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李廉水,周勇.中国制造业“新型化”状况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30个地区制造业评价研究 [J].管理世界,2005(6).
[2] 李廉水,程中华,刘军.中国制造业“新型化”及其评价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15(2).
[3] 李廉水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2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2).
[4] 李廉水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3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
[5] 李廉水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4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5).
[6] 李廉水等.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15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
[7] 李廉水,杨浩昌,刘军.我国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J].中国软科学,2014(2).
[8] 甄杰.河南省与浙、冀、鄂、川四省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J].中州学刊,2007(1).
[9] 王怀明.湖北省制造业“新型化”评价实证研究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1).
[10] 陈涛,郑伟.江苏新型制造业发展状况研究——基于江苏13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010(12).
[11] 唐德才,汤杰新,刘昊.中部6省制造业“新型化”比较与评价 [J].工业技术经济,2016(6).
[12] 张文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部地区制造业比较与评价 [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13] 赵彦云,张明倩.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J].北京社会科学,2004(3).
[14] 千庆兰,陈颖彪.中国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解析 [J].地理科学,2007(6).
[15] 郝华.吉林省制造业竞争力研究 [D].吉林大学,2012.
[16] 王钰.应用AHP方法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1995—2010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验证 [J].经济学家,2013(3).
[17] 杨洪焦,孙林岩,宫俊涛.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18] 税伟.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动态平衡的视角 [J].工业技术经济,2009(3).
[19] 王玉,许俊洋,南洋.中国各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财经研究,2011(2).
[20] 钟无涯,傅春.中部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差序测度与评价:2009~2013 [J].工业技术经济,2015(11).
[21] 伦蕊.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解析 [J].科技管理研究,2008(1).
[22] 郭巍,林汉川,付子墨.我国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6).
[23] 郑四华,肖远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以南昌、景德镇、九江三市为例 [J].企业经济,2012(3).
[24] 余红伟.基于质量转型视角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测评与分类 [J].湖北社会科学,2016(2).
[25] 中国制造2025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26] 李平,王钦,贺俊,吴滨.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目标预测 [J].中国工业经济,2010(5).
[27] 孟德友,陆玉麒.中部省区制造业地区专业化分工与竞合关系演进 [J].地理科学,2012(8).
[28] 郑克强,周绍森.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2013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
[29] 赵璐,赵作权.中国制造业的大规模空间聚集与变化——基于两次经济普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0).
[30] 邵慰.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行业测度研究——来自2003—2010年面板数据的证据 [J].经济学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