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变革
——中文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及其进程
[提要]数字时代,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作为学术期刊互联网出版的创新形式,被业界誉为“出版模式的革命”。中国学术期刊积极尝试数字时代创新性出版模式,2009年3月,首个中国自主性“在线优先出版”平台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站建立;2011年前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优先出版”平台先后建立;2013年后,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发文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优先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出版流程,创建了符合数字出版模式的新业务体系,开启了中文学术期刊原创数字出版的新纪元,合力推动着中国期刊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学术期刊 传统出版 在线优先出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出版模式变革
一 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产生的背景
数字时代,绿色出版、开放获取(Open Access)、数字对象标志符(DOI)、开放全球科学家与学者的学术身份证(ORCID)、期刊单篇论文的“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若干论文集中后的“在线提前出版”、稿件管理系统(EMS)、按需印刷、移动化传播(互联网点对点传播、网对网发行业态)等影响越来越大,微博、微信、博客、评论、社交、推荐等组合成的社交与人机交互多功能媒体等“新功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场出版转型的变革中,传统期刊人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改变旧有的办刊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移动互联网思维;要深入了解当下产品传播方式及读者检索和阅读习惯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了解期刊出版将会越来越多地早现在移动产品中、期刊人正面临期刊出版新功能化的大势,积极尝试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出版的创新形式。
近年来盛行海内外的以单篇论文为出版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就是一种基于学术期刊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创新形式,并被业界誉为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革命”。
在线优先出版是基于互联网的普及和读者阅读习惯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数字出版模式。其产生的背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观念变革等条件。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和工具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犹如公路和电网遍布各地,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打通了传统出版业、传媒业、影视业、IT业的边界,融合多种传统产业的“数字内容产业”应运而生,给传统出版带来了从内容到消费观念乃至产业形态等方面的新变革。当今海内外期刊界数字学术领域的在线优先出版、DOI数字识别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的使用,正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创新出版方式的新尝试,使学术期刊更易传播,更符合读者阅读习惯,更便于接轨国际。同时,平板电脑APP、微信微博、手机出版、二维码等一系列数字化出版产品及其碎片化衍生,则延伸着期刊的内容和优势,不断创造着新客户,提升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其二,数字时代信息大增,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读者阅读环境也随之发生新变,迫切需要期刊出版建立符合现代读者阅读需求的新出版模式。当今人们阅读学术论文的数量在增加,但百分比则呈下降趋势,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读者正日趋减少;为提高单位时间效率,读者会更多通过网络检索,输入关键词,在线查找。学者们看论文也不再是一期期看,一期期整本下载,更多的是主题检索,一篇篇看,一篇篇单独下载,还可将下载后的论文按类建起个人在线图书馆。由此产生一个新的契机:网上平台。与之相应,纸本发行也在日益缩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销售。海内外很多出版商都有这样的共识:纸本期刊所占份额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纸本期刊依然还会存在;纸本下降的原因并非传统期刊出现了问题,而是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读者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
