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

自助者,天助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在面对自身心理问题的时候,通常不会向别人求助,那么,自我心理救赎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应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1.3.1 心理问题没有那么可怕

(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缺乏相应的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些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健康含义的片面理解。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是评价健康与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略心理健康。二是对心理健康含义的片面理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健康,而忽略大学生应具有的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忽略自身潜能的发挥。为此,大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参加有关课程学习,听有关心理健康的讲座,也可以自修,阅读有关心理学的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就等于把握了心理健康的钥匙,掌握了心理健康的主动权,即有了自助自救的能力,也就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

(2)不要急于“诊断”

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

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

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1.3.2  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2)接受他人,善与他人相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郑重提出本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大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其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复杂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乐于与他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间相聚之时共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

(3)热爱生活,乐于参加工作与学习

心理健康的人珍惜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在工作中,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将工作看作是乐趣。把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有用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贮存起来,便于随时提取使用,以解决可能遇到的新问题,能克服各种困难。

(4)善于调节和控制情绪

长寿学者胡兰夫德指出:“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和夭折的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乐观、愉快、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大学生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情绪反应要适度,既不要无限地压抑自己,也不能无克制地发作、放纵自己。二是对于消极情绪,不能一味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积极自我暗示和恰当的宣泄、注意转移及目标升华等自我疏导方式。如遇到烦心事可以向同学、朋友和老师倾吐心中的烦恼,这样可以减少内心的压力,并能得到他人的情感支持和理解。三是培养兴趣和爱好,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这也是保持良好情绪状态的较好方式。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人的身心健康则会造成危害。俄罗斯学者兹马诺夫斯基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时提出“健康的生活,人皆可成为强者”的活动主题,号召人们通过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健康”的美好愿望。

生活习惯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心理健康。台湾学者柯永河曾提出,一个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生活习惯是每天习得而成的,因此它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和环境监督来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生活有计划、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科学的作息制度是使人精力充沛,身心健康,提高活动效率的保证。但是约有60%的大学生生活没有规律,不按时起床、就寝、用餐,不能妥善安排好学习、作息、娱乐时间,生活无计划。生活缺乏规律,经常破坏生物节律,会导致身体机能减退,负性情绪增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习效率降低。长久以往,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容易使身心受到损害。

②适度进行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运动不仅对生理健康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加速人体生长发育。运动还能使人感知觉敏锐,观察力加强,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培养灵活、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专家们认为,运动可减少敌视及嫉妒心理,减轻精神压力,能振奋精神。同时,运动也可增加社交机会,可扭转人的孤独和郁闷心情。正如古希腊山崖上刻着的三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③不吸烟少喝酒

吸烟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在国外常被称为“20世纪的鼠疫”。医学研究证明,吸烟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被动吸烟者的与吸烟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相对较高。同时,吸烟者的子女患白血病、肺癌、淋巴癌的可能性也明显增加。可见,吸烟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有害,而且影响他人及后代。长期吸烟还会影响人的智力水平,使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并影响人的个性品质。

饮酒成癖或者大量饮酒,对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酒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如引起胃炎、胃溃疡、胃出血、酒精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诱发高血压和心肌梗死。一次大量饮酒,还可导致死亡。酒精可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产生焦虑、抑郁、幻觉、妄想以及遗忘症、痴呆症等。酒还可以乱性,喝酒过度,会导致情绪不稳定,好冲动,行为容易失控。长时间下去,还可引起人格改变,使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感下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④科学用脑,注意用脑卫生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力戒“疲劳战术”,提倡“积极性休息”。过度的疲劳、紧张或长时间的高度兴奋、强烈刺激,都会引起脑功能失调,容易导致各种神经症,产生身心疾病。“积极性休息”是指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它对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可以使大脑皮层活动消耗量减少,不易疲劳,兴趣专注,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小游戏

笑对小错季丹丹,陈晓东.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3.

活动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同学们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让同学们体会一下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小组站成半圆形,按顺序报数,以便每个参与者都有一个数字代号。

(2)第一个人(队列中的1号)叫另一个人的数字代号,如叫“12号”,被叫的同学立即叫另一个人的代号,比如12号同学被叫,12号接着很快叫出另一个号“8号”。如果被叫的同学有点儿犹豫,或者叫错了号(他自己的号,或者是一个不存在的号),就得放弃自己原来的位置,走到队尾。此时队伍重新编号,活动重新开始。

(3)活动继续进行,总会有人不断地“犯错误”,不得不移到队尾。

(4)大约5分钟后叫停。

分享与思考:

(1)对小错误等闲视之会有什么感觉?看他人犯错误有什么感觉?

(2)为什么当我们失败时,即使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的小活动中失败,我们往往也不能容忍而嘟嘟囔囔?

(3)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经常犯些什么小错误?

心理测试

心理健康自我检测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或“有点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 )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不能熟睡,总做梦,容易惊醒。 ( )

(3)经常做噩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 )

(4)经常早醒1~2个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 )

(5)学习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 )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 )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沉默寡言。 ( )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 )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 )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 )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 )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再三迟疑。 ( )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 )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内疚感。 ( )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 )

(16)一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 )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 )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 )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 )

(20)喜欢跟比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 )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的关心和安慰很难使自己高兴。 ( )

(22)一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 )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 )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害自己。 ( )

(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 )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 )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时有恐惧感。 ( )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 )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 )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 )

(31)站在悬崖边、大厦顶上、阳台上等场所,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 )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生怕自己也身患同病。 ( )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有恐怖倾向。 ( )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 )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 )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 )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的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 )

(38)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 )

(39)有虚构“灾难临头”或“遭受不幸”等畏惧事情的倾向。 ( )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 )

测评方法:√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请放心,心理非常健康。

(2)9~16分:基本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4)31~40分: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心理思考

(1)如何理解心理健康?

(2)有人认为“去心理咨询,就意味着自己有病”,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3)你常出现的心理困扰有哪些?你常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