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人际的提示
1.内在的人际互动信念
在第一章和大家谈到了交往中的四种心态,在人际互动中也存在四种内在的人际互动信念:
(1)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他。
(2)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
(3)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他。
(4)用别人喜欢和适应的方式,对待别人。
持有第一种人际信念的人,通常是在复制对方的人际模式。这样,两个人的关系好坏,被动地取决于对方的人际模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例如,你不和我打招呼,那我看到了也不理你,很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的交往模式。
第二种人际信念会将主动权回归到自己手里一点,但通常容易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失望。期望对方对自己好,就对对方好,长此以往,当对方不如自己期待的那样好时,常常会失望。经常有同学说:“我总是帮他打饭,每次我都是主动问他的。但是他却不会主动问我。”
第三种人际信念会让自己的主动权更强一些,更多的是由自己来营造双方的人际互动,曾被称为“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这里放弃了对别人的期待,仅是做好自己就好了,会让自己少了些期待,也少了些失望。
第四种人际信念,将主动权完全放在自己的手中。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和对方交往,如果这个互动的人同时又不是平稳型的人的(以委屈自己为代价)话,这应是人际交往的最高法则了。没有一个准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需要我们在人际互动中根据交往的对象改变自己的模式,也没有一种是绝对好的模式。人与人的关系是在动态中维持平衡的,有一种说法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喻成刺猬的哲学:在寒冷的冬天,刺猬需要靠彼此的体温来取暖。但是,如果它们靠得太近,就会被彼此的刺伤到;如果离得太远,又没法用彼此的体温来取暖。所以,刺猬需要去找到一个适当的距离,既可以利用彼此的体温取暖,又不会被彼此的刺伤害。
人际间的距离亦是如此,距离太近就会对彼此有过多的要求,希望对方能够达到自己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中常见到的是,父母会要求孩子如自己期待的那样;情侣希望对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朋友期待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需要。这些改造对方的想法及做法,如同刺猬的刺一样,会伤害到对方。曾经听到过有学生诉苦:自己大学以来的学费、生活费、衣服费、学费等一切费用,全部都是姐姐在承担,包括自己要去参加培训班、考证书都是姐姐在帮自己拿主意,在内心对姐姐充满感激。但同时,姐姐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凡是姐姐觉得好的考试都让自己去参加,有很多是自己没有兴趣的。因此自己会挺痛苦的,一方面姐姐是为自己好,另一方面真不是自己的兴趣。所以在关系中,不能要求如我们所想象的样子去塑造对方。
2.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说自己不喜欢自己的性格,父母不喜欢孩子的性格,孩子不喜欢父母的性格,似乎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关于性格好坏的评判标准。到底什么是好的性格?什么是不好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一定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最适合他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优势和劣势,将自己性格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即使要完善性格的劣势,也不能全盘否定自己的性格。需要在接纳自己的前提下,在人际互动中不断进行修正。
3.不要尝试改造他人的性格
古语“五十步笑百步”,说的是两个逃兵,一个逃跑五十步,一个逃跑一百步,逃跑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逃跑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其实,很多时候,别人性格中的缺点或是弱点,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很多时候人际的困扰源自于我们放大了别人的性格弱点,同时忘记了自己也有。分享一篇对自己很有启示的小短文。
别人与自己
当别人坚持他的喜好与行为方式时,你说那是固执;当你这样做时,你说那是意志坚定。
当别人不喜欢你的朋友时,你说那是偏见;当你不喜欢别人的朋友时,你说那是证明你看人很准。
当别人做事缓慢时,你说像乌龟在爬;换做是你,你说那是因为你喜欢三思而后行。
当别人买了流行的新款汽车时,你说那是虚荣;当你也买下时,你说那是因为需要。
当别人说出你不愿意听到的事实时,你说那是对方缺乏爱心;如果你也这样做,你说那是出于坦诚。
当别人不跟你打招呼时,你说那是人家傲慢;而你不跟别人打招呼时,你说那是因为你自己没看见。
