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含义表达研究:心智之用,可以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4 意识的两层次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

感觉信息的表达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徐盛桓2011c: 4)既然感觉信息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也就暗含了这样一个观点:这种通过感觉而获得信息内容未必是语言表达的全部内容。更多情况下,语言表达的内容是关于外界物事的感受(feeling)。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语言表达的内容,无外乎就是人们的感觉和感受。请看杜甫的《望岳》: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对整首诗的内容解析如下:诗歌的第一句刻画了对泰山的远望,第二句刻画了对泰山的近望,第三句是对泰山的遥望,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第四句)。我们先从第一句入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远望中泰山的雄伟气魄;再看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述了近望中泰山的瑰丽神奇;第三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述的是遥望中泰山层层运气升腾的样子;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了作者的感情,也就是由望岳而激发出来的登临峰顶之意愿。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人从描绘对泰山的视觉感觉出发,升华到自己对这一场景的感受,也即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视觉感觉的内容是诗人对泰山物理信息的视觉体验,位于意识的第一层次,又称“原初意识”;诗人由此景引发的豪情,即感受,是诗人关于泰山的原初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称为“反思意识”。当然,不同的主体对同一事物可以形成不同的反思意识,并进而外化为不同的语言表达。这就是语言世界丰富多彩的原因。

再如《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怎么能够怡然自乐呢?这里涉及意识的两个层次在语言中的体现。作者本来是要描写孩子和老人的,这就是原初意识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平白直叙地说“孩子和老人”如何,而把“孩子和老人”反思成“黄发垂髫”。这是因为在对孩子和老人进行感知的过程中,作者把孩子和老人的头发作为被选中的信息:孩子的头发是黄色的,老人的头发是花白色的,因而把对关于孩子和老人的原初意识内容反思为他们的头发特征“黄发垂髫”。这就是意识双重性在语言运用中的体现。

这一节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现象入手,例证了语言活动中所体现的意识的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意识活动过程证明了意识的动态性。为了对语言生成的过程有一个更清楚的交代,我们有必要谈一下意识在语言活动中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这也就是下一节要谈的内容—意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