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木船制作技艺
木船制作工序可分为十个流程:绘制图样、选料进厂、下料加工、排底栽梁、构件装配、挂楋上帮、首尾封板、捻缝复舱、打油下水和完工出航。
1.绘制图样。绘制图样是船舶建造设计与制图融合于一体的设绘方式,是船舶制造的首要程序。民间造船没有设计师,这个程序首先由船东自己提出设想和要求,同制造师一道,确定该船的吨位、船型、用途、航区等,再由制造师进行设计,并绘制出该船图样或图纸。制造师将木板画出侧面、甲板面、底板面这三种图,均为半边,因船体均为对称的。甲板面标有首部、中部、尾部的宽度尺寸,各种舱室和构件,舱与舱之间的尺寸以及总长度等。底板面标有宽度、长度、尺寸,舱与满梁、脚梁等一目了然。侧面是船体外形图样,侧面图标出的尺寸更多,如首尾起翘多少,首部装置构件,各种桅杆之间的距离、高度,屋楼的高度、层数,长宽尺寸,各种工具。该船的图样线型绘制出来后交给船东审阅,最后确定,开工时制造师按分工各制作各的位置和构件。
2.选料进厂。制作木船的用料根据船体部位性能和材质的要求,以椿、楠、柏、梓、樟、楮、槐、杉、松、桑为主,配以黄连、栗、柚、枣、枫、杨、檀等木材。辅助材料有铁钉、桐油、石灰、麻筋等。木料选用尤其注重干燥性,以防收缩,出现裂缝。椿、楠、柏、梓、杉主要用在纵向结构上,硬质木料用在横向结构和零件上,其他杂木用在配件和船用工具上,有“头不顶桑、脚不踏槐”之说。松木主要用于船底水下部位,主要源于松树有“干千年湿千年”的特性。
3.下料加工。这个过程细致而漫长,所有材料和构件都要在这个工序内加工完成。锯、刨、凿、钻等技巧使用广泛。其中双人锯与双人钻颇具特色。俗语有:锯钻无巧,只要屁股扭得好。说的是劳动肢体动作的美感。其实,双人拉锯与拉钻讲究相互间的默契配合。锯钻工具与木料有节奏的摩擦声,工人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声,伴着有规律的肢体动作,构成了一段优美的音乐舞蹈。在下料加工过程中,很多方法技巧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如绳索使用法、下料画线法等。
(1)绳索使用法:做木船的很多工序要用绳捆索绑。比如上板上料、拉树抬料等。用绳索必须要打好各种结扣和接头,在这个方面就有绳索使用的技能:抬树时用活动环的方式,拉树时用连环套的方式,捆绑用四结花的形式,带缆绳用反顺压花形式等。
(2)下料用线法,用线法在做船中用得很广,也是一种专业技术,有几种特殊用线,例如吊线、抛线、和线、扭筋线等,是做船中必备的技术。吊线,在装配构件上用来确定垂直和倾斜度,特别是在安装主梁和桅杆上有决定性的作用。抛线,一般是在板和料的边缘做缝口时用的,需要有弯曲度的缝口必须用抛线打成需要的曲线。在打抛物线时左手拿墨斗的松紧尺度要把握好,一线抛出去就要达到一定的弯曲程度。这种线平时只要苦练抛甩功,到用的时就很准确。和线,是打树线,锯板用的线。树的长度有的几十米,不可能一线打到头,而且树干不是百分之百的垂直,垂直的地方要把它打成垂直的直线,不垂直的地方要把它打成光顺的曲线,所以要分段来打,每打一段用墨线在树上横绕一周标记这是交接点,树翻过身在另一面也在此处交接,在交接处肯定有转折点,再用墨线在转折点处的两头用短线打一线过渡,连接起来就是需要的线了。这个短线就是和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起了和解的作用。扭筋线,是制造木质机动船如拖轮、客班轮、轮船头鸭尾艄以及线型复杂的船型的板料。根据该船的图纸或样板,将树打成扭筋线,锯成扭筋板,也是分段打线,但是比和线还要复杂。根据该船船体外板扭曲程度,每个助位的扭曲尺寸要先记录下来,再在树上打线锯成的板,就是扭筋板,制作后装到船上去比较吻合。这几个典型的用线在木船制作中是一项专业技术,是船木匠传统的用线法。
(3)拉钻法。船木匠用的钻也是主要工具之一。有两个人用的叫两人拉钻,也有一个人用的叫胡琴钻。两个人拉的钻那就要互相配合,进钻出屑很有节奏感,拉起来一进一出,一下子就钻穿了,觉得也轻松,但是拉钻的人要掌握好,右手进钻,左手出钻,两手甩开,身子左右摆动,俗话说:“拉钻无巧,只要屁股扭得好。”虽然是句笑话但很实际。