当别人没有履行义务时,你说那是对方不负责任;当你没有履行义务时,你说那是你的确做不到。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说那是惩罚;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说那是考验。
当别人不工作时,你说人家游手好闲;当你不工作时,你说那是因为你找不到工作机会。
当别人缺钱时,你会认为对方是一个糟糕的理财者;当你缺钱时,你说那是因为你挣的钱不多。
当别人不接受挑战时,你说人家是胆小鬼;当你不接受挑战时,你说那是因为你没有那个能力。
当别人以怨报怨时,你说那是报复心太强;当你自己这样做时,你说你是在伸张正义。
虽然没有短文中描述得那样夸张,但是读过以后,能让我更加宽容地看待别人所谓的“错误”。例如,当别人到了约定的时间不来,迟到时,想想自己也迟到过。不能因为自己迟到的次数少,就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因此,不要试图改变对方的性格,而是要看到我们彼此的差异及共同之处。
希望大家可以接受自己的性格,理解别人的性格,在人际交流中,取悦别人的同时取悦自己。
学生应用案例
2.1 学会说不
学会说不,从简单的事做起,而最先做的是,对自己说“不”。“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想想为什么“不”能做,这些都是我平时注意的内容,当然观察别人怎么拒绝也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非常有趣的爱好。
越是认真地观察,越会发现“拒绝”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怎样技巧性地拒绝别人能不露痕迹?怎样拒绝不会伤到别人的自尊?怎样拒绝别人可以既是拒绝了,他又会反过来感激你等。
学会说不的第二步,是对别人说不。自己在平时会下意识地注意言行,习惯上也有所改变,但改变最大的是心理,虽然还不能对每个必须拒绝的人说“不”,但是,对亲近的朋友,我终于能自信地说“不”了,也能完全信任他们。朋友对我的改变也非常高兴。虽然对于我来说,还只是对他们说“不”,但仍支持着我在这方面持续改变。
2.2 性格差异没什么大不了
通过性格小测试,我发现我偏向于内心思考、悲观的完善型。其实在做测试之前,我就猜到自己可能是这种了。对于自己而言,我的确有点严肃了。不管是交朋友、学习,还是为人处世方面,我总觉得自己过于严谨。以前也被同学认为“太认真”。对于她们的评价,我也只能一笑视之。其实,我明白,自己会特别在意一些细节问题,不知道是该说观察力很好呢,还是太敏感?为此,我一直很苦恼,总觉得自己的性格很不好,一生中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的,所以,高中前两年可以说是在郁闷中度过的。不过,老天还是很眷顾我的,因为在高三,我有了一个知心朋友。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时常热情地开怀大笑,因此她是班上很受欢迎的女生。我不能说自己也要变成她那样,但是真的很羡慕她。我想她应该就是属于那种外向、多言、乐观的活泼型吧!对于我这个敏感的毛病,她会包容,因为她懂我并不是故意的,有时我也气自己,为什么要胡思乱想,可就是控制不了。她的大大咧咧、直言直语我也欣然接受,因为我愿意接受、聆听。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我现在依然和她经常联系。我想我们的友谊是永恒的。
我学会了通过性格分析学习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我的一个室友是典型的活泼型,说话直来直去、快言快语。平时总是笑嘻嘻的,朋友也很多,可就是在前两个礼拜,我心里有点小纠结。在晚上我快要洗澡的时候,我就问她你要去上厕所吗?因为我们寝室的浴室和厕所是一起的,我担心自己可能会影响到她,她就顺口回答了一句:“我才不要上厕所呢!”是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口气,可是我呢?当时就被她这句话噎住了,我就小声地回答道:“哦,我只是随便问问而已。”其实,心里真的超不爽啊,就闷闷地跑去洗澡了。等我洗完后,已经快11点了,她就问我:“你还要洗衣服吗?”我说不洗了。然后,她又继续和其他人聊天了。该怎么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呢?我当时就在想:她就是这样的啊,心直口快,经常兴奋,只能怪自己想太多了,太敏感了。
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个人都有想表达的东西,只是由于环境等的原因使得内向的人更安静一些,使外向的人更活泼一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其实生活似乎没有设置太多的障碍给我们,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多的枷锁。但反过来,我们似乎自己应该给自己加点“条件”。针对不同的对象,用他们希望的方式去对待他们,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舒适,自己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2.3 性格测试让我明白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是一个好强的人,什么事情都想证明自己能行,希望大家都能顺从我,不懂得去忍让迁就别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懒惰的人,在自己做不到、做不好或者不想做事情之后,总会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借口开脱。在平常的为人处事方面,由于自己好强的性格,往往会与别人有距离感,产生隔阂,我也明白自己在这方面的劣势,但却很难习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示人。我真的只是一个表面上争强好胜的人,其实内心却十分脆弱,经不住事,遇到事情会选择委屈退让,但总是在表面上把自己伪装得很坚强。正是基于这个原则,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总觉得上了大学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什么事、什么话都会埋藏在心里。
