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理念与模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以房养老的特性

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出,需要发挥住房对养老保障的功用。住房为何能发挥这种功用,其他物质实体能否发挥同等功用呢?这就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为什么房子能养老,而其他非货币财产却不能担当这一重任呢?这需要从住房的特性一一说起。那么,个人的财富积累,尤其是作为晚年养老使用的财富积累,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呢?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方面。

(一)产权清晰

物品的归属权要清晰,应避免可能出现的那种无法明晰产权,不能界定归属收益的财富积累的情况。尤其是像住宅这类价值特大、使用期特长、家庭生活中地位异常重要的物品,更需要先明晰产权,然后才谈得到在养老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产权不明晰,随时处于被收回状态的物品,人们不可能对其做太大投入。比如,农村土地的产权是归集体所有,农民对经营的土地拥有长期的使用支配权,但若这个使用支配权随时处于变化之中,农民就不可能也不放心对该土地做过多投入。15年不变的土地长期承包责任制一经制定实施,农民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住宅也同样如此。今天,大家花费大财力购买新居,居住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先费心费力修缮装潢,尽量搞得舒适、漂亮后再去入住。产权不属于自己,如租住国家或单位的房子,随时都会丧失居住权利的临时租住的住宅,很少有人会想到将住房装潢整治得漂亮、舒适一些。

(二)安全无风险

安全、放心、无风险,不会丢失被盗,不致平白毁损,即民间经常说到的“贼娃子也偷不走”,这是人们为未来做长期打算时,首先要考虑的。货币储藏家中很不安全,投资股票期货也有大风险,储蓄存款、购买国债或参与养老寿险等,安全性牢靠,能将货币财富积累起来,以供需要时很好使用,但收益性却表现得太低。相较一般的货币金融资产,住宅作为不动产在安全性上应是棋高一筹。

(三)流动性

资产的流动性受到人们的推崇,即大家拥有的实物资产能否在需要时,无损失地迅速变换为现款的能力。货币的流动性最强,可以随时用于任何需要支付货币的用途;住房的流动性则是最差,价值几乎全部都被凝固起来。人们在养老生活期间可以直接消费货币,却无法“吃砖头啃瓦片”地直接消费住房。用于养老的资产,必须在关键时刻能通过一定的金融保险机制和手段,将其拥有的价值顺利而又持续地变现,最好是一种能根据人的存活寿命可在长期乃至于终生运用的、稳定可靠的持续现金流入。以房养老正好可以发挥这一功用,经过寿险公司的特殊运作后,人的寿命有多长,就将住房蕴含的价值支付到多久。

(四)固定性

土地与建造其上的房屋,一旦以某种形式固定连接后,就会形成持久性无法脱离,且此地的房屋不能搬迁到彼处,彼处的房屋也不能迁移到此地。故此,房地产的交易市场是非物流的,房主不可能移动住房的位置以寻找更合适的价位,窃贼面对房产的昂贵价值也是无法可想。房产的流通转让带有被动性和耐久性。住宅可以超长期地运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一般性物品或者是一次性消耗,或至多只有数月或数年就需要更新换代。

(五)保值增值

住房的耐用性,使其使用价值并不因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即使外观陈旧也可通过维护修理而整饰一新;住房的价值同样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相反,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稀缺、人口膨胀而逐渐升值。目前,人们除了将住房作为一般生活居住场所使用外,还将其作为投资获利、财富积累保值的工具,以阻击通货膨胀的侵袭。

(六)价值昂贵

住房是一种超高档、超长期的耐用品,买房是家庭的重大开支。在我国目前的许多大城市里,房价往往要达到家庭年收入总额的10倍乃至20倍。这就是说,大家为取得一套住房,首先需要辛勤工作一二十年赚取收入,并将其全部积蓄起来,不吃不喝不用其中的一分钱,然后才可能买到自己的房子。所以,买房对每个家庭都是一件非常慎重之事,需要有多年财富积累外加长期的贷款还款才能做到。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又使得住房作为养老保障的手段,可以发挥的效用也是巨大。像房价畸高的京沪杭地区,随便在市区找一套六七十平方米的住房,平平常常价值就可达到数百万元,作为晚年的养老保障应当是绰绰有余的。

根据如上原则的评判,个人家庭拥有的资产尽管多种多样,可以作为养老保障工具的也只能是货币金融资产与住房资产两种,衣物、设备、器具、车辆等实物资产,无法达到养老保障要求。货币资产中最好的又属于养老年金寿险和社会养老保障,储蓄养老显然不大合算。住宅资产价值昂贵又能增值保值,还能满足产权明晰、安全可靠、长期使用等特性,只是流动性较差;货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可以长久存储于晚年养老使用,但安全与保值增值等特性则表现较低。

以房养老正好弥补了住房流动性的缺陷,既发挥了住房资产产权明晰、保值增值的优势,又使其在需要时能够很好地通过金融保险手段,转换为货币资产据以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