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人格测验

现有的人格测量工具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但通常可将其分为问卷类和投射测验类。

(一)问卷类人格测验

问卷类主要指自陈式人格问卷或人格调查表,它们是由牵涉个人特质、思想、情感、行为的条目组成,要求被测验者根据问卷所提出的问题选定适合自己情况的答案。属于此类的测验很多,主要有艾森克个性问卷,16项人格因素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alifornia Psychological Inventory, CPI), Millon多轴临床问卷(Millon Clinical Multiaxial Inventory, MCMI)等。此类测验归纳起来具有如下一些特征:① 结构明确,被试面临的是在几个有限的选择中作出回答。② 非蒙蔽性,主试被试双方都同样了解测验的目的。③ 经济、记分简便、易作解释。此类测验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精神疾病诊断、咨询、教育、职业选择等方面。

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S.R.Hathaway和精神科医生J.C.McKinley于20世纪40年代编制而成,它是采用经验标准法编制自陈量表的典范。在当今,MMPI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客观性人格评估工具,使用它的国家达65个,有关MMPI的论文及书籍超过万余篇(册),而根据MMPI引申的问卷版本达115种之多,是人们最熟悉和研究最透彻的人格测验(纪术茂、戴郑生,2004)。

MMPI在最初编制而成时,其主要功能和目的是测查个体的人格特点、判别精神病患者和正常者、用于病理心理方面的研究、帮助医生在短时间内对各类精神疾病进行全面客观的筛查和分类,同时还用于对躯体疾病的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评估。现在已广泛地使用于人格鉴定、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以及人类学、心理学、医学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心理所宋维真将MMPI引入我国,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MMPI的标准化修订工作,1984年初步确定了中国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少数项目以外,MMPI也同样适合中国的临床诊断和人格检查。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于1989年正式在中国出版,在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版MMPI共566题,其中1~399题是与临床量表有关的题目,400~566题与另外一些研究量表有关。题目内容范围很广,包括身体各方面的情况、心身症状、性问题、还有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行为表现,如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焦虑、幻觉、妄想等。仅用于精神病临床辅助诊断时,一般采用前399题。

MMPI-2保留了原版MMPI的550个条目,并对其中85条作了改写,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条目,共567题。

MMPI常用的有14个分量表,即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由于MMPI的编制是以传统的精神病学诊断为依据的,因此量表名称采用了精神病学的概念,但其实际意义都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

MMPI除上述主要量表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附加量表,如Dy(依赖性)、Do(支配性)、Es(自我力量)、Dr(偏见)等等。

专栏3-2

MMPI的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

1.MMPI的4个效度量表

(1)疑问(Q):反映被试不能回答的题目数,一般限制在10个以内。如多于10个题以上,要求被试重新审查答案补答。高分反映被试有回避问题,不合作和过分防御的倾向,测验结果不可靠。

(2)掩饰(L):由反映个人品行的项目组成,如“我对我遇到的人都微笑”。测量过多宣扬自己优点的倾向,高分反映有意表现的倾向。

(3)效度(F):由正常人群较少有的问题组成,如“有一个反对我的国际阴谋(是)”。高分表示任意回答、诈病或确系严重偏执。

(4)校正分(K):反映过分防御或不现实偏向。有些临床量表(Hs, Pd, Pt, Sc, Ma)需要K来核正,以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MMPI的10个临床量表

(1)疑病量表(Hypochondriasis, Hs):测量被试的疑病倾向或对健康和身体的关怀程度。由与躯体健康有关的条目组成,如“我每周胸痛好几次(是)”。高分表示被试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不愉快、自我中心、敌意、需求、寻求注意等。

(2)抑郁量表(Depression, D):测量情绪低落、焦虑的问题。问题如“我通常感到生活有趣和有价值(否)”。高分表示被试情绪抑郁,缺乏自信等。

(3)癔病量表(Hysteria, Hy):反映对心身症状的关注和敏感、自我中心等特点。条目如“我的心脏跳得很厉害,以至常常我都能感觉到(是)”。高分提示被试倾向于用否认和压抑来处理困难冲突的特点。

(4)病态人格量表(Psychopathic Deviate, Pd):测量社会行为。条目如“我的行为和兴趣常常被别人批评(是)”。高分反映被试冲动、社会适应差,无视法规和权威,敌意和攻击性等倾向。

(5)男性-女性倾向量表(Masculinity femininity, Mf):测量男性或女性气质差异及同性恋倾向。条目如“我喜欢摆弄(是)”。高分男性表现为敏感、爱美、被动,女性化倾向;低分男性表现为好攻击、粗鲁、爱冒险、粗心大意及兴趣狭窄等。高分女性表现为粗鲁、好攻击、自信、缺乏情感、不敏感等;低分女性多为被动、屈服、诉苦、吹毛求疵、理想主义、敏感等特点。

