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用书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权术思想

马基雅弗利重视研究古今人类经验中相似的东西,认为历史事件相似的原因,在于人的天性。这一认识构成了他观察政治现象的指南。至于现实中的人性,他总体上侧重于性恶论。参见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他认为,性本善的观点可能非常人道,但用在政治生活中却是极为荒谬的;所有历史学家和论述统治的学者,都不把性善论作为基本原则。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马基雅弗利把这种人性观应用到君主统治上,非常重视统治权术,明确主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他认为,君王在统治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因此,他告诫君主,为了实现目的,可以使用任何手段。君主的头等大事是保证事业的成功、保住自己的权力。权力是马基雅弗利政治思想的核心,马基雅弗利从权力的角度看待政治、看待国家,割裂了政治与伦理的联系,使政治以其本身的面目突显出来。参见林秋琴、唐小山:《权力与道德:重读<君主论>》,载《大学时代》2006年第11期。马基雅弗利的权术思想,为许多人恐惧、憎恨和排斥,但从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去观察和分析,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马基雅弗利提出这套统治权术是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仅仅为了玩弄权术。当时的意大利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阴谋、背叛构成这一时期意大利的现实,马基雅弗利的不考虑道德的手段的权术思想是针对这种不讲道德的实际而言的。也正是这种不道德的实际情况,使他看到统治者只有采取非道德的政治手段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在古代希腊,政治家研究的基点和归宿是为了道德的目的,而马基雅弗利研究的是现实的政治,而不是理想的政治。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现实的政治权力,为了君主的统治。伦理和道德不再具有终极意义。正如马克思指出:马基雅弗利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由此,揭开了政治思想史上新的一页。马基雅弗利的权术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思维,那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16世纪以来的许多思想家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从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一)关于君主的品行

君主拥有善良的品行受人赞扬固然是好事,但君主不可能,也没必要拥有或固守所有善良的品行。君主应该竭力避免那些可能招致亡国的恶行,但如果某些恶行可以挽救国家的话,君主完全不用担心施行它们可能遭受骂名。目的可以用来为手段辩护,尽管手段是要用来为目的服务的。

1.慷慨与吝啬

慷慨当然是好的,但不完全适合君主。如果君主慷慨,讲究排场,空耗财力,导致奢侈,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反倒不利民生,而会招致民怨,失去民心,从而危及统治。如果这时君主痛改前非,又会立刻被人民认为是吝啬,会被人民轻视或憎恨。

吝啬虽然名声不好,但却很适合明智的君主。如果君主不计较吝啬的名声,不去加重人民的负担,人民会由于负担少而增加收入,获得实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会认识到君主的这种吝啬其实是种真正的慷慨。

对于那些想获取君主地位的人来说,慷慨是必要的;而对于那些已经是君主的人来说,吝啬则是必要的。对别人的钱财,如果君主有机会,则可以慷他人之慨,这时君主大可不必放过这种表示慷慨的机会,因为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君主的名声,而且还可以使君主声名鹊起,维持拥趸。所以,对于君主来说,应该不介意承受吝啬之丑名而追求慷慨之虚名。

2.残酷与仁慈

残酷令人畏惧,是个恶名,但君主大可不必介意。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统领臣民,可以动用残酷手段。多数情况下,残酷比那种由于过分仁慈而坐视混乱、杀戮的人仁慈多了,这时残酷手段的使用可以帮助君主快速稳定局面。

仁慈虽然受人爱戴,但对君主统治的维系作用不是关键。君主只要表面上装着仁慈就可以了,如果因此美名而滥用仁慈则对君主的统治来说非常危险。

令人畏惧和受人爱戴是君主们都想要的,但实际上很难两者兼得,必须作出取舍。通常来说,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要好,因为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可靠,令人畏惧是基于君主的意志,而受人爱戴基于人民的意志,聪明的君主应该立足于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的意志。当然,君主要令人畏惧,不能侵害人民财产和妻女,否则会被人憎恨,丧失统治基础。

