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黄帝内经 白话全译(超值白金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气厥论篇三十七 如何治疗五脏的寒邪和热邪

本篇论述了五脏寒邪相移所产生的病变,五脏热邪相移所产生的病变。寒邪、热邪,都要致病。

寒邪相移所产生的病变

【原文】

黄帝问曰:五藏六府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曰:肾移寒于脾,壅肿少气。脾移寒于肝,壅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膈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译文】

黄帝问道:五脏六腑的寒热是怎样相互转移的呢?

岐伯说:寒从肾移至脾,会生痈肿病和气虚病。寒从脾移到肝,会生痈肿病和痉挛病。寒从肝移到心,会生狂症病和心气不通病。寒从心移到肺,会形成“肺消”,肺消病的症状,是饮水一份,小便要排二份,这种病还没有办法可以治愈。寒从肺移到肾,形成“涌水”,涌水病的症状,是病人的腹下部,按之不坚硬,但因水气侵犯大肠,当走得快时,可以听到肠中濯濯的水声,像皮囊里装着浆水一样,这是由水气形成的病症。

热邪相移所产生的病变

【原文】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痊。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隔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五脏六腑的寒移热移

【译文】

热从脾移到肝,易出现惊恐和鼻出血的症状。热从肝移到心,会导致死亡。热从心移到肺,时间长了,就会形成膈消病。热从肺移到肾,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柔病。热从肾移到脾,会损伤脾的阳气,从而形成肠的病,那就没有办法治疗了。热从胞宫移到膀胱,就会出现小便泌结并尿血。热从膀胱移到小肠,便会肠道阻塞,大便不通,如果这时热气上行,人就会口舌糜烂。热从小肠移到大肠,就会热结不散,形成“伏瘕”,或者生痔疮病。热从大肠移到胃,多吃饭反而消瘦无力,称为“食亦”病,即虽然能吃,但身体懈怠懒惰。热从胃移到胆,也称为食亦。热从胆移到脑,鼻梁内就会觉得辛辣而形成“鼻渊”病。鼻渊的症状就是恶浊的鼻涕下流不止,时间长了,就会鼻中出血,双目不明。这些就是因寒热气逆,在脏腑中互相移传而引起的气厥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