总之,在互联网已俨然成为传统产业的今天,网络信息快速易取的特点,使学术期刊的读者对抓取最新信息有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尤其在科技期刊领域,半年刊、季刊、双月刊已滞后太多,不少期刊纷纷缩短出版周期: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周刊纷纷涌现。这些改变体现了学术出版追踪学术前沿并努力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但类似整卷本按期定时出版的模式,依然是基于传统印刷出版固定模式的行为,依然没有跳出旧有期刊出版的模式。
当传播介质、传播载体、传播渠道发生变化时,传播模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甚至革命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读者群阅读习惯的改变,迫切需要学术出版人跳出传统出版思维模式,创建对接网络、符合学者单篇无障碍阅读、下载快速而又专注的新出版模式;“在线优先出版”的出现,无疑顺应了互联网时代读者的新需求。
其三,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周期长,影响学术期刊竞争力。相比传统出版,移动互联网通过把人和网络实时链接,拥有比传统出版更快的加速度,更低的参与成本,这些变化都是数量级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出版流程,就可以发现传统出版存在如下局限。(1)出版门槛高,流程多,时滞长。按传统出版流程,一篇学术论文在完成编辑部三审及同行审稿等流程,经作者修改后,并不能进入编校流程,而需等同期次的二十几篇文章都完成审稿修改,在双月或季刊等既定出版周期前的若干时间,整期论文“齐清定”后,才能进入排版流程;即使论文顺利付梓,还得花十天半月时间用于印刷、装订;然后印本还得通过邮路发行到全国各地,图书馆、资料室等机构用户收到后还需整理上架。由此,一本期刊从提交排版到读者手中,过程往往要个把月时间。而稿件积压较多的期刊,在论文审稿修改完后,等一年再排版付梓也很平常。(2)离用户太远,不够便捷;期刊无法直接拿到用户数据,论文缺乏自由传播属性;单向交流,编读写互动性弱。纸本期刊自然有其阅读舒适性等优势,但不可避免存在如上局限。
而优先出版以读者为本,内容与印刷版完全相同,论文编校后即刻在线出版,以“短频快”的互联网思维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出版时滞的局限;并可通过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不限时地,不限数量,随时随地提供读者阅读和下载,复制和存档,互动和交流。优先出版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印刷出版流程,也完全改变了现有数字传播的流程和时滞。
其四,国际出版界优先数字出版风起云涌,不少期刊印刷版已不再发表论文全文,从而以快捷出版之优势纷纷与国内期刊争夺优质稿源。当今社会,学术论文的优先数字出版已成为国际出版大趋势,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其他创新性举措也频频出现,不少国际期刊在网上在线优先出版全文,但印刷版则仅提供目录、摘要、关键词,或仅提供微论文、长概要、第一页内容,或仅提供若干重要论文全文。如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期刊》),网上全文在线出版,印刷版仅提供微论文(即1页特别撰写的概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科学院院报》)印刷本仅提供目录、论文提要和若干重要论文的全文;South African Family Practice杂志(《南非家庭实践》)印刷本只提供论文的摘要;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骨关节外科杂志》)印刷本只提供第一页内容及快速识别OR码,手机扫描下即可获得在线优先出版全文,ACS(美国化学协会)文本只提供简单的内容介绍,更多内容在网上呈现。国际上纯网络在线优先出版的期刊已越来越多,且形式多样,其学术地位也已被学界认可。Springer、Elsevier等大型出版商及Nature、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也都纷纷创办了“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并分别以In Press、Online First、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Express等命名。
长期以来,国际著名出版商通过合作及版权合同获得我国不少高水平科技论文。对中国而言,政府出钱产出学术论文,又由政府出钱从国外购买这些论文让国内学者阅读的学术信息不平等循环,正在日益加剧。如今,这种学术信息恶性循环的“斯蒂格利茨怪圈”正在通过优先数字出版等数字化创新形式增强其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力,无疑会给国内期刊造成新的压力,加剧中国学术信息不平等循环危机。为打破国外出版商为获取丰厚经济回报而对学术信息资源进行的垄断,中国学术期刊应尽快学习新的数字出版技术,在努力提升期刊内容质量的同时,也要运用先进的出版理念和优先出版技术接轨互联网,提升期刊的出版时效,保证中国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二 “在线优先出版”及其定义
1.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定义
