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生的常见压力
接下来聊一聊大学生群体的常见压力。我开设的全校公选课是“心理减压技术”,主要讲各种压力的调整方法,第一次开课人数就到了120人的上限,每一个学期开课都没有出现因为选课人数太少而停开的现象。于是,为了了解同学们选此课的原因,我询问了同学们以下两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选这门课?你们的压力来自哪里呢?”以下是出现频率最多的5个答案。
1.人际关系
经常听到同学们在咨询室里吐的苦水是“在大学里很难有高中那样交心的朋友了”“好像到了大学,大家都有了利益的冲突,彼此不太讲心里话了”“很难找到像高中的朋友那样无话不谈的人”“虽然也有同学一起吃饭、上课、走路什么的,但还是感觉很孤独”,还有一些苦水是吐槽室友、同学、朋友、老师的。总之,不难看出人际关系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扰。所以在给大学生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你们寝室的关系怎么样?如果同学的回答是“室友都蛮好的”“我们寝室还挺融洽的”,那么我通常会放心很多。因为在一个好的关系里,更容易度过现实困难。在下一章我会从性格角度和大家来谈人际关系,这里先和大家分享给我很大启示的人际交往模式。
(1)我不好你好
大家可以猜测一下吗?一个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内在的语言总是:我是不好的,我是不重要的,我是错的;别人是好的,是重要的,是正确的。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样的人会体验到自卑,这种自卑的心态又会导致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委曲求全地和别人交往,只要别人好了,就好了。时间长了以后,容易将对自己的压抑转化成对他人的愤怒,“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从来不顾及我”,最终破坏关系而不是维持关系。曾经有个同学很委屈地和我说:“我和室友每天一起去吃饭,每一次都是她说去老食堂就去老食堂,她说去新食堂就去新食堂。去几楼吃什么都是她说了算。今天晚上我有课很忙,想在近一点吃饭,她不肯,还是去了新食堂,那么远,弄得我晚上差点上课迟到。”她也很羡慕自己的朋友,举个简单的例子,那位和朋友一起吃饭,她的饭先吃完了,她就在边上静静地等朋友吃完,而朋友似乎还是不慌不忙地吃饭。但是,如果是自己吃得比较慢,朋友吃完了,自己一定会急得不得了,快快吃完,尽管朋友在边上说不着急,尽管自己经常等朋友吃饭,但自己还是不能接受让朋友等自己吃完饭,觉得是浪费了朋友的时间。聊到最后,她理解到自己的人际模式是总认为别人是重要的,自己的想法不能表达,最后转化成的内在语言是“别人都是不近人意的,不值得做朋友”,而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有受到伤害的体验。
(2)我好你不好
与第一种相反,我好你不好的模式是“我是重要的,我是对的;其他人是不重要的,是错误的”。和这种人际模式的人相处会有什么感觉?
自傲。相比第一种类型,可能大家更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心态。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总是用一种仰视的态度。曾经咨询过一个班长,他做了一年之后,觉得自己做不下去了。因为所有的工作只能自己做,任务布置下去也没有人理会,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问他你怎么理解班长这个职位,他的回答是:班长应该是统领全局的,只要将任务布置好就行了,如果把具体的事情都做了的话,班长要累死了。我再问他,布置之后大家做得怎么样?他的回答是:非常不好。我就想不明白怎么会小事都做不好,还得我在边上盯着。可以想象他做不下去的原因了。看过《职来职往》的一期求职节目,一个应聘者是开饭店的,可以赚到一个月一万元的收入。现在来应聘一个新的职位,希望可以有一个团体,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潜能。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评委给他亮灯,其中有一个评委的点评是:“我们通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与人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但是和你交流时,我一直觉得我的眼睛是在和你的鼻孔交流。”这个点评非常形象地指出了持有这种心态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带给别人的感觉。
(3)我不好你也不好
这是最糟糕的一种心态,可以简单理解成为“要死,大家一起死”。这件事情我做不成,其他人也别想做成。有同事跟我抱怨:“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自己选班长没有选上,就来向我对选上的班长打小报告,说那个同学都有哪里不好,不适合当班长,真想不通都大学生了,怎么还会这样处理事情。”就像同事的调侃一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做来干吗?”的确如此,这样的心态对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4)我好你也好
