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心理学2:不同场景下的说话策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体谅与换位,子非鱼亦知鱼之乐

俗话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是别人,所以不知道别人内心所想,似乎这种说法是众人认可的,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一个人的内心所想大多会通过行为流露出来,或者通过话语有所表现,这时,注意观察说话者,可以大体推测出对方内心的活动。另外,如果因为一些因素不能推测,那么可以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就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即使子非鱼,也能知鱼之乐。

老郑退休在家,平时就喜欢逛逛商场,买点菜回家做饭和老伴一起吃。但是他家小区附近商店的门很大很沉,每次老郑都要很费力地把它推开。一次,他正准备走进这家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他进去后才松手。老郑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听了女士的话,老郑心里热热的,感慨很多。

年轻的女士不是老郑,她并不知道老郑心里在想些什么,但是她站在了她父亲的角度,在想如果自己的父亲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有怎样的反应,于是她做出了帮老郑开门的举动。结果,这样的行为正好是老郑所期待的,温暖了老郑的内心。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换位思考,因为人们的思维总会受到一定的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是促进,也许是阻碍,所以,当一个人的思维受到阻碍的时候,换位思考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不要以为自己不是别人就不能了解对方的内心,就不能很好地根据对方的想法作出相应的反应、使交流顺畅地进行下去。平时要注意体谅对方,注意观察,时不时地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往往会得到一个自己没有预料到却又恰到好处的结果,从而使双方产生共鸣,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

换位思考不是一种简单的想法,而是人类经过长期博弈,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的黄金法则。人与人之间是联系的,而不是独自存在的,所以不要忘记彼此间的联系。克鲁泡特金在《互助论》中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所以,只要懂得体谅和换位思考,即使子非鱼,亦能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