4.排底栽梁。在基本材料加工完毕后,要进行排底栽梁,构建船体的主要轮廓。
5.构件装配。包括木船桅杆、船橹、舱板、锚滑轮等构件有序地一一装好。在排底栽梁和构件装配过程中,也有不少技艺颇具特色。
(1)构件接头法。木船用料长、宽、厚的要求严格。如果材料的长度达不到要求那就必须接长。但是这种接长不是普通的接法,一定要考虑船体的结构强度,为此船木匠要设计一种能达到要求的接头法。例如:船楋,大船十几丈长的楋,有的要接几个接头。其连接办法必须采用古代传统的叫同口带挂钩的榫头,榫头长度达到两个肋位。这种榫头和对接榫头不一样,既要起到衔接作用,又要有拉力、不挪动的功能。
(2)上板上料法。船体是曲线物体,形状变化大,直板直缝很少,材料很难满足构件的要求,在这方面船木匠的工艺中有两种线的说法。一种叫熟线,即材料长就了形状,或是经过修整加工后能达到基本要求的。这个构件装到船上去那就省事多了。另外一种叫生线,这个就是材料根本达不到要求的,完全靠船木匠采取土办法强制装到船上去的构件。生线的板料构件装到船上去,对船木匠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构件与构件之间的间隙有几尺远的距离,要想两者之间达到吻合,必须利用各种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要胆大心细。如:夹关、滚关、雷公箭绳捆索绑等配合施工。难度太大的须用开水或盐开水淋透,增加它的柔软和韧性让其缓慢伸缩,强制其达到所需要的目的。在这个时候要注意两个事项:一是淋开水时保持一至两厘米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二是危险区域不能碰尖锐的物品,更不能钻眼,不然会断板断料。这种方法就是船木匠技艺中的上板上料法,也是做船的独特工艺。湖口人有一句俗话,说一般木匠是“弯树直木匠”,船木匠是“直树弯木匠”。就是说即使是直树,船木匠也要把它做成弯的,变成翘的,以适合船体的线型需要。
(3)舵杆的制作方法。木船的舵杆是以硬而又有韧性的木料制成。舵杆是舵的主要部件,舵是掌握船的方向的安全装置,舵杆是活动件,要求有精确的圆度。过去没有车床,是怎样确保它的圆度达到标准的?那必须有一个工艺程序来完成这项工作。传统的做法是将需要的木料两头锯平齐,先打十字线,再打直径尺寸线,变成了四方形,用斧头砍成四方;再打八方线,砍成八方;然后再打十六方线,砍成十六方;最后再打三十二方的线,砍成三十二方;再用长刨子刨圆。这就是经典的成语“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制作方法。
(4)桅杆制作方法。桅杆也是船的主要装置,是按照船的长度比例来制作,由船东和掌墨师(掌控墨线的师傅)共同协商。大桅向后倾斜多少,大桅安装上去后吊线下应该多少,这就是师傅的技术和经验。另外,桅杆安装进桅夹的时候要达到不松、不紧,一气呵成。几十吨的船有几丈长桅杆,几个人都难抬,如果要返工那是非常困难的事,这就凭师傅们的本事。这个诀窍在于做“比子”时要准确,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橹的制作。橹是推动船行进的工具,制作出来要达到硬中有软,软而不断。这些性能凭一般的师傅的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有反复实践的经验。驾船的人有句行话“做屋和泥,摇橹上矶”,这说明摇橹是一种力气活,船过矶头都是逆流而上,要拼命地摇,所以做橹的时候要经常听听船东的建议。橹有两个种类:一个是湖口地区的条叶橹,一种江苏的琵琶橹。其实橹就是模仿鱼尾巴的功能在水中翻滚和扭动,所以橹这个工具确实要有一定的经验才能制作好。
