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经济史文集(第5卷):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要研究“英国病”,就必须把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放到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加以研究和分析,而不能离开世界经济来孤立地讨论英国经济的变化。现代英国经济总被看成是开放经济的典型。应当从英国经济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出发,研究英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而说明“英国病”的特殊性和难以在现存制度结构之中得以消除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英国经济与欧洲经济是不能分开的。英国经济最初是以欧洲为原料产地和主要市场发展起来的。英国经济不可能离开欧洲。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欧洲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相对说来有所下降,其时间大约为一个世纪左右。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由于英帝国的逐渐解体,欧洲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又不断增加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时英国经济之需要欧洲超过了欧洲经济之需要英国。英国终于“回到”了欧洲。这不单纯是历史的循环,而且是历史的嘲弄,因为英国被认为是在趾高气扬、活力正旺的年头“离开”欧洲的,当她“返回”欧洲时,却是老态龙钟,病魔缠身,步履维艰了。

英国经济与美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同样被认为是富有戏剧性的。那种把北美十三州脱离英国而独立说成是英国从此注定走向衰落的论点,未免渲染得太过分了。那种把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美国范围内的确立看作对英国经济的致命打击的说法,也近乎是夸张。事实上,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西部边疆的开发,确实是促进英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有利因素。边疆是资本的天堂,是英国资本的天堂,这是不可否认的。从经济角度来看,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在一定意义上仍可以被看作是欧洲资本(其中首先是英国资本)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局面改观,而这正是“英国病”开始的年份。从此,在大西洋的这一边,帝国在解体,“英国病”在加重;在大西洋的那一边,暴发户急剧兴起,金元势力迅速扩张。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连平分秋色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想。不了解英国经济与美国之间这种关系的变化,也就不可能了解英国经济之所以“离开”欧洲而又“返回”欧洲的过程。

英国历史上长期经营而建立起来的殖民大帝国,是建立在宗主国的绝对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军事优势和经济优势就是当时维持殖民帝国的基本手段。所谓古典式的殖民主义方式,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是最为典型的。然而,自从英国经济相对衰落,军事优势开始削弱,经济优势也逐渐消失之后,昔日建立的殖民体系主要靠什么来维持呢?特别是对那些经济上有较快发展的移民殖民地,靠什么来加强其向心力,减少其离心力呢?因此,英联邦的建立和扩大,只能被看成是衰落中的英国用以维持过去的殖民体系的一种新方式。英联邦的建立和扩大,自始至终与“英国病”的深刻化和复杂化不可分开。没有“英国病”,就不会出现英联邦。但实际上,英联邦的建立和扩大对于“英国病”来说,具有双重的作用:既有减轻“英国病”某些症状的作用,同时又有加深“英国病”的作用。这两方面的作用中究竟哪一方面是主要的,要随英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中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定。

以上是分别从英国同某一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关系来探讨的。要弄清楚二十世纪英国经济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地位,还应当研究英国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周期变动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次重要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固然需要考察,当前的经济危机,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的并发症更值得研究。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这就是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从一国向一国的“传递”机制的问题。若干次经济危机并非首先爆发于英国,但“瘟疫”是怎样“传染”给英国的?它又怎样从英国“传染”给另一些地区和国家?应当怎样解释这些问题?我们准备在评论当前西方经济学界某些流行的观点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