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第2辑·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3]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是二元经济形态并存:一元是以古老村落为载体的传统农业部门,一元是以先进城市为载体的现代工业部门。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应当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最终被现代工业部门所吸收。中国的经济形势无疑是二元结构的,但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并不像刘易斯所言的那样轻松和简便,其中的原因就是某些制度安排导致中国社会存在着城乡之间高度封闭的二元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持续多年的、僵化的经济结构开始向有弹性的二元经济结构过渡,而且长期以来高度封闭的社会二元结构也在逐渐撤除壁垒,各自分化。社会学界普遍从社会发展与社会分化的角度看待这种变化。陈婴婴在《职业结构与流动》[4]一书中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原有的现代计划经济部门和传统自然经济部门之外,新出现了现代市场经济部门和高度成熟的前现代经济部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突破旧有的体制,不但在经济层面,也在社会层面推动着社会阶层的分化。此外,“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的政策从观念上和政治上破除了长期以来的绝对平均主义,各阶层、各群体之间以收入水平为标志的地位差距不断在扩大。在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的所有制企业之间,原有的农民中,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根据2002年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的研究,中国社会现在可以划分为十个阶层,分别是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结构类似于一种金字塔形,稳定但很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