“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是指具有出版资质的部门或机构,以被编辑部录用并定稿的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在线出版的、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数字出版形态。“在线优先出版”期刊作为一种学术类移动互联网的正式出版物,具有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与印刷期刊一样,有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和编辑者等各项基本办刊要素,有印刷或电子出版的国际ISSN号或国内CN号,也即在线优先出版单位应是具有国家批准的具有印刷或网络出版资质的编辑出版机构,所从事的是正式的出版行为,与各类自媒体出版行为完全不同。二是编辑、审稿、管理及出版流程严格而且规范。在线优先出版的所有论文都经过编辑部严格的审稿程序,或传统的三审制,或同行专家审稿制审阅通过,经作者修改后定稿待发的论文,并且经编辑部严格的查重、编校和审读等流程,与“先发后审”或“来稿直发”模式完全不同。出版内容源于出版者拟正式印刷出版的论文,且与待印刷出版的论文完全一致,如有修改须出勘误。但排版方式或字体大小等外在形式可不同于印刷版,编辑者可根据不同媒体形态灵活设置和调整,便于手机移动版、平板电脑、微博、微信等不同平台的有效传播。三是以单篇论文为单位先于印刷版直接在线出版,以“短频快”为特色。在线优先出版论文与一般数字出版物的很大不同即在于先于印刷版单篇快捷出版。因此,它没有连续的卷数、期数和整期的连续页码;即使多篇文章编校后同步上传,各文章间也不设连续页码,而是直接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对接期刊互联网平台在线发表;没有发表周期和时限规定,不受卷期影响,不必凑齐整期论文后一起发表,而是成熟一篇编校一篇,编校一篇出版一篇,以此区别于有卷期和整期连续页码的、以整期论文提前出版为特色的“在线提前出版”模式。
在线优先出版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省略了传统印刷出版漫长排队等待的时间,以及印刷时间、产品运输时间,图书馆登记、编目、上架时间,一般比印刷出版物提前3~6个月即可出版。它不择时地、迅捷快速的特色,使得论文可以第一时间在学术期刊自己网站原创发表,或纳入相关数据机构的知识服务平台资源库,成为移动互联网论文搜索领域最前沿也最具特色的新信息。在线优先出版不仅节约了大量出版时间,缩短了学术论文的传播时滞,并且通过移动互联网和DOI链接等数字化技术,加快了作者成果在海内外获得认可的速度,提升了读者及时获取最新信息的时效性,也为我国创新性成果在第一时间得到世界公认提供了便利。
二 学术期刊的“在线提前出版”
与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不同的另一种出版模式,是学术期刊的“在线提前出版”。所谓“在线提前出版”,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已录用的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集齐整期或若干篇论文后一起在线发表的数字出版形态。“在线提前出版”与“在线优先出版”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以单篇论文为单位发表的。一般而言,“在线提前出版”与普通印刷版期刊在出版模式方面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网络出版及出版时间的提前,除了载体及时滞不同外,在出版流程、出版物编排形式等方面与印刷版相比变化并不大。比如,“在线提前出版”依然有卷期、目录、连续页码,依然需要凑齐十几、二十几篇论文后整期一起编校排版,依然需要按传统的“齐清定”原则处理稿件,依然需要集多篇论文为一整期后统一办理签发流程。由于出版流程和编排形式未有创新性改变,因而在论文出版时滞上明显低于单篇论文直接上线、直接对应网络出版的模式;但“在线提前出版”与印刷出版相比依然有一定的提前量,因此,这类出版模式可以说是整期印刷本期刊的提前本。当然,篇目内容可以与印刷本相同,也可以有所变化。所以,“在线提前出版”在形式上虽然已经是一本网络期刊,但除了载体和提前量,在出版模式上并没有突破性改变。
目前业界对“在线优先出版”与“在线提前出版”的区分有多种表述,有的似未加区分,两者混为一谈。如万方数据优先出版平台对数字化“优先出版”的定义为:“优先出版是指在符合国家出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编辑部录用并定稿的稿件,于正式印刷之前,在具备网络出版资质的数字出版平台上提前发布。只有满足了这三点要求的数字出版业务,才能称之为‘优先出版’。”中国知网在《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介绍》一文中,对“优先出版”的定义为:“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也称Online First,是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均未区分两者。其实无论如何划分,都无法忽视两者间的本质区别。事实上,中国知网在阐释“在线优先出版”形式时,也还是明确把单篇出版与整期发表分别归入数字优先出版模式下两种不同形态。如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介绍》在言及优先出版内容与形式时指出:“优先数字出版期刊的出版内容是期刊编辑部录用的单篇定稿和整期定稿。单篇定稿是经由期刊编辑部按编辑流程规范审定的单篇稿件,整期定稿与期刊印刷版内容一致,由期刊编辑部确定与印刷版一致的年卷期和页码编号。”中国知网在2012年5月5日发布“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已正式启动”通告时,进一步明示该平台是“以‘单篇定稿出版’和‘整期定稿出版’两种方式进行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这样的区分便于统合多个优先数字出版的不同形式。但把单篇定稿出版与整期定稿出版一并归入“指以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出版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也即优先数字出版,表述也有不明晰之处,因为“单篇定稿出版”是指单篇“论文的内容”,而非整本“期刊的内容”。
