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水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宁波与水

宁波因水而生,也因水而盛,海定而波宁,波宁而宁波兴。水之于宁波,是宁波人基因中灵性与坚韧的来源;宁波之于水,是文明和温情的天然化身。水之姿态万千,成就了宁波文化的包容并蓄;水之源远流长,成就了宁波历史的千年沧桑。

一、水与宁波城市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而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决定了城市与水不可分离的关系。《管子》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寥寥几十字,道出了城市起源与水的关系——“因水而兴”。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还是近代以来新建的城市,大多位于河川之畔、江湖之滨。天一生水,海定波宁,宁波因水而生、临水而建、倚水而兴,有了水的滋润,宁波才得以“书藏古今”;有了水的承载,宁波才有了“港通天下”。水孕育城市,推动内河港城市向河口港城市、海港城市跨越;水哺育人们,推动着人们从封闭走向开放。

7000年前,宁波的先民在姚江边上的河姆渡引水、掘井,繁衍生息。河姆渡文化被认定为中国江南新石器时代最为悠久丰富的文明遗址之一,那时的河姆渡人搭建的木构水井则是存世最久的水井。宁波港春秋时期称句章港,是当时中国九大港口之一;唐时期为明州港,是当时国内四大港口枢纽之一。宁波在明朝以前称为“明州”,明州古城的“江南水城风貌”在宋朝基本形成,宁波渐成繁华都市和京畿重镇,城中水利相继修浚,以至“沟血脉连”“家映修渠,人酌清泚”,形成以月湖为核心的城市水网系统。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期宁波城内河流是主要的交通空间,河流通过桥梁与街巷组成交通网络。河流同时又是划分街坊的界线,每一个街坊内又有若干小巷,与各个院落宅第串联沟通。

岁月的船向东行驶到三江口,宁波翻开了作为港口城市的一页历史篇章。自古代的句章港、明州港发展至现代的宁波港,由姚江城山渡东移城区的三江口,推至甬江口外海岸,宁波港的发展历时2300年。港口就如一根绵长的生命线,贯穿着宁波的历史发展。宁波自东汉创蓄水筑湖,唐拓东钱湖、它山堰,宋元兴筑海塘,明清重围垦,民国续建水闸堰坝,水事活动一代一代相传。

自古宰宁,治水为首。历代贤宦,都与治水有关。如主持修建它山堰的王元暐,筑堤创东钱湖的陆南金,浚治广德湖的储仙舟和张峋,筑风堋碶的虞大宁,浚疏东钱、广德二湖的李夷庚,建回沙闸、保丰碶的陈垲,开浚“颜公渠”的颜颐仲,在平桥立水则的吴潜,等等,不胜枚举。一代名相王安石,年轻时知鄞县(今为宁波市鄞州区),下车伊始,也即以治水入手。真是宁波有幸、百姓有幸,拥有这么一大批注重民生的好官,经过千百年的治理,宁波成了富庶之地、鱼米之乡。魏光华:《水孕宁波》, 《城镇供水》2014年第1期。

1984年,宁波被列为中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众多“宁波帮”人士报效桑梓,为家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项目的申遗成功,填补了宁波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宁波从此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拥有了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宁波,被推到了中国新一轮开放的最前沿,时代赋予其新的开放使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是十八大后宁波扩大和深化开放合作的时代抉择。

二、宁波水文化的自然条件和历史遗存

水资源是人的生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充分体现着技术、制度和文化的结合,基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地有了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水文化正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纵观宁波几千年文明史,水是宁波社会发展和文化积淀的基本载体,水文化是历代宁波人在调整与水的关系中,不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生态环境决定文化形态,一定的生态类型必然与一定的文化形态相对应。同为江南城市,宁波本地文化既不类杭州那种典型文人山水的历史风韵,也不像苏州、绍兴般细腻婉约如市井呢哝;宁波显然还与“膏腴千里,国之仓廪”的苏常湖秀不一样,宁波有凶年下岁,因为宁波靠海;宁波也与地势低平的嘉绍不一样,非一马平川,而是崎岖狭隘。地理因素对城市性格和民风都会有所影响,这些地理因素使宁波和宁波人兼具山区的磊落英气和大海的粗粝旷达。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推动本土群落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层不仅自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又重新改变和建构环境。

