼎市西昆村党支部书记、宗客网宗祖地代表孔庆平先生。

孔庆平:

我非常幸运,因为西昆成为宗祖地,福鼎白茶成为宗祖产品,我这次又成为宗祖传承人。我觉得责任很大,要带动村庄继续发展。教育方面,整整十年我们才做了一件事情。当时政策提出撤点并校,我们请求保留了村里的小学,原来小学有30个学生,现在两所学校合并在一起,学生已经有150多个了,整个村庄就有活力了。虽然整整用了十年的时间才把一个学校发展起来,但我们的宗旨即让幼有所长实现了。养老方面,我们也花了很长时间,实现老有所养。因为农村老人多。我们和山东卫视的孝道栏目对接,把村庄的孝道文化呈现出来,通过种种活动把老人组织起来。但是,这件事曾经做得很不好,出现过经济困难的状况,资金链上出现过问题。这让我个人思索了一个问题,即如何获取资金。西昆盛产白茶,现在有一万多亩的白茶。所以,我们力推有机农业,在艰难中前行。虽然很多人都认为白茶不施肥、不打农药,产量上不去,效益也上不去;但是我们从价格上补贴,效果很好。

张孝德:

孔书记的故事我听说过,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他立志要让孔子2500年前礼乐大同、天下大同的社会在他的乡村实现。为此,不仅要发展教育,还要找到宗祖文化这个根,找到礼乐大同理想社会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村的发展经历我们再一次发现,我们偏僻的乡村真的不是今天主流城市化理论者所讲的那样没有希望,我们从这里再次看到了希望。但是,我们的乡村要走向未来,我们在山沟沟里的宗祖文化能不能与现在的市场经济相对接,需要探索和努力。宗客网就搭建了这样的平台,下面有请宗客网的执行董事张赣鄂先生。

张赣鄂: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来谈谈宗客网精准扶贫的做法。宗客网首先确定了精准扶贫的对象,即在宗祖地上帮我们守护宗祖资源的同胞们,如我们的孔书记。当我们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对象之后,我们就分析他们,他们为什么会穷呢?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好多年前,我们在云南一个种天麻的地方,是中国乌天麻的保护基地。那个地方的农民贫穷到什么程度呢?你给他50元、100元的人民币他不信,因为他不认识。但是他们的产品怎么样呢?我们江浙的人把那里的天麻花80块钱收过来,到这边卖2000块钱,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动很有价值,但是其价值没有体现出来,甚至被人为地贬低了。

当我们明白并不是因为产品不好,或者是不勤劳导致贫穷后,我们就要思考怎么助力才能把精准扶贫做到点上。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我是江西人,江西有一种很有名的特产雪鸭,央视做过一个报道,在“舌尖上的中国”这个栏目中。有一次我到那个地方去,做雪鸭的饭店门庭若市,我进去,老板说我们的雪鸭涨价了,他说68元一只,我说你涨得有点凶,他说“舌尖上的中国”都播了,还能不涨价吗?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这些源头宗祖地的同胞们,他们的价值被低估了。如何把他们的价值发掘出来,使他们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得到体现,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

宗客网积极投入精准扶贫。第一,做宗祖文化的传播者,通过对这些淳朴的宗祖文化的传播,引发社会对宗祖地的认知、认同。第二,通过平台的推广,使福鼎白茶这样的源头宗祖地的好产品走出山村,体现出它们应有的文化和使用价值。

张孝德:

非常感谢张总。刚才张总谈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需要用一种新财富观、新价值观,来重新评估我们的老祖宗留下的宗祖文化和宗祖产品。同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贫困。我曾经在一个偏僻的村里参加了“最后牛耕部落”的文化节,在这个文化节上,我认识到这个“最后牛耕部落”是什么。其实就是梯田体系,按照今天的生产力体系来评价,会认为梯田体系应该被淘汰。但是,按照宗祖文化,我们恰恰发现,它属于一种稀缺的生活方式、稀缺的宗祖产品、稀缺的文化产品、稀缺的有机生态产品。我越来越发现,我们不要认为扶贫的对象是贫穷的,那些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农民,他们在金钱上是贫穷的,但是在文化上、在保护环境上、在亲情方面,比我们所有人都富有。有些人用货币衡量的时候,是富有者,但用环境、用健康、用文化、用德行来衡量时是贫穷的。所以扶贫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把钱用于贫困地区,购买宗祖地的产品;另一方面,宗祖地将它们的文化、环境理念传播出来,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使城市人和农民在双向扶贫中共同走向富裕。

由于时间的关系,下面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表达一下对宗祖文化的看法。

孔庆平:宗祖文化是我们的根。

张赣鄂:宗祖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传承和坚守。

杨志根:宗祖文化是能带动山区致富的一条很好的路。

杜荣如:宗祖文化是德,宗祖文化为本,会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曹山明:宗祖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认识中国文化的门。

谢向英:宗祖文化是我们农耕文化创新发展中急需保留的东西,非常珍贵。

龙文军:借力宗祖文化,共同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张孝德:宗祖文化是我们走向有根中国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稀缺的瑰宝、资源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