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五: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产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与此相适应,为了解决国家之间各种各样的问题,国际组织便应运而生。作为国际组织的产物,国际公共产品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下面主要探讨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二、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
所谓国际公共产品,就是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消费群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产品。国际公共产品的产生是国家间生产专业化分工过程的衍生物,是国家间专业化过程中为了协调、承担分工利益的产物。从经济学分工理论的角度来看,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专业化分工。分工的演进相对于分工前永远是一个不断从封闭转向开放的过程。在这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中,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大,原先相互独立的市场之间的融洽程度越来越强。当分工水平达到一个高级的地步以后,就需要国际化的市场来容纳分工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专业化所带来的网络式交易就使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量呈现几何级的增长。这样必然产生这种交易中的共同利益和冲突协调,于是,用来协调和解决利益或矛盾的国际组织就产生了。相应地,国际公共产品就产生了。(2)在专业化分工不断地演进中,市场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的背后,必然是信息不对称的上升。当分工发展到需要一个国际市场之时,信息不对称也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增强。如同产品生产专业化后需要贸易相连接形成更广的统一市场一样,信息不对称的加强也需要信息的沟通,而最终形成更大的信息沟通网络。那么,谁来增进信息对流而减少信息不对称,这自然而然就需要国际性的组织来完成这项任务。
总之,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是上述两个理由的产物:一个是基于生产专业化高度发展,导致市场空间国际化后,更为普遍的共同利益的承担物,以及冲突协调物;另一个是基于生产专业化高度发展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上升后,信息对流的沟通物。
三、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
依据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基本原因,其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1.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依附于贸易行为的国际公共产品
主要包括多边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以维持这些体系为责任的国际组织。这些国际公共产品,主要是为了协调专业化分工之后的交易行为,以及相应的资金对流。
2.协调利益冲突的国际组织以及被普遍认同的国际法准则
主要包括一些商业仲裁机构、和平维持机构。另外一些国际法及其准则,如果被普遍所认同而成为协调利益冲突的一致依据,我们也把它们看做一种能够被世界范围所运用的国际公共产品。
3.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集体行为
环境问题往往是不同国家在各自的领土上造成的,但是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一个国家的大气污染往往使全球的空气质量下降。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各个国家有动力加入改善环境的集体行动。
这一类国际公共产品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政府间的协调行为,通过政府的部分财政支出,或者共同行动减少污染,或者共同研究开发防止环境恶化的方法和手段;一是民间通过国际捐赠而发展起来的环境保护组织,比如著名的“绿色和平组织”就是一个全球范围内防止环境污染的民间组织。
目前,这类国际公共产品的生产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共识,但是,在资金支持上各国往往分歧比较大。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工业化过程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坏较深,根据财政中的“利益赋税”原则,西方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种类的国际公共产品的生产责任。
4.基于人道主义的国家间的普遍救护
这样的国际公共产品的典型例子是国际红十字会,这是最为普遍的共同利益的公共产品化。但是,作为一种国际公共产品来生产的重要前提是:这种普遍的共同利益的内涵已经被广泛接受,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国际公共产品。
5.作为分工体系下信息不对称的应对物出现的国际公共产品
为了实现这种国家间的信息沟通,人类早就已经在邮政、电讯等方面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并且为此建立了相应的维持性的国际机构。这些标准和国际机构都是这一类国际公共产品的例子。另外,目前发展迅速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这类国际公共产品。它被全世界的网络开发商所提供,但作为整体的国际互联网,不属于任何一个开发商,也更不属于某个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