我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所以遇到这种处事方式的人,就会特别着急,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上了大学以后,自己对交友方面的事情很困惑。我认为交朋友是可以将心比心的。但是,往往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太过于讲究公平,太过于追求完美,总希望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反过来同样对自己好。但是,忽略了人与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待人方式。我太过于追求完美,追求回报了。其实,放宽心,做好自己应做的,就足够了。我不会做得事事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我可以努力做到让大部分人满意。
2.4 不同的世界
我是一种完善型性格的人,而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这种性格的伙伴很少。比如我发现自己行动缓慢,喜欢思考,在陌生人面前感到紧张,害怕自己做什么事让别人看了觉得好笑。而我周围的同学总是很利索地做完该做的事,并快乐地享受完成之后的结果。他们虽然跟陌生人有时也会有一些距离感,但绝对不会像我这样地敏感和紧张。这些差别从小就苦苦地困扰着我,我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像他们一样,而结果确实是提高我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我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这样的感觉依然让我觉得困扰。
直到接触心理学之后,我认识到原来人本来就有不同的性格类别,而自己这种性格属于少数,因此不再反感自己这种性格,同时对于和自己习惯不同的人,也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了。比如,我以前很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那么大,动作那么夸张,把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到他们那里。我很不欣赏这种人,而现在我对于这样的场景没有之前的感觉了,而是可以接受了。
现在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类型的性格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我们这个世界不再单调。我们需要活泼型的人来调节气氛,他们是聚会的灵魂;我们也需要完善型的人帮我们深刻认识现象和本质,洞察心灵的奥秘所在;我们需要能力型的人来带领好一个团队,使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更高;我们也需要平稳型的人来调节并连接好人际关系之间的纽带,让争论不休的战争和平解决。
2.5 求同存异
在大三的这学期,我发现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有些力不从心,本来很善于调节气氛的我,在不喜欢的人在的聚会上表现得沉默寡言。由于和某个同学在价值观不同和对待某件事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导致了我们的冲突,有时我也想改变这种情况,可好几次还是自尊心战胜了想道歉的念头。我开始利用老师给我们讲的原理来分析造成我们关系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追求的目标不同,并且有独特的需求、动机、价值和个性类型。我是一个比较外向、心直口快、做事富于感情的感性人,而他是一个个性内向、做事勤于思考的理性人,这样两个人就易于产生冲突,冲突造成了疏远感。这样的冲突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通过咨询老师,他给出了搁置争议、放弃双方的立场、寻找共同的兴趣的意见。我开始试着与他接触,讨论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我们开始一起去打乒乓球,谈论一些与乒乓球和音乐相关的话题,最后消除了我们的矛盾。
2.6 如果你不能让他适应你,你就得去适应他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凡事以和为贵,不要动不动就吵架,因为这条原则,在过去我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到了大学我发现以和为贵的态度会助长他人气焰,跟人“好好说话”只能起暂时作用,并非长久之计。