(6)妄想量表(Paranoia, Pa):测量异常思维特征,如怀疑,甚至妄想。条目如“有坏人试图影响我的思想”。高分常与多疑、孤独、敌意、愤怒、指责有关。

(7)精神衰弱量表(Psychasthenia, Pt):测量强迫、恐怖等神经症等特点。条目如“我保留几乎所有我买的东西,即使我不再用它(是)”。高分者反映紧张、焦虑、强迫思想和恐怖等特点。

(8)精神分裂症量表(Schizophrenia, Sc):测量怪异思维和行为等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条目如“我周围的事物似乎不真实(是)”。高分反映退缩、情感不稳、思维怪异、幻觉和妄想。

(9)轻躁狂量表(Hypomania, Ma):反映过分兴奋、夸大等轻躁狂症的特点。高分反映外向、夸张、易激惹、精力过分充沛、乐观、无拘束等特点。

(10)社会内向性量表(Social Introversion, Si):测量社会化倾向,低分反映外向,高分反映内向、羞怯、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等。

(引自纪术茂、戴郑生,2004)

MMPI可有多种实施形式,如用卡片、问卷、磁带或人机对话式等,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一般均采用个别问卷式。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均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各项目下选答“是”或“否”。

测验结束后,根据被测验者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剖析图,提供解释的依据。MMPI的分数结果分析是采用标准分制,通过标准分的线性转换公式来进行计算,即:

t=50+10(X-M)/SD

公式中X表示某一被测验者在某一分量表上所获得的原始分;M表示被测验者所在样本团体在此量表上的原始分均数;SD表示该样本团体在此量表上的原始分标准差;50是被确定的M的标准分数值;10是被确定的SD的标准分数值。根据这一公式计算出的标准分数,便可以了解某一被测验者在某一量表上所表现的偏离情况。

MMPI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一种“编码分析法”作为人格评估的解释模式(纪术茂、戴郑生,2004)。在临床使用最多的是两点编码模式。这种方法是把10个临床量表按1至0的顺序进行编码,根据两个具有高峰点的临床量表构成的特殊剖析图来分析评估人格方面的主要问题,分数高的量表编码写在前面,如1/2,表明编码为1的Hs表分数高于编码为2的D表分数,而这两个表的分数在10个分量表中是最高的;如果两个量表分数一样高,则将其写在一起,例如Hs和D两个临床量表T分都是65分,在剖析图上是高峰点,并高于中国常模均数一个标准差以上,就形成12/21型的剖析图式。具有这种剖析图模式的人,多见于神经症病人,主要表现为疑病、焦虑、抑郁,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佳,喜欢找医生,但又不相信医生。而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常见到的剖析图则是68/86型为多,即Pa和Sc两个量表的标准分数超过60形成的高峰点,它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常有的多疑、不信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紊乱、妄想、脱离现实等症状。两点编码法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除了两点编码法外,还有三点编码法、四点编码法,当然那些是更为复杂的分析方法。

以下是MMPI的应用解释举例。

【案例3-2】

姓名:×××

性别:女

年龄:28岁

测验原因:易疲劳,头昏,烦躁不安等。

测查结果(t分):效度量表:Q=44, L=55, F=58, K=47;

临床量表:Hs=82, D=55, Hy=79, Pd=65, Mf=31, Pa=63, Pt=58, Sc=60, Ma=65, Si=46。

有效性分析:被试作MMPI时合作,4个效度量表均在可接受范围,提示MMPI剖析图结果有效。也提示被试能对任务作恰当反应。

评分型式分析:两点编码为1/3(Hs, Hy),表现为混合症状形式,被试主要表现出躯体症状,如疲劳、疼痛、虚弱、昏眩等。面对这些症状,被试并不表现出焦虑或抑郁(D不高),提示被试面对冲突时,表现出过分的否认和压抑。被试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寻求注意(Hy高)。

Hy高分和Mf低分提示人际关系倾向于被动、依赖,对人际交往要求高,有以躯体症状来控制他人的倾向。

诊断考虑:测验结果提示被试为神经症性适应问题,临床可考虑转换障碍或躯体化障碍诊断。

轴Ⅱ诊断为:“依赖性人格”。

治疗考虑:这种剖析图的被试,因缺乏心理领悟,容易对治疗产生阻抗,对自己的问题主要寻求药物的帮助。她可能过分防御,不愿自我揭露;另一方面,她对自己的情境很少焦虑,也许会缺乏改变行为的动机。安慰剂、轻度暗示对被试可能会有些帮助,需要长时间的心理治疗。