一般而言,国际上所说的Online First更多是指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数字出版形态;虽然不少编辑部为了操作方便,会一次性将多篇论文集中后再上传到国际出版商提供的优先出版网站,但这些论文上传过程及上传后呈现的状态依然是单篇形式,不是整期连续页码,没有目录或卷期号,不是整本期刊的提前出版物,读者也往往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完成下载。
三 国际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新举措
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期刊论文发表的长时滞,已越来越不被作者和读者接受。在PC时代,期刊人或许还可以慢慢地、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个个既定的出版流程,按固定的“齐清定”模式一期期去做。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新技术,迫切需要期刊人建立互联网思维,基于用户为本的理念,为学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当今世界,以简洁高效、快速迭代、缩短时滞为特点的互联网时代期刊出版“短频快思维”正大行其道,国际期刊界的在线优先出版、在线提前出版模式的出现,为读者发表论文、阅读文献提供了不同的选择和体验。除了印刷版不再发表全文而以网络优先在线发表论文全文的绿色出版新形式,国际优先出版模式也呈现出多种不同形式。
1.“来稿直发”或曰“先发后审”优先数字出版模式: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编辑部在收到作者投稿的当天或几个工作日就上网发表,论文质量在发表后交由读者评判。该模式约于2010年前后在国际期刊界出现,意在向作者提供更快更新颖的出版流程:所有来稿,只要技术无错,逻辑合理,马上单篇在线发表,好坏由读者或学术共同体在网上即时评论,质量完全基于单篇论文的引用、下载情况以及读者在线评论等形式进行评价;这些论文发表后,可长期在线提供下载,评价也基于单篇论文本身而非传统的整本期刊。当然,这类基于开放获取的全新出版模式往往向作者收取不菲的在线发表费,比一般期刊费用更高。美国物理学会旗下的期刊于2011年即采用该模式,并受到热烈追捧。
2.“在线优先出版”模式:内容与印刷本完全相同,审稿质量把关规则与纸本期刊相同,须经编辑部严格三审或同行审稿录用后,单篇编校,即刻上网;不凑期数,无页码和出版周期限制,免印刷邮寄,流程短。当普通期刊论文通过审稿尚待编辑部安排期数,或确定期数后等待印刷出版周期时,优先出版论文已经第一时间上网出版,读者对论文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作者的发表意愿也很快达成。在线优先出版对论文的评审把关与传统期刊一样严格。如浙大社科学报1997年开始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该刊发表的所有优先数字出版论文与印本论文一样须经编辑部严格三审外加2次同行专家严格的双向匿名审稿,且采用“内稿外审”和“回避制”;进入匿名评审前和发表前往往需要做两次查重工作,避免可能的学术不端。在线优先出版模式对学术论文质量进行的严格遴选、把关和编校,有利于读者在数字时代超海量的信息中直接阅读到经同行筛选的有价值的文献,起到甄别信息、节约时间和精力的作用,使学者的科研工作更有成效。
3.“在线提前出版”模式:三审后,同样不必再等双月、单月的出版周期,不必送印刷厂印刷装订,但依然要齐集好若干论文统一编校,是学术期刊印刷版的提前版,是将下期待出的纸本期刊先行在网上发表和传播;与优先出版最大区别在于非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而是整期论文的提前出版。该模式节约了印刷装订时间和等待出版周期的时间,比传统出版时滞快,但比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时滞长。
上述各种创新性出版模式中,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无疑最具竞争力。相比“来稿直发”模式,它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同时又有效缩短了发表时滞,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值得信赖的学术产品。“先发后审”模式虽然在时效性方面受到追捧,对科学研究而言有较好的快速传播和推进作用,但无法否认,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研究公正性、权威性、前沿性的必要的过程。“来稿直发”、“先发后审”模式来者不拒,一般不对论文质量、抄袭与否等作任何评估,因而与同行评审的优先数字出版期刊有着本质区别,目前而言,显然难以完全取代传统的具有专业评审功能的出版模式,读者阅读这类论文时也会慎重些。事实也如此,现如今虽有不少网络自媒体和“先发后审”等来稿直发模式,但学者依然会把精心写作的论文交给严格评审把关的期刊编辑出版。
可见,与传统出版相比,“在线优先出版”不仅有效缩短了学术论文的出版时滞,符合数字时代学者期望获得最快、最新学术信息的需求,而且与数字时代读者网络的主题阅读及“单篇”下载的习惯一致,因而,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及其出版平台,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出版模式,一个完全对接互联网的面向未来的出版模式。它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化未来的一个革命性节点,将与印刷出版、在线提前出版等形式一并嘉惠学林。