3.食言与守信

守信是值得赞扬的,但盲目守信是危险的,在那些食言的人面前经常被耍甚至被征服。世界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是运用法律,一种是运用武力。前者是人类特有的,后者则带有兽性。君主应该具备这两种斗争能力,应该懂得运用这两种斗争方法,因此应该效法狐狸和狮子,二者缺一不可,在发现守信于己不利时应该食言,但表面上要显得遵守信义、诚实可靠。对于食言与守信问题,君主的判断关键是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为标准。不要死守万恶善为先的教条,君主要维系统治就难以永世为善,经常不得不为恶。但如果可能,君主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而现实如果需要,又要懂得如何作恶。

(二)关于君主与人民

1.君主如何赢得尊重

以伟大的事业感召人、凝聚人,可以为君主赢得尊重。树立卓绝的范例能为君主赢得尊重。在需要君主表明立场的国际舞台,君主明确支持一方而反对另一方时,开始可能会冒风险但最终会因为这种正确选择、敌友分明、立场坚定而赢得尊重。在国内,珍惜臣民才能被给予相应荣誉,重视社会各种力量,树立谦虚有礼、宽厚待人的形象,都能赢得尊重。

2.君主如何避免受人憎恨或轻视

君主必须注意避免受人憎恨或轻视。侵害民财和霸占民女特别使君主被人憎恨,君主必须避免这两件事。同时,君主也要避免变幻无常、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摇摆不定,这会使君主受人轻视。君主必须像提防暗礁一样提防这些东西。君主是否具有各种各样的美德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引起臣民的憎恨和轻视。如能做到这一点,则君主可以轻松抵御外敌的侵犯和内奸的阴谋,否则,君主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至亡国之虞。

3.君主如何处理政事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君主必须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对于武装人民的问题,君主一般应该是要去武装的,这样有利于争取民心,但如果是新征服的国家,则必须解除其武装,即使那些在征服国家时拥戴君主的人,也要在适当的时机使其削弱,从而确保整个武装力量都掌握在君主手里。对于将城市分而治之的问题,君主只能在和平时期运用这种策略,这样容易驾驭臣民,但在战争时期,则坚决不能分而治之,否则非常危险。对于君主在统治初期曾怀疑过的人,君主一般可以放心使用,因为他们为了消除君主的疑虑,比君主信赖的人更加竭尽全力效忠君主,但君主必须弄清这些人转变立场的原因,否则会出现问题。对于是否要修筑堡垒的问题,君主不要过分迷信堡垒,真正的堡垒是人民的拥戴,最好的堡垒是不被人民憎恨,关键还在于君主赢得民心,不引起人民的怨恨。

(三)关于君主与大臣

1.如何选用大臣

君主的明智与否直接决定着大臣的贤良。选用大臣是君主的一件大事,而判断一个君主的能力可以从他身边的大臣着手。君主即使不能全部理解一切,至少也要能够辨别他人所理解的东西。君主辨别大臣、选用大臣应该坚持一条标准,那就是看大臣是否把君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君主国是君主的,如果大臣一心想着与君主无关的事或者不替君主考虑,那么这样的大臣就不值得君主信赖,不应该使用。如果大臣忠诚无二,处处为君主考虑,则是贤良的大臣。同时,君主也要为大臣考虑,以此笼络大臣。这样君臣关系才会和谐,不致祸患。

2.如何对待谄媚者

臣民当中肯定有谄媚者。由于人性的缺憾,总会自满自足,这时君主要十分审慎地对待谄媚者。但要完全避免,就必须允许臣民讲真话,而此时君主又可能被人轻视。所以,明知的君主应该采取第三种方式:选取一批有识之士,让他们讲真话,且仅限于君主所询问的事情,此外不轻信任何人。对于有识之士,君主要经常征求他们的意见,一旦决定,不再更改,不使人因君主没有主见、摇摆不定而轻视。

君主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也要讲究策略:君主应该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征求意见,而不是他人愿意的时候。君主要广泛征求意见,并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别人不跟君主讲真话,君主应该表示愤怒。另外,君主应该能够从诸多意见当中获得忠告,当然,这需要君主明智审慎,否则会因无能而被轻视乃至被篡权。

3.如何对待臣属和朋友

一个人要是为了应当怎样而忘记了实际怎样,则不仅无法生存,而且会自取灭亡。周围都是不善良的人,一个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立誓行善的人只会遭到毁灭。君主要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学会做不善之事,而且知道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这种方法。现实环境不允许君主完全保持优良品质,君主要有远见地保留不会招致亡国的恶行。但如果做不到,也不必为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