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 白话全译(超值白金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刺疟篇三十六 用针刺法治疟疾

本篇论述了疟疾的针刺原则和方法。

六经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原文】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然,热止汗出,难己,刺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肌,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趾上。

【译文】

病人腰痛、头部沉重,寒冷从背部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就是足太阳经的疟疾的症状,这种疟疾,不易痊愈。用刺委中穴出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身体倦怠,发冷不很厉害,发热也不厉害,怕见人,见人就感到恐惧,发热的时候比较长,汗出得也多。这就是足少阳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少阳经的方法进行治疗。病人先感到冷,寒冷得厉害,经过一个时间又发热,热一退,汗也就停止了,喜欢见日月光火焰,才感到舒适。这就是足阳明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阳明经足背上的冲阳穴方法进行治疗。

【原文】

足太阴之虐,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足太阴。足少阴之虐,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取,太溪。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译文】

病人闷闷不乐,不想吃东西,多寒热,汗出。病发时就呕吐,呕吐后病势就衰减了。这就是足太阴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太阴经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呕吐得很厉害,多发寒热,热多寒少,总想紧闭门窗待在房间里。这就是足少阴经的疟疾的症状,病到这种程度,就不易痊愈了。

病人腰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症状类似于癃病,小便次数多,易恐惧,气不足,腹中郁滞不通畅。这就是足厥阴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厥阴经的方法进行治疗。

五脏疟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原文】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婉转大便难,目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疽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译文】

病人感到发冷,冷极了就发热,发热的时候会害怕,像看到什么东西一样。这是肺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手太阴、手阳明两经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心里烦热得厉害,喜欢喝冷水,这样反而寒多,不太发热。这是心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手少阴经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面色苍青,常叹息,严重时如同死人一般。这是肝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厥阴经穴出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冷得难受,腹中疼痛。脾热下行又会使人肠鸣,肠鸣后汗出。这是脾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太阴经的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感到有寒意,腰脊疼痛,不能转动,大便不通畅,目眩,手足发冷。这是肾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太阳、少阴两经的方法进行治疗。

病人胃里发热,感到饥饿,但不想吃东西,腹部胀满膨大。这是胃脏的疟疾的症状,用刺足阳明、太阴络脉出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针刺时要掌握的要领

【原文】

疟发身方热,刺跗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太阴,足阳明太阴。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译文】

在身体正热的时候,如果疟疾发作,就要刺脚背上的动脉,开通经穴,放出一些血,立时就可退热。在刚要发冷的时候,如果疟疾发作,那就应该刺手阳明和手太阴,足阳明和足太阴上的穴位了。

若疟疾病人的脉搏满大而急,就刺取背部的腧穴,即用中等针,靠近五腧各取一穴,根据病人的形体胖瘦,确定针刺出血量的多少。若病人脉搏小实而急,就针灸胫部的少阴穴,并刺手指脚趾末端的井穴。

【原文】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诸虐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

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挟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

【译文】

疟疾病人的脉搏缓大而虚的,就要用药治疗,不宜用针刺。对于疟疾的治疗,应在病发作之前一顿饭的时候,给予诊治,错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最佳时机了。假如疟疾病人的脉伏而不见的,急刺十指之间出血,血出病就会好了;如果先看见皮肤上长出赤小豆般的红点,都可以用针刺去。

上面的十二种疟疾,它们的发作时间各不相同,一定要观察病人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病是属于哪一经脉。如果在发作前约一顿饭的时候就用针刺,刺第一次,邪气就可减退;刺第二次,疗效就很显著;刺到第三次,病就痊愈。如果还没好,可刺舌下两脉出血。如果这样,还没有很好的效果,可取委中血盛的经络,刺出其血,并刺颈项以下挟脊两旁的经穴。如此这般,病就一定会好的。上面所说的舌下两脉,指的是足少阴廉泉穴。

各种疟疾症状及针刺方法

根据病发状况进行针刺

【原文】

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背痛者,先刺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

【译文】

采用针刺法治疗疟疾病,一定要先询问病人,了解病发时,其最先感觉症状的部位,再进行针刺。如果头痛、头部沉重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就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如果项背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就先刺项部背部。如果腰脊痛在先,就先刺委中出血。如果手臂痛在先的,就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的孔穴。若是足胫酸痛在先的,就刺足阳明十指间的孔穴。

【原文】

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髓病。以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湿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译文】

风疟病发作时,汗出怕风,可刺太阳经背部的腧穴出血。如果病人小腿酸痛剧烈,按触都承受不了的,这叫做“髓”病,可用头大而锋利的针刺绝骨穴出血,马上就可以不痛了。如果病人身体稍感疼痛,刺至阴,但注意诸阴经的井穴,都不可刺出血,应隔一天刺一次。疟疾口不渴而隔天发作的,刺足太阳经;如口渴而隔天发作的,刺足少阳经。温疟而汗不出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