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中争取双方能产生“心理共鸣”
心理共鸣是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两个人在交流时没有共同话题,那么交流只能停留在表层,因为话语不多就不可能有深入的交谈,没有深入的交谈又怎能深入人心?所以,要想在交流中深入人心,就一定要寻找双方能够产生心理共鸣的东西,因为这在无形中能抓住对方的兴趣,从而打开对方的心扉,获得深入交谈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
心理共鸣是在自己和对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情况下,这种共鸣要先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找起。
赵晓丽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平时上课很严谨,给学生上课时总能把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她的语言总是非常专业,缺乏一些日常用语,缺少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这不但使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时间长了,学生们也容易失去兴趣,这让赵老师有点头疼。后来,赵晓丽在备课时特意加入一些比较生动的例子,同时把一些费解的语言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语,这些工作使赵晓丽的教学风格有了明显的改变,同学们产生了学习兴趣,而且经常主动和赵晓丽讨论一些问题,这些可喜的变化使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赵晓丽认识到了自己之前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主动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同学们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成功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兴趣点,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生活中,很多交流都和教学十分相似,当听者感兴趣时,交流的效果自然会好,所以一定要注意打破“一言堂”的教育或者交流方式,努力寻找对方的兴趣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动自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从而使双方在交流中产生共鸣。
在与人交流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对方并没有听我们说,而是手头做着一些其他的事情;要么就是嘴里应付着你,注意力却放在别处;或者转移话题,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该放弃原来的话题,寻找对方的“兴趣点”,即能够和你产生共鸣的内容。苏格拉底曾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所以,与人交流时想深入人心,一定不能错过“心理共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