我们寝室有一个人特别会“享乐”,她从进入我们寝室开始就没为寝室扫过一次地,换过一次垃圾袋。不过她自己的桌子却理得很干净。有一次,我通知她我们寝室将进行一次大扫除,希望她积极参与,可到了那天她却跑去自习了,等我们打扫完了,她才回来。我问她,你怎么不回来打扫,她只笑不答,我当时那个气啊,真想对她大吼,这不是摆明了逃避打扫卫生吗?不过最终我还是没吼。为了纠正她那“公主”式的生活态度,我制定了一张值日生表,要求她每三天打扫一次卫生、倒一次垃圾,刚开始几天她蛮积极的,不过十天之后她就没动静了。
那时候,我选择避开她,因为看到她我就烦,除了晚上回来睡觉,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自习,我会找一个没有人的教室,一个人静静地听着莫扎特的小夜曲,忘却一切烦人的事。因为她的懒于打扫,其他的人也不再积极,垃圾桶也一分为四,各家自扫门前雪。当寝室脏了,我不得不打扫,因为我不适应脏的环境,虽然打扫是一件让人气愤的事,但我得往好处想,不然会被气老,于是我边打扫边自我安慰:扫地是运动,运动能减肥,就当减肥吧。当扫完后,我又自我安慰:太有成就感了,我居然扫得如此干净,待会儿得好好犒劳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如果你不能让他适应你,你就得去适应他。
我那打扫的生活还在继续,最大的不同是现在对于打扫这件事已经很淡然了,不再认为它是负担了。
2.7 人际与沟通
刚开学时,我是带着陌生感和失望感迈入嘉兴学院的,因为害羞和不适应,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我并未过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所以没能更好融入这个集体,与许多同学也都不太了解。大多数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寝室的舍友。因为是第一次在外住校,随着彼此间认识和了解的加深,以及南北生活方式、语言的差异,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矛盾和不愉快。
进入第二学期,还是会有不愉快和相互不理解的情况出现。我开始尝试用老师教的方法,试着换一种简洁的方式与舍友交谈沟通,更为注重加入“可不可以”“能不能”“分享”等类语句和温和的语气与舍友交谈,真的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舍友也较乐意去做我希望她们做的事情,不愉快的情况出现得也越来越少。在以前,我发现到谁值日而未及时倒垃圾时,我总会说:“谁谁,你值日垃圾还没倒。赶紧倒啊!你太懒了吧!”但后来我改了方式,“谁谁,你可不可以(能不能)在方便的时候,把垃圾给倒了啊?垃圾好像挺多的了!”这时,她们总是看看垃圾桶,然后也会说:“舍长,不好意思啊!我马上就去倒了它!”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后一种说话方式能让舍友更加理解,乐意去做,我们彼此间也不会有不平等的感觉出现。
我现在更愿意用“分享”这两个字和同学、朋友交谈,“分享”式的语气让我收获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也收获许多友谊,为自己的人生添色加彩!
2.8 性格的天性
我知道很多寝室里,寝室成员之间难免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寝室也如此,不过跟其他寝室比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因为我是我们寝室最年长的,所以什么事情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真让我无法忍受的,我也会说说她们,但整体上我还是忍着,自己生闷气,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虽然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说了让我记忆深刻的话:“这是她的天性,与生俱来的,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她的缺点是无可原谅的,但是她的内心里是没有恶意的。”这句话虽然很短,但是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没有人是完美的,其实她的优点也是蛮多的。这句话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可以起很大的作用。现在我会试着去理解、适应她的天性。
2.9 理解他人
我是一个平稳型性格的人,有些内向,有些安静,不喜欢太有起伏的生活。让我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是:我一直存在一个误区,我总是以自己的性格去衡量别人。
其实我一直与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有些隔阂。那时我一直忙于社团和学生会的事,待在寝室的时间很少,也很少与室友一起吃饭,而当时室友5个人(一个寝室6个人)是一起吃饭的,相当于就只有我被排除在外。其实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想6个人一起吃饭,我觉得人太多了,而按照以往的经验,人多时就会有人被冷落,而很多情况那个人是我。心理委员写我“独来独往,与寝室其他人关系不太融洽,而且自己解决问题能力差”,当然我很生气,便很大声地质问她为什么这样写我,她却很大方地承认了,说敢写就敢承认,她认为在我身上就有这样的问题。我那时真的气愤极了,我认为有问题可以直接告诉我,作为朋友,在自己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这样写并且用上“很差”这样的形容词,难道心里不会愧疚么?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当面和同学说,并且不会用上“很”这样的程度词,而且当时又忙又累,作为朋友不是应该支持我么?