宁波是一个依山傍海的城市,城区及周边县市,几乎每一个地方的起名,都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宁波、海曙、镇海、宁海——与海相关;余姚、奉化、江东、江北、鄞州无疑是依江而生;象山、北仑凭港而立;慈溪则演绎着溪通四海。一半是山河,一半是大海,四明山水滋养了宁波这片土地的清灵隽秀,运河又将华夏中原文明融入这片本处偏远的土地,而大海起起伏伏的潮汐则召唤着这片土地的人们放目远方。水是宁波城的灵魂,是这片土地的命脉。从地形上来看,从西南向东北延伸的四明山脉,与东南面的天台山脉和北面的一条海岸线共同围成宁波平原,在四明山伸向海边的断裂处,正是姚江,姚江从西北而来,奉化江源自西南,它们共同在平原的中心汇合为通向大海的甬江。“恰恰是这一地形和河流结构,规定了以后宁波城市或宁波平原的产业结构与人文发展方向。”周时奋:《故土家园》,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401页。绵延的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为平原提供了充沛的淡水资源,不唯如此,尤其是穿越四明山和翠屏山断裂处的姚江,也蜿蜒成形为宁波文脉,蔚然造就姚江人文走廊。人文宁波最早可追溯到姚江岸边的河姆渡遗址,河姆渡文化层最深的距今7000年,正是在这个地方,今人看到了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制器和水利,这是宁波地域水文化——即后来所谓越人从饭稻羹鱼、断发文身到人文渊薮之历史轨迹的开端。

属州一级建制,因四明山而名。其后州城核心地域的开发和城市的扩大需要充足的淡水资源,出于此实际需要,就有了公元833年即行建造的它山堰,它山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个杰出典范。建造它山堰,目的在为明州城供水,依托它山山脚筑堰拦水,下挡咸潮,上蓄溪水,供鄞西平原七乡数千顷农田灌溉,并引水城内水道聚成州城日、月两湖。“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日湖今已湮没,而月湖则成为整个城市水网系统的核心,同时在文化层上也是日后宁波的精神和教化中心,历史上的月湖周边,人物鼎盛,精英辈出,宁波本土文人、学者多憩居于月湖畔。围绕着月湖,有代表宁波城市水利的水则亭遗址,也有代表城市开放包容接受异己文化的高丽使馆遗址和清真寺,更有代表宁波最高文化品位和水准的范氏天一阁、居士林、贺秘监祠等文人雅集之所。

昔日明州,今日宁波。从四明山麓到东海之滨,海洋文化是宁波水文化传统中不可忽略的一支。宁波之所以在漫长的中国海岸线上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港口,就在于其地理位置和深水良港的天然优势。宁波是一个转口码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从东海进港,缘甬江至三江口的货船,再逆姚江西上,直至上虞通明河,就经由浙东运河接驳上了京杭大运河。也就是说,三江口正是运河的末端,也是内陆水运的出海口,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宁波自古就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港口,今人也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有历史遗存有代表船帮、商帮文化的庆安会馆、天后宫,也有标志着近代海外文化交往的江北天主教堂(毁于2014年的一场火灾)。

已经湮没的广德湖、日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浙东段),许多散落各地的古渡口、古堰坝、古桥等,都是水文化的历史遗存。河姆渡文化、梁祝文化、海防文化、钱湖文化、月湖文化等,由水而衍生的文化,可谓博大精深。朱军备:《宁波水文化:一座文化的富矿》, 《宁波日报》2011年9月16日。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水对宁波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更为直接和重要的意义。同时,宁波濒临东海,地处大运河的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使其城市文化中又具有较强的海洋文化特征。历代宁波人在和作为生存条件的水发生互动实践时,自然生发了关于水的认知、感受,利用和改造水资源的治理技术和制度规范,以及文学艺术、建筑文化等。它们共同构成宁波水文化的精神要素。

