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强战
此处的“强”,指的是我军在整体实力上强于敌军。一般而言,在这种条件下,我军有较大的胜算,但在军事史上,强军败于弱旅的事例屡见不鲜。本篇以《强战》为题,旨在讨论我强敌弱情况下的作战原则和方法,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著者指出,如果我军兵力强大,应当伪装弱旅,引诱、麻痹敌人,并抓住时机,以精锐部队迅速出击,一击致胜。本篇继承《孙子·计篇》“兵者诡道”“示形于敌”“能而示之不能”等军事思想,辅之以历史上李牧战匈奴的著名战例,凸显这一重要军事原则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史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李牧抗击匈奴,首先是做好积极防御,并制定了只准退守固垒,不准主动出击的作战方针。这种隐强示弱的方法,成功地迷惑了匈奴。待时机完全成熟,李牧乘匈奴不备之际,集中精锐优势兵力,一战而胜匈奴军,为赵国北部边境换来了十几年的和平局面,在军事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1〕。”
战国,赵将李牧常居代、雁门〔2〕,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3〕,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4〕,多间谍,厚遇战士〔5〕,为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6〕,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7〕,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8〕。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控弦者十万人〔9〕,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10〕,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注释】
〔1〕能而示之不能:语出《孙子·计篇》。
〔2〕李牧(?—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代:古国名,战国属赵,置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雁门:郡名,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
〔3〕市租:收取的租税。市,原作“下”,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幕府:古代将帅出征,所设最高指挥机关以帐幕搭设而成,故称将帅之府署为“幕府”。
〔4〕烽火: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是表示国家战事的出现。在边境建造烽火台,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
〔5〕厚遇战士:原作“后与将士”,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
〔6〕收保:古代边境上设置的兼有储藏物资和防卫作用的小城堡。保,通“堡”。
〔7〕让:责备,责怪。原作“谓”,为避宋英宗父赵允让讳。今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
〔8〕田畜:耕田,放牧。
〔9〕百金之士:指有功而受到重赏的人。控弦者:弓箭手。
〔10〕奇阵:与正阵相对。按照通常的战术原则,以正规的作战方法排布的军阵叫做正阵。根据战场情况,运用计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不是采取正规作战方法,而是采取奇妙办法排布的军阵叫做奇阵。此处言李牧排兵布阵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常规。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我军兵多势强,可以伪装成兵力怯弱以诱惑敌人,敌人必定轻率前来与我交战,我便出动精锐部队攻击它,敌人就一定会被击败。兵法说:“能打,伪装成不能打。”
战国时,赵国李牧将军常年驻守代郡、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官吏,收取的租税全部送到他的衙署,作为士卒的经费。每天宰杀几头牛供部队食用,训练士卒骑马射箭,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间谍侦察敌情,给战士以优厚待遇,并规定说:“匈奴入侵抢掠,立即退入营垒,有胆敢捕捉匈奴兵的,一律处斩。”因此,匈奴每次入侵抢掠,都退入营垒坚守,不同匈奴兵交战。这样一连好多年,边境上没受什么伤亡和损失。但匈奴人认为李牧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故。赵王召回了李牧,另派他人取代李牧为将。一年以来,每当匈奴兵来犯,都命令部队出战,多次受挫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地区无法耕种和放牧。于是,又请李牧出任边帅。李牧推称有病,闭门不出。赵王不得不强行起用李牧统率边兵。李牧说:“如果任用我,我像以前那样办法行事,才敢接受任命。”赵王答应了。李牧于是前往边境,到达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匈奴兵来犯一无所获,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士卒每天得到赏赐,却不用其作战,他们都希望与匈奴一战。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战马一万三千匹,挑选曾获重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弓箭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又敞开牲畜,牧民满山遍野。匈奴兵前来,李牧佯装失败,将数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单于得此消息,亲率大军入侵。李牧布设很多奇阵,展开左、右两翼包抄匈奴军,把他们打得大败,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单于仓皇远逃。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