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通关宝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单元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患者的护理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

1.自身免疫病:人体内可合成多种针对自身甲状腺抗原的抗体。如Graves病就是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刺激甲状腺细胞增生、分泌亢进。

2.遗传因素。

3.诱发因素:感染、创伤、精神刺激、劳累等。

(二)临床表现(熟练掌握)

1.甲状腺毒症表现

(1)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常有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等。

(2)精神神经系统:多言好动、紧张焦虑、易怒、失眠、手和眼睑震颤。

(3)心血管系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时,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以心房颤动等房性心律失常多见。

(4)消化系统:稀便、排便次数增加。

(5)肌肉骨骼系统:主要是甲亢性周期性瘫痪(TPP)。

(6)生殖系统:女性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阳痿,偶有乳腺增生(男性乳腺发育)。

2.甲状腺肿甲状腺肿为弥漫性、对称性,质地不等,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

3.眼征

(1)单纯性突眼:①突眼度不超过18mm;②Stellwag征,瞬目减少,炯炯发亮;③上睑挛缩,睑裂增宽;④von Graefe征,双眼向下看时,由于上睑不能随眼球下落,出现白色巩膜;⑤Joffroy征,眼球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⑥Mobius征,双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

(2)浸润性突眼:突眼度超过18mm。

4.甲状腺危象: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减弱,短时间内大量T3、T4释放入血有关。早期表现为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并出现高热、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畏食、恶心、呕吐、腹泻。

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

6.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见于老年人。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乏力、嗜睡、反应迟钝、明显消瘦。本型甲亢易发生甲状腺危象。

7.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特点是血清T3、T4正常,TSH降低。

(三)辅助检查(熟练掌握)

1.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FT3、FT4不受血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影响,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是临床诊断甲亢的首选指标;TT4、TT3受TBG的影响。TT4是判定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选指标;TT3是Graves病治疗中疗效观察及停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2.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是反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敏感指标,尤其对亚临床型甲亢和亚临床型甲减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当静注TRH后TSH升高者可排除甲亢;如TSH不增高则支持甲亢的诊断。

4.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测定:有早期诊断意义,可判断病情活动、复发,还可作为治疗停药的重要指标。

5.基础代谢率(BMR):正常BMR为-10%~+15%;BMR(%)=脉压+脉率-111。测定应在禁食12h、睡眠8h以上、静卧空腹状态下进行。

(四)治疗要点(掌握)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1)适应证:①病情轻、中度患者;②甲状腺轻度至中度肿大者;③年龄在20岁以下,或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④手术前或放射碘治疗前的准备;⑤手术后复发而不宜放射碘治疗者。

(2)常用药物: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和咪唑类两类。硫脲类有甲硫氧嘧啶(MTU)及丙硫氧嘧啶(PTU);咪唑类有甲巯咪唑(他巴唑)和卡比马唑(甲亢平)。

(3)作用机制: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丙硫氧嘧啶可抑制T4转变为T3

(4)不良反应: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及药疹。

2.放射性131I治疗:131I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

(1)适应证:①中度甲亢;②年龄在25岁以上者;③经抗甲状腺药治疗无效或对其过敏者;④合并心、肝、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或不愿手术者。

(2)禁忌证:①妊娠、哺乳期妇女;②年龄在25岁以下者;③严重心、肝、肾衰竭或活动性肺结核者;④外周血白细胞在3×109/L以下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者;⑤重症浸润性突眼;⑥甲状腺危象。

(3)并发症:①甲状腺功能减退;②放射性甲状腺炎;③甲状腺危象;④加重浸润性突眼。

3.手术治疗

(1)适应证:①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停药后复发,或不愿长期服药者;②甲状腺巨大,有压迫症状者;③胸骨后甲状腺肿伴甲亢者;④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

(2)禁忌证:①伴严重浸润性突眼者;②合并较严重心、肝、肾、肺等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妊娠前3个月和第6个月以后。

4.甲状腺危象的防治:积极治疗甲亢是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关键,尤其是防治感染和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需积极抢救。

(1)抑制TH合成:首选PTU,口服或胃管注入。

(2)抑制TH释放:可选用碘化钠或卢格碘液。

(3)普萘洛尔口服或静注:普萘洛尔有抑制外周组织T4转换为T3的作用。

(4)氢化可的松静滴。

(5)降低和清除血浆甲状腺激素: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浆置换等。

(6)针对诱因和对症支持治疗:积极治疗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

(五)护理措施(熟练掌握)