四 中文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进程
“在线优先出版”最早出现在国外期刊界。早在2007年前后,世界权威核心期刊如Cell(《细胞》)、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均先后采用了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今天,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早已成为期刊出版的大势。放眼世界,越来越多的国际期刊已经开始通过纯数字平台出版期刊,学界也已纷纷认可这些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及其评价作用。Nature、Elsevier等著名出版商麾下就集聚了大量学术期刊纷纷加入其优先出版平台,如Nature的AOP(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Science的Express, Springer的Online First, Elsevier的In Press,等等。
1.中国英文期刊“借船出海”,通过国际出版商平台实现论文优先出版
“在线优先出版”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之前,我国仅有很少的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英文期刊通过向合作方提交编校好的单篇或多篇论文的形式,在国际出版商的网络平台发布优先出版论文。如浙大期刊中心的5家英文期刊均先后在国外出版商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在线优先出版;浙大学报英文版A辑早在2008年前后即在Springer出版集团的网站实现了在线优先出版;《世界儿科杂志》2005年创刊,2007年被SCI收录,2009年与Springer出版集团合作,开始了在Spinger Link平台上发表在线优先出版论文,每年不定期选择部分论文以单篇形式集中上传;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早在2004年即建立了网站并实现全文开放获取,2007年被SCI收录,2010年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并在Elsevier平台上实现学术论文的在线优先出版。
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中国英文期刊基本按国际出版商的规定动作提交优先出版论文,一些编辑部的整个编校出版流程变化不大,往往仅将若干篇提前编校好的论文不定期提交国际出版商的网络平台。不少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英文期刊并没有在自己的期刊网站建立起自主性“在线优先出版”平台,也没有将优先出版作为期刊本身主动的、独立的网络出版活动来经营;这一情形与目前大量中文期刊通过向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的优先出版平台提交论文类似。不仅如此,2009年前后,即使是借船出海,在国际网络平台实现优先出版的中国英文期刊数量也非常少。直到2011年初,研究者在Springer官方网站查到的与Springer合作的88种中国英文科技期刊中,也仅有“23种期刊实现了Online First”。同年,与Elsevier出版社合作的中国英文版期刊大约有45种,但实现Articles in Press的仅有一种。“对内地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等)调研后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些数据库均没有提供在线优先出版平台,与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中文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最早在高校学报启动
中国中文期刊最早采用优先出版的是高校社科学报。早在2009年前后,大约有两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中国知网首页界面开通“绿色通道”,也即每期印刷论文出版后,被知网先行将整期论文的PDF上传到知网平台,比非绿色通道刊物上传时间有较大的提前量;这是因为大型数据库合作刊物多,各刊提交已发论文数据后,知网无法第一时间集中上线,需排队等待,客观造成知网数据库平台论文传播时间比印刷版滞后很多。但这些进入“绿色通道”即时上线得以传播的学报并非“在线提前出版”期刊,其传播时间一般也滞后于印刷版。
中文期刊的“在线提前出版”和“在线优先出版”正式出现于2009年2月和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早在2008年11月即开始了优先数字出版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自己网站开辟了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平台,2009年2月,尝试发布了首期“在线提前出版”期刊。但“在线提前出版”模式显然不如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在线优先出版”更快捷便利、更能充分对接移动互联网并体现网络出版的快捷效应。于是,浙大社科学报在尝试了1期“在线提前出版”后,于2009年3月正式推出了中国期刊史上首篇以单篇论文为发表模式的中文“在线优先出版”论文。至2014年9月11日,浙大社科学报已在线优先出版、在线提前出版论文611篇,所有定稿论文100%优先数字出版;5年多来,已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海外著名学者在该刊网站发表单篇在线优先出版论文(95%以上为终身教授或院士);15个国际著名院士或终身教授担任了该刊优先出版栏目主持人;86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立IP位址访问了该刊网站。其中2010年至2013年9月,优先出版论文388篇,摘要和全文下载量逾48.2万次。
