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劳动合同包含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款:
(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 劳动合同期限;
(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 劳动报酬;
(7) 社会保险;
(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一款和第二款主要是明确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基本情况,属于基础信息。
第三款主要是劳动合同期限,其中包括试用期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试用期期限及各种情况下的试用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存在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不对等,比如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却约定三个月,直接导致该部分内容无效。容易造成的后果是,企业以为该员工还在试用期,而实际上一个月后员工已经视同转正,企业再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变得于法无据。如果发生仲裁,公司败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第四款是关于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约定。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地点可能与用人单位住所地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在订立劳动合同时予以明确。在实践工作中,工作地点的范围可以写得稍微大一些,比如工作地点为北京,而不用写“中关村”。这样便于企业在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地点时不用变更劳动合同。
第五款为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五条还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会列明工作时间,比如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工作制度,其他的加班、休假(包括年休假)制度,即“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公司的相关制度执行”。
第六款为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于工资的规定比较宏观,比如规定最低工资、试用期工资不能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以及经济补偿中的工资界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虽然单列了一章(第五章)来规定工资,但是其内容还是强调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第四十九条规定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的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给予企业较大的工资权。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也就是说,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比如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企业可以自主确定员工的工资。
由于绝大多数企业执行的是保密工资制度,为了减少工资泄密的风险,也为了降低一些其他的法律风险(比如社保稽核等),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进行模糊化处理。常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附件的形式另行规定,即在劳动合同之外制作一份工资的附件,在附件中对工资进行具体的约定;另一种方式是在劳动合同中只约定基本工资或者当地最低工资。
第七款为社会保险。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的强制性义务,因此在劳动合同中需要约定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
第八款为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专门在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中规定了企业在“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方面的义务。第五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第五十三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企业的劳动合同中可以用一章来专门约定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方面的内容,并且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因素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