1.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矿物质丰富的饮食。给予充足的水分,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主食应足量,可以增加奶类、蛋类、瘦肉类等优质蛋白以纠正体内的负氮平衡。禁止摄入刺激性的食物及饮料,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以减少排便次数。避免进食含碘丰富的食物。

2.用药护理:需长期用药,嘱患者不要任意间断、变更药物剂量或停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① 粒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应停药。

② 药疹较常见,可用抗组胺药控制,不必停药;如严重皮疹则应立即停药。

③ 若发生中毒性肝炎、肝坏死应立即停药治疗。

3.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度,适当增加休息时间,维持充足的睡眠。病情重、有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者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室温凉爽而恒定。

4.眼部护理:外出戴深色眼镜,经常用眼药水湿润眼睛,避免过度干燥;睡前涂抗生素眼膏,眼睑不能闭合者用无菌纱布或眼罩覆盖双眼。睡觉或休息时,抬高头部,减轻球后水肿。

5.预防甲状腺危象:避免精神刺激、感染、创伤等诱发因素。坚持治疗,不自行停药。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若出现发热(体温>39℃)、严重乏力、烦躁、多汗、心悸、心率达140次/分以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脱水等应警惕甲状腺危象发生,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二、糖尿病(熟练掌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两大类。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基础。

2.发病机制:为不同病因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缺陷和(或)外周组织胰岛素利用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紊乱。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

(二)临床表现

1.代谢紊乱: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

2.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

①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者,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病情进展缓慢。患者常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随后有肢体疼痛。

3.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① 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不适当减量或治疗中断、饮食不当、妊娠、分娩、创伤、麻醉、手术、严重刺激引起应激状态等。

② 临床表现:早期仅有多尿、多饮、疲乏等,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患者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丙酮味)。后期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起病时常先有多尿、多饮,失水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力障碍、偏盲、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

(3)感染: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多见,肾盂肾炎和膀胱炎为泌尿系最常见感染。

(三)辅助检查

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2.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为3.9~6.0mmol/L(70~108mg/dl);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和(或)餐后(从吃第一口饭起计数时间)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可确诊本病。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任意时刻血糖≥11.1mmol/L可确诊本病。

3.葡萄糖耐量试验:成人口服无水葡萄糖75g,于3~5min内服下,服后60min、120min取静脉血测葡萄糖。正常人0min血糖<6.2mmol/L,口服葡萄糖后60min血糖<10.0mmol/L、120min时血糖<7.8mmol/L。

4.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浆清蛋白测定:GHbA1测定可反映取血前 8~12周血糖的总水平,为糖尿病病情控制的监测指标之一。

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主要用于胰岛B细胞功能的评价。C-肽比血浆胰岛素更能准确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

(四)治疗要点

1.口服药物治疗

(1)促胰岛素分泌药物

① 磺脲类: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

② 非磺脲类: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其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① 双胍类:此类药物可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糖输出;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药物。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

② 噻唑烷二酮:也称格列酮类,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种制剂。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有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两种制剂。

2.胰岛素治疗

(1)适应证

① 1型糖尿病。

② 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创伤、手术前后的糖尿病者;妊娠合并糖尿病,尤其在分娩前的阶段;糖尿病并有心、脑、眼、肾、神经等并发症、消耗性疾病者。

③ 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满意控制者。

(2)制剂类型:按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胰岛素制剂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和长效4类。

(3)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

① 联合用药:胰岛素+磺脲类或胰岛素+双胍类或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② 常规胰岛素治疗:早餐和晚餐前各注射1次混合胰岛素或早餐前用混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胰岛素。开始剂量常为4~8U,根据血糖和尿糖结果来调整,直至达到满意控制。

③ 胰岛素强化治疗: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常用每天3~4次(3餐前半小时短效胰岛素及睡前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另一种方式是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亦称胰岛素泵。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胰岛素时均应注意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

(1)补液: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开始时补液速度应快,在2h内输入1000~2000ml,初始在生理盐水中加胰岛素静脉滴注,待血糖降至13.9mmol/L(250mg/dl),改为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液。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即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的短效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滴(常用剂量为4~6U/h)。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每小时尿量在40ml以上,开始补钾;pH≤7.0的严重酸中毒者应给予小剂量的碳酸氢钠静滴,但补碱不宜过多过快,以避免诱发或加重脑水肿。