当时确实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客观分析,我的性格有些敏感,而她的性格有些大大咧咧,她可能根本就没注意遣词用句,可能她认为自己只是履行了心理委员的职责,根本没有对不起朋友。如此一想我便释怀了。
以前我一直以自己为中心去理解他人的行为,现在看来是大错特错。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却不能当成全部。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我们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了解他人。
2.10 理解万岁
以前我一直都没有理解这句话:理解别人的天性,接受自己的本性。人有时候就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会几乎本能地排斥一些人,毫无理由,就是不喜欢,甚至不喜欢那个人所有的行为和相关事物。比如,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做什么都很积极,也很热情开放,平时上课回答问题也相当积极。在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所以导致了大部分女同学私下的排斥,包括我。都觉得她爱表现,在哪里她都那么积极,以至于大家讨厌她回答问题啰唆这个毛病。可是,我学习了解了性格方面的知识之后,慢慢和她有了进一步接触,当我用理解的眼光去对待她时,发现她有很多优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可能是她平时做的那些事,都是大家内心想要做但是没有做的,比如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下课找老师聊天等。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在潜意识里排斥这个同学。当我渐渐地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她有了交流之后,和她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平时也会聊聊天,她会告诉我一些买衣服的常识,会随便聊些别的事情,这种感觉很轻松,也很豁达。
2.11 性格的启示
我原来很讨厌自己,认为自己太懦弱了,从来不愿和别人计较,似乎“吃亏是福”这个词在我身上是最好的表现,以至于有时候我都不敢大声说话(在陌生人面前)。也许别人认为这挺不可思议的,但这就是我的性格。
在高复时有一个同学(坐在我后面),她非常爱说话,而且虚荣心较强,所以说话时常侃大山,有时还把别人的隐私或秘密说出来。所以她周围的人都很讨厌她(也包括我),认为她很虚伪,是个阴险小人。而且她会很随意地答应别人事情,但一般都不会兑现,所以她的信誉也差得很。我原先就非常不理解她的行为。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许多缺点和性格是紧密联系的,就像老师说的,其实很多情况他们在主观上也不愿意如此,但因性格所致。而我们经常因为不了解这些而误会他人。在学习了人的性格后,我学会了更好地宽容、理解他人,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事情。即使别人发脾气、吵架那也有其值得同情之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不幸的才会如此。
不求好受,但求接受;不求完美,但求成长!
2.12 性格是个说明书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跟我有一样的性格,所以我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判定别人,要理解别人,允许别人有跟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的决定,甚至有我不能理解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我们寝室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我们四个有四种不同的血型、四种不同的性格,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而听完了这节课之后,我开始学会静下心来想,她这样的性格是有可能会这样的,我应该理解她是和我不一样的!我认真地记住了跟每个性格的人应该怎么相处,也知道了自己这种性格如果想和别人相处的话要怎么改变自己或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并且我发现学了这节课以后,我和寝室的室友相处更好了,自己的心理压力也变小了,因为我不会因为她们做了什么而伤心、生气,因为我能理解她们了,我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轻松、更开心了。
2.13 矛盾纠结体
每个人很多时候都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尤其是在面对一个有着双重可能性的选择的事情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很纠结不知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也有很多人对自我的定位不明确,有人自视清高,把自己定位很高,但是当事情结果没有如所预料的那样完美,就会带来失落感;有的人因外部环境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会把自己定位得很低,做什么事情都可能效果不佳。无论是给自己定位过高或者定位过低都不是很好,我们应该更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导致出现如此纠结的情况。
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的兄弟姐妹多,让我成了一个细心、敏感又感性的女孩。又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是很富裕,所以懂事很早,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再三才决定去做,有时候会因为害怕做了没有结果、没任何回报而不敢去做,但是看到别人做出了成绩后又很后悔。所以,我从很早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一个矛盾纠结体。
做了小测试之后,在做题的过程中才发现我几乎每道题都会感觉这个选项适合我、那个选项也适合我,我一直在纠结到底该选哪个,甚至中间因为纠结不定考虑时间过长,导致有好几道题目因老师换题而错过了。最终的测试结果发现自己属于完善型。
之前,我只是知道自己做很多事情都会很纠结,但却总搞不明白自己纠结的原因,现在我才知道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凡事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计较结果,过于在意一些其实没必要在意的事情。希望未来的自己能够更加强大,再也不要做一个矛盾的纠结体,尽管可能很难,但是相信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