2.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夫妇根据以往所编制的几个人格调查表发展而来。EPQ和MMPI一样,采用自我报告的形式。问卷分为成人和少年两种:前者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年人,后者由我国心理学家陈仲庚、龚耀先等人分别对EPQ作了修订。他们认为,此量表项目较少,手续简便,内容也较适合我国国情。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测试中,都表明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以下4个彼此相互独立的分量表(陈仲庚,1986)。

(1)E量表:反映性格的内外倾向。高分表示外向,低分表示内向。

(2)N量表:反映情绪的稳定性,又称为神经质量表。高分者表现焦虑,紧张,易怒,常带抑郁,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非常强烈;而情绪稳定的人,N量表的分数很低。

(3)P量表:又称为精神病质量表。高分者表示孤独,不关心别人;常有麻烦,可能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对人抱有敌意,具有攻击性;喜欢一些古怪的事情,有冒险行为。

(4)L量表:测定被测验者的掩饰程度。

一般根据各维度t分的高低来评定被试的人格倾向或特征。

若以E量表得分为横轴,N量表得分为纵轴,便构成4个象限,即可把人格划分为4种主要的类型:外向情绪稳定(相当于多血质)、外向情绪不稳(相当于胆汁质)、内向情绪稳定(相当于黏液质)、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人属于两极端之间,倾向内向或外向,或倾向情绪稳定或不稳定。因此每一维度又根据t分范围设立内向(或外向)或稳定(或不稳定)、倾向内向(或外向)或倾向稳定(或不稳定)及中间型共5级。这样,除完全的中间型外,还可有24种不同偏向的人格类型。

3.16项人格因素问卷

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是卡特尔(R.B. Cattell)根据人格特质说观点,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而成。卡特尔应用多种问卷和调查表,发现从1946个题目中可以提出20个因素,几经修改和淘汰,最后留下187个题目组成包括15个人格因素和1个一般智力因素的16PF,于1949年第一次出版因素分析的结果。16PF自问世以来,作过多次修订和补充,现已发展有5种复本:A, B, C, D和E式。16PF主要目的是确定和测量正常人群基本人格特征,并进一步评估某些次级人格因素,适用于16岁以上成年人。国内辽宁教科所李绍衣等于1981年修订了这一量表(见陈仲庚,1986)。

此量表可测查16项基本人格因素,而16种基本人格因素还可进一步组合成4种次级人格因素,分别是:① 焦虑因素,反映适应水平与焦虑情况;② 内外向因素,反映内向与外向特点;③ 情感因素,反映情感活动和处事特征;④ 顺从与独立因素,反映被动与主动、依赖与独立、顺从与攻击等特征。此外,还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专业成就和创造力特征的分数。

16PF各因素的粗分可转换成标准分。采用标准10分,分数范围从1至10,均数为5,标准差为1.5。通常认为3分以下为低分,7分以上为高分。各因素含义及高低分反映的主要特征见表3-4。

表3-4 16PF各因素分数的意义

(引自郑日昌,1999)

在对16PF的分数解释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常模的差异,如男女差异、文化和职业差异等。还要考虑受测者的态度有无伪装,或是随机回答,这可以从3个效度量表分反映出来。以下是一个简要的16PF的临床分析,供应用参考。

【案例3-3】

某女,23岁,在16PF的得分(标准10分)如下:

分析:这是一个支配性和攻击性很强的年轻女士,她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自律性因素,Q3=1)。她在兴奋性因素(F)的高分(8分)表明其不成熟特点,社会责任感较差(有恒性因素,G=4),较高内心冲突(忧虑因子,O=8)。她的稳定性因素分(C=6)在平均水平,表明她有能力提高个人的适应水平。这一点,加上她较好的智力水平(聪慧性因素,B=8)表明她的心理治疗的效果会较好。她在支配性因素(E)的极端的高分(10分)和在反抗性因素(Q1)的相对高分(7分),表明她将是一个难于相处的人。她在幻想性因素(M)的高分(10分)提示她有太多的精力,可能浪费在无用的白日梦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建设性的事业方面。她不适合从事需要细心、注意细节的那一类工作。

(二)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或称投射技术(proj ective techniques),假设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刺激,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给外界的刺激赋予某种意义,然后表现出适当的反应,人们可从这些反应中推论他的人格。如罗夏墨迹图、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Draw-a-Per-son Test, D-A-P)等,都是常用的投射技术。

投射测验与其他人格测验比较,有以下一些特征:① 呈现给被试的是一个模糊而相对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这使被试有机会表达他内心的需求及许多特殊的知觉和对该情境所作的许多解释,许多潜意识的东西在问卷式的人格测验中常常不能显露出来的。② 在呈现测验时被试不知测验的目的,因此,不易伪装。③ 被试可以各种方式来自由回答,不同于问卷方法的强迫性回答。④ 此类测验注重人格的整体分析,而一般的人格测验往往只能测量某些人格特征。

