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第2辑·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政治发展的途径表达

马克思关于政治发展的途径有专门的论述,而且基本上集中于对无产阶级专政方式和必然性的论证与分析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阶级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相互对立和斗争的阶级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阶级根源于社会经济生活,阶级并不是抽象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并不具备合理性。国家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马克思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重要原理,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世界观。他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等文献中重点论述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目的和方法。其中,提到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工人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等政治发展问题。伴随着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高涨的欧洲工人运动的思考,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所思考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后来,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的第二版序言及补充、《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委员会》等文献中,又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地论证和补充,如,论述了无产阶级建立政党和开展政治斗争的重要性;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小农和农业工人是无产阶级的主要同盟军;以及理论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意义: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并把它与革命斗争的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等等。

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性。“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9]马克思分析道,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都必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更为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愈演愈烈,产业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矛盾会走向激烈的对抗,这种阶级斗争最后必将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斗争。资本主义民主,作为人们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变更,也将被真正的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所取代。而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以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专政形态、国家形态。广大劳动人民在享有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指出:“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即使它的统治要求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式和一切统治,就像无产阶级那样,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10]他们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和所夺取的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在占有一切生产工具的前提下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认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所必需的步骤。在这个无产阶级专政阶段的过渡性决定了它要为以后的人类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作好准备,主要表现为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及其所产生的生产关系或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及观念。后来,马克思又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相应地会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趋势是专政的对象和范围将逐步缩小,而实行民主的范围和民主发展的程度将逐步扩大和提高。当发展到“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11]的阶段时,人类就进入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在这里,无产阶级专政仅仅是达到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过渡性阶段。在这个过渡性阶段中,逐步要解决社会分工所造成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这个矛盾,使劳动逐渐不再是谋生之手段,而成为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么,之后,在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下,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在充足的社会物质基础得到充分创造后,社会才能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