6.挂楋上帮。楋帮是装在船外用于防止碰撞起保护船体作用的材料,主要靠钉子把船楋固定在船体上。船钉是造船的重要构件。船钉与元钉不同,它大部分是方形的。主要的钉有三种:锹钉、锔、扒头钉,这三种钉分别用在不同的部位。锹钉是拼缝用,在平面钻眼缝上出,把钉的方向看准后,打弯打翘,朝眼口钉进去,使两缝相连。锔,是从里面钉外面转尾。扒头钉是头扒着的朝一面钩,大部分是直着钉进去的。钉钉的时候有学问,因为它与木料相连,有承受一定的拉力作用,俗话说:“拿在手上没四两,钉进出有千斤。”说的就是这个钉。所以在钻孔时钻头大小要注意,太松了不吃劲,太紧了会破料。因为眼圆、钉方,在钉钉的时候要使它步步深入、入木三分,要保持吃木、得劲。钉钉的声音也有节奏,叮、叮、叮,嗒嗒叮,叮嗒嗒嗒嗒……这不光是钉得声音好听,而是让钉和木料保持紧密的吻合,达到强度要求又不损害木料,要让木料慢慢地接受。如果是三两下钉进去会造成相反的结果,那就是木料破裂了,钉也不起作用了。钉钉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既要让钉子拴牢,又要考虑木料的承受力,所以钉钉的力度和速度必须凭经验把握准确。
7.首尾封板。这是整个船体木工完工的标志性流程。
8.捻缝复舱。船体外壳完成后,外板捻缝是一个细致而又有责任的工序。古人有“船底不漏针”之说,为了保证船体缝隙严密,捻匠需用桐油、石灰加工成的油灰泥和麻筋将板缝填补结实。要达到“船烂缝不烂”的效果,主要依赖于油灰泥的制作和捻缝的技艺。湖口捻匠使用的是在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油灰泥的制作方法。在周长1米的碓臼内,按四碗石灰、一碗桐油、两口水的比例放入捻料,先拌匀,再用木碓嘴或木槌反复在碓臼内击打,直至捻料细腻、均匀,呈胶着状方算完成。有了油泥灰,捻匠就可对外板缝开捻。首先要对外缝清理,修整后用制好的油灰泥添加到缝口上,再将麻筋铺设在缝口的油灰泥上,用捻凿把麻筋打进缝内,右手打锤子,左手将捻凿不断地向左边遨走,必要时也可向右边遨动。逐渐地添加油灰泥,要把麻筋和油灰泥凿成均匀的融合体,并制作出一条整体的凸圆型的油灰泥麻筋缝。如果板缝的间隙过大,就用麻筋和油灰泥在石墩上锤打,打成麻板后,再在缝口上先铺上油灰泥,再将麻板撕散铺在缝口,用捻凿来回的用跳凿的方式遨捻,使麻板均匀地在缝内和油灰泥融合,制作出一条麻板缝,麻板是为了缝太宽而用,减少捻凿在缝内大量的捶打。因为缝太大,麻筋和油灰泥达不到融合的效果,对缝的质量有影响,这就是麻筋缝和麻板缝的区别。捻缝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捻好的缝不能存在有生麻或有灰无麻的现象,如果有这样的缝,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一经发现全部返工。经过捻好的油灰麻筋缝可以保证持久性的水密,甚至是料烂了缝还未烂。概括起来说,捻缝的技巧有以下几点:一是清理板缝,二是添加油灰泥,三是铺设麻筋,四是打遨,使麻筋和油灰泥均匀融合。碰到大的板缝,要先用油灰泥制好麻板,再撕散铺匀捻缝。
9.打油下水。普通客、货木船一般是涂刷桐油。部分官方木船,也用油漆,主要起防虫、防烂和增加美观的作用。涂刷桐油一般不少于三遍,每遍间隙不少于三天,要达到均匀渗透的效果。一切工序完成后具备了下水的条件,由船东定好日子,船木匠和参加制造的人员均要配合。下水方法有两种。一是老方法,利用河滩的地形,把船落放在河泥上,把船首部垫高。一般的船下水时是尾部朝河水的一面,尾部接近水边。如果接近不了水边的,用一种自制的叫做霸王车的工具用绳子把船绞到水边,头高尾低有一定的斜度,在泥土上浇水利用泥水的滑力,连推带绞使其下水。二是较为先进一点的滑板下水法。吨位大的船舶只有用滑板下水。造船时船尾朝水边,把船首升高,下水时先将船底部放好纵向枕木,枕木上面放润滑物品。过去没有黄油,就放各种瓜皮肥皂,再把制好的滑板盖在枕木上面。为了防止自行滑动,先在坡上的地牛上带好绳子,待一切准备就绪,一声令下,把防滑的绳子砍断或匀速放松,船就稳稳滑入水中。
10.完工出航。对整船构件彻底检查,选良辰吉日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