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创造学发展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智慧是美的,因为是创造,而创造是美的,因为是智慧。

——[巴基斯坦]阿卜杜拉·侯赛因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发明创造一直伴随着人类生产与生活实践不断走向辉煌。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明创造以无穷的力量推动科技与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并带来人类经济社会的繁荣昌盛。回顾人类社会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每项发明创造都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朵壮丽奇葩!尤其是19世纪中叶后,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更推动了发明创造成果的成倍增长,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同时,发明创造成果的几何倍增也强烈地吸引着人类从对发明创造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入。由此,人们对创造力的孜孜以求便成为思维领域与实践活动的显著特征。依据笔者所掌握的现有资料,被誉为“现代创造学开山鼻祖”的F.高尔顿(Francis Galton)于1869年首次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提出了创造力“天才遗传理论”,开创了“创造心理学”最早研究。在20世纪初期,日本(1903)、美国(1906)、苏联(1910)等国都有人以发明与创造理论为视角对创造力进行了初步探究。诸如此类的早期研究奠定了后来创造力广泛而深远的实践与理论基础。更值得一提的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最鲜明地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并对科技创造性人才发出最响亮的呼唤。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创造力研究’这一以人的创造潜力开发,以及对其内在奥秘的揭示为目标,并从综合角度跨领域、跨学科地进行交叉性质研究的新兴学科,之所以得以出现并得到不断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一时代需求的结果”。[1]由此可见,科技与创造性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凸显地位,已将人的创造力培育与开发提到了应有高度,同时,显示出创造力研究具有学科的综合性与学科的交叉性。

2006年1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和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因此,我国创造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严峻挑战。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我国创造学发展拓宽了思维空间,其奋斗目标引领着我国创造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创造创新人才辈出,人才质量更高。为此,如何培育创新人才、如何普遍提升国民创新素质、如何更好地将创新人才转化成经济社会效益……一系列问题,又为我国创造学发展开拓了诸多探索路径。毫无疑问,面对机遇与挑战,我国创造学发展应始终坚信,在创新人才培育上,紧紧围绕“创造力”开发与应用核心层面,充分发挥我国各级政府及相关创造学组织、团体与个人力量,共同做强做大创新人才这一鸿篇巨制。然而,从国内外创造学发展现状看,在创造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相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仍存在差距。由此,论著选取了国内外创造学发展中的相关题旨进行探讨,通过比较研究,为中国创造学今后发展提供些许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