三、宁波水文化资源现状分析

城市水系也往往决定着城市的形态格局,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缔造者。宁波是江南水乡城市,江河密布,水系发达,蕴藏着丰富的水文化资源。江、河、湖、海、溪、潭、温泉、瀑布在宁波一应俱全,也使得宁波具有“江、河、湖、港、桥”的独特城市风貌。宁波水文化资源主要有江、河、湖、港、湾、堰、桥等。

1.江

姚江、甬江、奉化江三江汇于宁波市中心。唐宋以来,宁波就以三江口为地域特色建港设城,海上丝绸之路就此开始。环顾三江口,三江江潮奔涌,六岸绿意葱郁,高楼林立,万商汇集;入夜霓虹闪烁,水光相映,流光溢彩。以三江为核心滨水区发展旅游,可建观光游船,让市民立足于“水”上,循着江水的汇流探寻三江历史的变迁,领略今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风采。

2.河

宁波地处江南,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河网密集,具有江南水乡的典型风貌。宁波市共有河道1100多千米,内河水域面积405万平方米,有北斗河、护城河、柳西河、西塘河、新河、前塘河、中塘河、后塘河、南北河等14条主要河流。丰富的内河水系给城市的防洪、航运、蓄水、排水、取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对美化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发展休闲观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湖

浙东第一大湖东钱湖,周围青山叠嶂,秀峰峥嵘,四周72条溪流纵横汇注于湖,形成烟波浩渺、碧波万顷、光艳照人、令人醉心悦目的山水景色,素以“太湖气魄,西子风韵”著称。位于城市中心的月湖,现有水面面积6.5公顷,是宁波古城内现存唯一的大面积水域。月湖在宋代已形成“十洲”胜景,历来是学者讲学、市民游憩之处,现存文物史迹较为集中,是浙东的文化学术重地。

4.港

宁波港目前由镇海港区、北仑港区、大榭港区、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等组成,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和沿海“T”字形航线的交汇点,是全球少有的深水良港,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宁波港对接“一带一路”条件得天独厚。

5.湾

宁海湾在象山港的尾部,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平静、水质最清澈蔚蓝的海湾,有“海上千岛湖”之称。宁海湾山海兼优,三面环山,水碧浪平无鲨,共有12个小岛。早在汉光武年间,就因此成为海上要冲而设鲒埼亭,现在它是一个集海岛休闲、海滨观光、海滨度假、渔家风情、水疗健体及陆地康体活动于一体的“中国东方宁海湾”“中国普吉岛”。

6.堰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于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它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被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已建成的横山水库、白溪水库、亭下水库、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三溪浦水库、西溪水库及英雄水库等,在向城市提供灌溉、防洪的同时,也为水文化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条件。

7.桥

宁波山河秀美,人杰地灵,不仅是浙东有名的水乡、水都,而且是“万桥之乡”,有平桥、拱桥、廓桥、园桥、铁桥等多种式样。比较有名的桥,如位于余姚城区舜江楼南侧的通济桥,素有“浙东第一桥”之称;位于奉化城东南浦的广济桥,为宁波市唯一的一座省级文物古桥;位于鄞州区洞桥乡蕙江村的百梁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25年的历史,横跨鄞江之上,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位于宁波市著名风景区月湖花果巷口的月湖桥,始建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当属园桥中的精品;雄踞于宁波市中心“三江口”,东西横跨奉化江之上的灵桥,则是现代“老宁波”的象征和骄傲。

此外,五龙潭风景区内群山环抱,峰峦耸立,具有山奇水秀谷幽、山乡风情浓郁的特色。千丈岩飞瀑号称“浙东名瀑”,以雄伟壮观而名闻江南。南溪温泉是中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泉水清澈。大松溪峡谷幽静深长,奇峰怪石林立,飞流急瀑跌宕多姿。凡此种种,形成了今日之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