1.罗夏墨迹图测验

罗夏墨迹图测验(Rorschach Inkblots Test,简称罗夏测验)是一种投射技术。它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设计编制的一套测验。多数心理学家认为,罗夏测验是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良好的人格投射测验,对于评估了解人格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罗夏测验的价值在于能了解人格的结构和动力系统。但其结果分析和解释比较复杂,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应用受限。

罗夏测验是由10张墨迹图组成的,其中包括5张各不相同的灰色阴晕的墨迹图片和5张全部或部分彩色的墨迹图片。

罗夏测验实施的最一般的方法是,将10张墨迹图片按规定的顺序逐一呈现给被测者,让他看图片并说出他在墨迹图上看到的“事物”。对每一张墨迹图,他可以说出一种或几种事物,他认为是什么就说什么,不加任何限制。测验者根据被测验者说出的事物按其内容和特征进行记录,作为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的依据。

罗夏测验的解释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施测者有广泛的人格理论、心理病理的知识和经验。对任一反应的解释都要综合该反应的各种性质,即每图第一回答时间、回答所指部位、所用的决定因素、知觉的性质、内容等进行分析。归纳起来至少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 对各类反应的分布情形做量的分析,对测验的各种变量,如回答次数、决定因素的次数、各种比例等进行量的分析。② 对个人知觉内容做质的分析,如被试看到的多半是动物或无生命的东西,是人或动物,是表现情感的或敌意的,在解释被测者人格时就有很大的不同(龚耀先,2003)。具体对每一被测者来说,解释并非根据某一反应而是要将量和质的分析综合起来对整体的分数做出解释。同时要注意记录被测者所表现的一切特异的行为细节,如经常要求指导的被测者,提示依赖性强。施测时被测者表现紧张,问很多细节问题,又翻看卡片背面等,提示被试怀疑心重,可能有妄想症。

【案例3-4】

某被试看卡片2后的回答是:“有2只熊,熊掌贴着熊掌,好像在玩拍巴掌,或者也可能是在打架,红色是打架后流出的血。”

记录:

(1)反应部位:D明显的局部反应。

(2)决定因素:F(较相似), M(动物在动), C(红色表示血)。

(3)内容:A(动物)。

(4)反应普遍性:P(看到熊是常见的回答)。

解释:被试开始以动物回答做出反应,是常见反应,比较现实,开始回答是游戏或幼稚的行为,然后是打架、流血的敌对行为,这提示他有可能难以控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试图用幼稚的表面现象掩饰内在的敌意和破坏情绪。(引自陈仲庚,1986)

在实际解释过程中,情形比上例中要复杂得多,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2.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N. A.Murray设计编制。1938年Murray及其同事在哈佛心理诊所用它来研究人格问题,以后便把它推广到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

TAT是由30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组成的,图片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按年龄、性别把图片组合为4套测验,分别适于男用、女用、男孩用和女孩用。每套测验20张,包括19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TAT的30张图片有些是4组共用的,有的是男性成人和男孩共用的,有的是女性成人与女孩共用的,也有男女成人共用或男女成人分别使用的。使用前要根据被测试者的情况分出相应的19张图片。

TAT的使用方法是,施测者按编号大小逐一向被测验者呈现图片,让被测验者按照要求对每一张图片做出回答:根据图片讲一个故事,描述发生了什么?图片中人物的特点、情感和思想,并给出故事结局。每套测验的两个系列分两次进行。测验后,测验者与被测验者会谈,了解其新编讲的故事的根据、来源,以供分析时参考。

被测验者把图片编成故事,一般都具有某种主题的想象,反映内心存在的某种观念、想法,表现出他的心情、情感、某种矛盾的冲突。所以,TAT的作用主要是据其了解被测验的人格倾向,因为这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在临床上,通常用TAT来发现一些具有特征性病理征的精神障碍病人。例如情绪不稳的被测者常常对刺激图有过分的情绪反应,如批评、哭泣、过于重视故事的情感等。有强迫观念的被测者倾向于给予过于详细的描述和刻板的回答。偏执的被测者描述的主题常常是猜疑、特务行为、偷偷摸摸和从背后袭击等。抑郁病人可能主要集中在过去,对现在的强调很少,对将来根本没有兴趣;描述的故事内容受限,反应慢,故事中可能包括自杀念头、拒绝等主题。癔症病人倾向于情绪易变,故事内容陈旧,强调规范、道德等。精神分裂症病人描述的故事结构无组织性,用特殊的言语表达,缺乏连贯的主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