(4)治疗并发症:积极控制感染、纠正脱水、休克、心衰等。

(五)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1)制订总热量: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年龄在40岁以下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年龄在40岁以上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25~30kcal),轻体力劳动125.5~146kJ(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146~167kJ(35~40kcal),重体力劳动167kJ(40kcal)以上。

(2)食物的组成和分配: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总热量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

(3)其他饮食注意事项:①控制总热量;②严格限制各种甜食;③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监测体重变化。

2.运动锻炼

(1)运动锻炼的方式:步行活动为首选的锻炼方式。

(2)运动量的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患者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个体60%最大耗氧时心率简易计算法为:心率=170-年龄。活动时间为20~30min。

(3)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

3.口服用药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各类降糖药物。

(1)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于早餐前半小时口服,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2)双胍类药物: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适症状。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腹泻等,严重时发生乳酸血症。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服用后常有腹部胀气等症状。

(4)其他:瑞格列奈应餐前服用,不进餐不服药。噻唑烷二酮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4.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1)准确用药:短效胰岛素于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2)吸药顺序:长、短效或中、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

(3)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放于冰箱4~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8℃)可使用28天,应避免过冷、过热、太阳直晒。

(4)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胰岛素采用皮下注射法,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

(5)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6)注意监测血糖。

(7)胰岛素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5.低血糖预防措施

① 告知患者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其剂量。

②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宜控制过严。

③ 普通胰岛素注射后应在30min内进餐。

④ 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

⑤ 1型糖尿病做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应按要求在患者进餐前、后测血糖,并做好记录。

⑥ 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诱因,临床表现及应急处理措施。

⑦ 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食品,以便应急时食用。

6.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24h液体出入量等的变化,定期监测血糖、血钠和渗透压。

(2)急救配合与护理

① 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

②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③ 注意皮肤、口腔护理。

④ 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考点强化】 答案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病因是

A.放射线过多

B.对链球菌变态反应

C.自身免疫性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表现是

A.新陈代谢旺盛

B.心脏负荷太重

C.消化功能减低

D.自主神经兴奋

E.体温调节中枢不良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具有的特征性心血管症状是

A.心悸

B.心力衰竭

C.早搏多

D.睡眠时心率仍快

E.房颤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确诊依据是

A.睡眠时心率仍快

B.易饥多食

C. FT3、FT4增高

D.突眼

E.多汗

5.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外周白细胞数不应低于

A. 4.0×109/L

B. 2.5×109/L

C. 2.0×109/L

D. 3.5×109/L

E. 3.0×109/L

6.甲亢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A.心动过速

B.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C.眼球突出

D.怕热多汗

E.黏液性水肿

7.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度浸润性突眼的护理不妥的是

A.抗生素眼膏涂眼

B.鼓励多食略咸食品

C.外出时戴眼罩

D.生理盐水纱布局部湿敷

E.抬高头部

8.对可疑糖尿病病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

A.空腹血糖检查

B.血浆胰岛素检查

C. 24h尿糖定量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9.糖尿病最容易并发的感染是

A.真菌性阴道炎

B.肾盂肾炎

C.败血症

D.肺结核

E.皮肤化脓性感染

10.糖尿病病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A.白内障

B.视网膜病变

C.角膜感染

D.视神经炎

E.视盘水肿

11.下列哪一部位不可注射胰岛素

A.腰部

B.大腿前及外侧

C.脐周及膀胱区

D.上臂外侧

E.腹部两侧

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一般不宜用

A.氯化钾

B. 0.9%氯化钠溶液

C.正规胰岛素

D. 1.25%碳酸氢钠溶液

E.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13.患有多发性神经炎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足部护理不当的是

A.鞋袜不宜过紧

B.每晚用温水洗足

C.趾间保持湿润

D.检查有无外伤

E.趾甲不宜修剪过短

14.有糖尿病症状,餐后2h血糖值是多少可确诊为糖尿病

A.血糖<11.1mmol/L

B.血糖≥11.1mmol/L

C.血糖=12.1mmol/L

D.血糖≥12.1mmol/L

E.血糖≥13.1mmol/L

15.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极其关键的措施是

A.防止并发症

B.输液

C.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D.处理诱因

E.胰岛素治疗

16.目前2型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冠心病、脑血管疾病

B.酮症酸中毒

C.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D.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E.糖尿病肾病