在中国学术期刊史上,浙大社科学报的“在线优先出版”尝试或许是值得记录的一个事件。尽管当时这个编辑部自创的平台还十分粗糙简单,在功能和界面上也远远无法与当时很多专业制作的学术期刊网站媲美,但其网络出版数字化的意义已然初显,并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开始了我国最早的中文单篇论文优先数字出版的全新尝试,一种区别于单纯传播活动的、趋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原创的出版行为;依托具有网络出版资质的浙江大学出版社(浙大社科学报的出版者为浙江大学出版社),建立了中国期刊史上首个我国自主性的中文“在线优先出版”平台,并成为我国中文期刊网络优先出版活动的先行者。
“在线优先出版”会使一篇论文面临网络和纸本两种不同的发表时间,以及网络和印刷等多种不同的出版载体和形式。同一篇论文很容易被混淆成两篇不同的论文,并给读者阅读和引用以及数据库的识别带来混乱。为避免类似问题出现,DOI作为数字内容永久且唯一的标识符,在“在线优先出版”中可发挥较好的识别作用。中国第一篇中文“在线优先出版”论文一开始就有规范的DOI标识,得益于浙大社科学报早在2008年2月即采用DOI来标识论文。翻检浙大社科学报2009年3月迄今出版的所有单篇在线优先出版论文,论文首页左上角均标有DOI号,同时,每篇论文首页页下还分别标示该文的收稿时间、在线优先出版时间,与纸本出版时间加以区分,明示读者,避免混淆。
3.数据库平台助推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进程
高校期刊率先建立的自主性“在线优先出版”平台,在推动中国学术期刊的网络出版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数字化的今天,这样的平台只是一艘小舢板,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无疑需要类似Spinger Link这样大型的、可集纳全国千余家期刊发布“优先出版”论文的数字出版航母,带动整个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
2010年12月15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集中标引发布中心”开始投入运行,经过六次1800位期刊人参与培训学习和试用,2011年初,知网优先出版平台陆续开始上传论文,《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也由此开始纷纷借助知网平台发布原创性优先数字出版论文。2012年春,万方数据“优先出版知识服务平台”也投入运行。这两艘优先数字出版航母集纳了全国无数学术期刊自行上传在线优先出版、提前出版论文,聚沙成塔,成就了中国学术期刊原创数字出版之规模。由此,中国学术期刊形成了小船与航母并行数字出版蓝海的宏伟景观。
大型数据库在线优先出版平台的建立,有效推进了中国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大量散在的单个编辑部此前或限于人力和技术,或限于信息和理念未能步入学术期刊优先出版行列的,均可依托和借力这样的平台实现单篇论文或整本期刊的在线优先出版、提前出版。
有了大型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是否要放弃期刊自身的小平台?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学术期刊可以既拥有自己的优先出版小平台,并同步借力大平台,扩大传播面,也为自身未来的转型做好未雨绸缪准备,保存未来发展先机。未来的数字世界不会也不能是几家独大的平台垄断所有学术资源,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平台,百家争鸣的局面;需要不同平台千帆竞流,优胜劣汰,更好地繁荣我国的社会文化和科研事业。所以,我们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扶持学术期刊集群的数字化,也应鼓励有实力和品牌的学术期刊社的数字化尝试。期刊集群和大型数据库是未来数字平台发展的主体,优秀期刊社是未来数字平台潜在的燎原之火。
五 中文学术期刊“在线优先出版”的现状与特点
“在线优先出版”作为期刊数字化的创新性举措,自2009年3月在我国中文期刊中正式出现,迄今已近六个年头。从开始的单个期刊尝试,到大型数据库平台跟进,带动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加入优先数字出版行列。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学术期刊正在尝试“在线优先出版”或“在线提前出版”?试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优先出版期刊导航”所提供的数据,做一简单分析。
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大型集群化优先出版平台。知网“优先出版期刊导航”显示,截至2014年9月6日,共有2203种学术期刊加入该平台,其中自然科学期刊1514种,社科期刊689种。2203种期刊中,真正持续做优先出版的期刊(包括每期仅上传三五篇文章的期刊)有七八百种,余下的一千多种大多是在知网推荐平台产品或举办培训班时签订了合同或开通了优先数字出版测试账号,并未真正实施优先出版;这些期刊的优先出版专区内容空白,仅呈现传统纸本现刊、过刊的整期PDF版,也有的仅留几篇开通帐户进行测试时上传的文章样本。万方数据2012年春开始建成优先出版平台,目前已有五十多家期刊先后在其平台上传优先数字出版论文。总体估算,截至2014年9月,全国正式做优先出版的期刊有八九百种,占全国5000多种理论性学术期刊的1/6强。
虽然真正实施在线优先出版期刊的数量与开通账号数不尽同步,但优先数字出版在中国的整体发展呈现日趋增长态势,且形势喜人。仍以中国知网为例,不少获得优先出版账户的期刊经过两三年的沉寂期,于2013年后纷纷启动优先数字出版工作。浙大期刊中心4种自然科学中文学报中,就有3种是2013、2014年启动的;最早与知网签订优先出版合同的《山西建筑》、《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十种期刊中,已采用优先出版的5种期刊启动时间也均为2013、2014年。与此相应,优先出版论文数量在2013年后也开始成倍递增,并持续快速增长: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9月11日,知网优先出版论文总量已达30多万篇,其中2010年798篇;2011年20660篇;2012年36947篇;2013年跃升到107455篇,近乎2011年的5倍;到了2014年,仅9个月时间优先出版论文数已逾14.43万,年度优先出版论文可望超过知网历年优先出版论文数量的总和。优先数字出版论文数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启动优先出版模式的编辑部增量,另一方面,不少过去每期仅上传2~3篇论文的期刊,2013年以来优先出版工作逐步趋于正规,单篇上传论文数量明显提升。
以教育部“名刊工程”31种期刊为例,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导航”显示,截至2014年1月,31种期刊中有9种已先后开通优先数字出版测试账户,但真正做优先出版的仅有《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一种,该刊除了2009年2月在自己网站做在线优先出版、提前出版外,2011年1月始借力知网大平台同步上传所有已定稿的单篇论文。到2014年5月,清华学报开始了优先数字出版尝试,已上传论文8篇。目前,自然科学期刊在不同的数据库平台或自己网站做优先出版的相对较多,社科期刊数量较少;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的情况正在改变。2013年以来,人大、北大、北师大及复旦等高校社科名刊已纷纷开始建立起自己独立域名的网站,尝试采用数字化采编平台。相信各类独具特色的在线优先出版平台也会在高校社科名刊中呈现。
中国的在线优先出版、提前出版早在2009年2月就正式出现,但直到2013年后才得到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当时期刊人的办刊理念还滞留于传统印刷版时代,过多担心优先出版会影响纸本期刊发行收入,未与时俱进;二是研究的缺失和宣传不到位,期刊界未能厘清和区分优先数字出版与传统PDF网络传播的界限;三是政策未及时跟进,迄今优先数字出版论文依然难被有关部门认可,延误了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目前,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大体呈现如下两种情况:一是在自己网站或平台做优先出版,同步上传大型数字平台;二是仅借力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等大型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目前中国大部分做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更多依凭的是国内外大型平台实现单篇或整期论文的优先出版、提前出版,通过自己独立域名网站做优先出版尤其对定稿论文百分之百予以优先出版的期刊依然很少,原因有二:一是没有独立域名的网站,只能借力大平台;二是很多期刊与数据机构签订了独家合同,这些格式化合同往往会事先拟定甲方在其他平台只能上传摘要、关键词等元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与中国知网签订独家合同的期刊已达1598种,除非另有约定,这些期刊均不能在自己平台做优先出版。而在实施优先出版的期刊中,已有部分期刊对定稿论文均予以优先数字出版,编辑出版流程已完全向数字出版运作转型,如浙大社科学报的出版流程已完全基于单篇论文进行,但这类期刊相对较少;大部分期刊目前仅选择少量论文提交优先数字出版平台,每期少则两三篇,多则七八篇。对于每期仅上传三五篇论文的期刊而言,它们的整个出版模式大多依然沿袭传统的印刷本流程,尚未建立起以单篇论文为出版模式的全新数字出版运作流程,优先数字出版带来的变革力度和模式转型未能体现,尚待跟进。
传统纸媒期刊在向数字出版转型进程中,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编辑部的资源获取、资源加工、资源发布等编校出版流程进行了符合数字出版需求的改造与突破,向符合多渠道发布的、以短频快为特色的数字化方向创建新的编校与出版流程,已成为对接网络平台的最具革命意义的出版形态。优先出版的问世,无疑开启了学术期刊原创数字出版的新纪元,带来了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革命,促进了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会怎样?我们无法预知,但我们可以明确,纸本还会存在,但已非主流;未来的期刊出版一定是基于网络的,并且是基于多媒体融合的跨媒体、跨受众、跨终端、跨渠道的超级媒体平台。对此,学术期刊应不断与时俱进,在未来的数字化大潮中激流勇进。
作者简介:徐枫,浙江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编审,博士;郭沁,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刘泽生]
(本文原刊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