17.抗甲状腺药物硫脲类、咪唑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肝功能受损

B.粒细胞减少

C.血红蛋白降低

D.血小板减少

E.过敏反应

18.甲亢病人的饮食护理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高蛋白

B.高热量

C.高维生素

D.高纤维素

E.不含碘

19.测定基础代谢率前应禁食的时间为

A. 4h

B. 6h

C. 8h

D. 10h

E. 12h

20.应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抽吸药物时避免剧烈震荡

B.皮下注射部位经常更换

C.混合注射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

D.应用时注意有效期

E.胰岛素宜冰冻保存

21.下列不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的为

A.感染

B.胰岛素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

C.含脂类食物摄入过多

D.创伤、手术等应激

E.短时间内摄入大量含糖饮料

22.应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低血糖反应

B.胰岛素过敏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E.注射部位脂肪增生

23.下列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具体措施不当的是

A.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剂量准确

B.每日运动量适中

C.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宜过严

D.每餐按规定食量进餐

E.口服或注射降糖药剂量减少1/3

24.患者女,清晨起床时测得血压为125/80mmHg,脉搏88次/分,其基础代谢率为

A. 14%

B. 16%

C. 20%

D. 21%

E. 22%

25.患者女性,28岁。怕热、出汗,易激动,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双眼微突。最可能的诊断是

A.神经官能症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慢性肝炎

D.甲亢

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6.患者女性,30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半年,妊娠3个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加重,治疗宜选

A.卡比马唑

B.丙硫氧嘧啶

C.甲硫氧嘧啶

D.甲巯咪唑

E.普萘洛尔

27.患者女性,28岁。因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爱发脾气、体重减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士为其进行饮食指导时,应告诉病人避免食用的是

A.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B.富含钾钙食物

C.低纤维素食物

D.含碘丰富食物

E.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28.糖尿病病人注射胰岛素1h后方进餐,此时病人出现头晕、心悸、多汗、饥饿感,护士应想到病人发生哪项病情变化

A.胰岛素过敏

B.冠心病心绞痛

C.低血糖反应

D.酮症酸中毒早期

E.高渗性昏迷先兆

29.患者女性,50岁。身高158cm,体重80kg,糖尿病病史8年,查空腹血糖11.1mmol/L,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为提高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下列健康指导错误的是

A.减轻体重

B.饮食控制

C.食用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D.餐后1h 适量运动

E.增加动物脂肪摄入

30.患者女性,32岁,糖尿病11年。呼吸深大而快,且有烂苹果气味。化验:尿糖(+++),尿酮体(+),血糖12.6mmol/L,血酮体增高,初步诊断为

A.右心衰竭

B.慢性肾功能衰竭

C.酮症酸中毒

D.周围神经病变

E.植物神经病变

31.甲亢突眼的眼部护理内容不包括

A.佩戴有色眼镜

B.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C.睡觉或休息时,抬高头部

D.多食碘盐

E.加盖眼罩防止角膜损伤

3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心理护理,错误的是

A.限制患者参加团体活动

B.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

C.与患者交谈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的感受

D.指导患者家属勿提供兴奋、刺激的消息

E.理解同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33.患者男,48岁。诊断为糖尿病,患者拟在家中自行监测血糖,护士应告知其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值是

A. <4.8mmol/L

B. <5.8mmol/L

C. <6.8mmol/L

D. <7.8mmol/L

E. <8.8mmol/L

34.患者男,58岁。糖尿病病史30余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但血糖未规律监测。近3月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检查:尿糖(+ +),白细胞0~4/HP,尿蛋白(+ + +)。 应优先考虑的是

A.胰岛素性水肿

B.肾动脉硬化

C.肾盂肾炎

D.急性肾炎

E.糖尿病肾病

35.患者男,65岁。因焦虑紧张,伴2型糖尿病入院治疗。晨起注射胰岛素后进食油条,突然出现噎食,应立即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建立静脉通道

B.扣除患者嘴里食物

C.口对口人工呼吸

D.环甲膜穿刺

E.准备行气管切开

(36~38题共用病例)

甲亢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高热、大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骤升。

36.该患者可能发生

A. T3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C.淡漠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黏液性水肿

E.甲状腺危象

37.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机制为

A.迅速阻断儿茶酚胺的释放

B.迅速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C.促使甲状腺球蛋白释出

D.纠正肾上腺髓质功能不全

E.增加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38.对该病人采取的措施哪项不妥

A.物理降温、止吐,做好皮肤护理

B.立即置于光线较暗的抢救室

C.大量喝开水与浓茶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

E.迅速建立静脉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