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心态,讲的是狐狸吃葡萄新解。狐狸吃不到葡萄,也找不到梯子,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毛驴从远处走了过来,狐狸一下子有了主意。主动热情地打招呼:“驴大哥你好啊,多日不见越来越帅了。”毛驴一听,很开心,挺直了腰和狐狸聊天。聊了一阵子,狐狸又说:“驴大哥,咱们聊了这么久,不如摘点葡萄吃解解渴吧。”毛驴很为难地说:“我不吃葡萄呀。”狐狸鬼点子还真多:“不要紧呀,咱们可以多摘点卖呀,卖的钱一人一半。”于是狐狸站在毛驴的背上摘了很多葡萄,不但自己美美地吃了一顿,还有了一笔不错的收入。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道理:各取所需,实现双赢。人们抱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如果用“我好你也好”的心态,就能把竞争关系转化成合作关系。试想一下,让你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校园里的,只有一家店,很近很方便;还有一个是距离远的电子商城,那里有很多卖电脑的店。你会选择哪里买?通常大部分人会选择去电子商城,因为选择余地大。著名购物地点“海宁皮革城”离嘉兴市区只有50分钟左右车程。第一次去的时候觉得好大呀,逛两天都逛不完,一边在里面晃荡,一边想,这么多店,一家挨一家,会赚钱吗?后来发现这里的产品不仅是面向全国各地,而且很多是做外贸出口生意的。因为规模大,所以名气也大,吸引的顾客自然就多了。用商业的比喻大概可以形象说明这种心态的影响——“最差的商人是‘我不赚钱,你也不赚钱’;中等的商人是‘我赚钱你不赚钱’;最好的商人是‘我赚钱你也赚钱’”。
四种心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有的时候你在第一种模式,有的时候你在第二种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将我们的人际模式调整到以第四种模式为主导。你现在是以哪一种为主导呢?
2.就业
当我问同学们,你们的压力是什么?很多同学调侃“没钱”,其实更多的担心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就失业”的担心是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在用工荒的时代,找不到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对于大家所谓的“找不到工作”我理解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确实,自己喜欢的、环境也不错、收入也还好的理想工作不容易找。现在的社会,只要肯努力,找一个工作养活自己还是不成问题的。
如何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在大学一年级给所有同学开设职业规划课是很有必要的。准备找工作的同学一定需要做简历,但其实这个简历是同学们整个大学生涯学习生活的结晶,不是在找工作的时候临时做出来的,只有平时规划了,最后简历上才会有内容可写。
看过一道题目,很有趣,也很简单。“想象一下一张A4纸如果足够大,然后对折,再对折,一直连续对折128次,高度会是多少?”我一开始猜可能会有十层楼那么高吧,但等我看到答案的时候很吃惊:“月球到地球的距离。”如果这个题目是这样,128张A4纸一张一张的叠在一起会有多高,答案也就几厘米,但是如果连续折叠,结果竟然如此惊人。区别在哪里?一个只是用了每一张纸的厚度;另一个是连续折叠,不断积累的过程。大家如果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的就是不断地积累。有一次课间休息,一个同学走过来和我聊天:“老师,我现在大四了,面临找工作,突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之前还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好,学生会、社团、志愿者、青协都参与过,一直很骄傲我的大学生活很充实,可是在做简历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做的事情好杂呀,没有什么相关性和联系,似乎也找不到一个特长。我学市场营销的,但没有什么相关的产品营销经验,突然觉得自己大学过得好失败。”他所描述的是很多同学的真实写照,希望此刻看书的你可以对自己有一个规划,有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
3.亲密关系
这里的亲密关系是指大学生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被称为大学一门没有开但是大家都在选的“选修课”。网上有人调侃大学生恋爱,上联“你是天上的乌鸦飞呀飞”,下联“我是地上的土狗追呀追”,横批“傻帽一对”。咨询中同学们的问题也是形形色色,有的同学问:“老师,我失恋了,这个我也能接受,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我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以后,又在我们班找了一个男朋友。你说我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班找一个?”有的同学问:“老师,找自己班级的同学谈恋爱好吗?有人说分手了多尴尬。”也有同学直接要求做一个性格测试,看看自己适合找什么样的。还有的同学觉得同学都在谈恋爱,自己没有谈有些不正常。这只是同学们的一小部分困惑,但这些真实的案例让我看到对大学生亲密关系进行积极的引导的需要。
4.考试
“考试”对学生来说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有的人怕挂科,有的人怕考得不好而拿不到理想的奖学金;有的人考证书,有的人考等级,各种考试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多压力。虽然考试是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因为考试压力来咨询的很少有成绩不好的同学,大部分是成绩好的同学,希望成绩可以更好,希望研究生可以考上,希望自己坐下来就可以高效学习、全神贯注。总结起来,通常我们对压力有一个误区。压力越大,我们的效率就会越高,两者是正比例的关系。实际上压力和效率的关系是一个抛物线(见图1.3)。在一定范围内压力越大,成绩会越好,但超出这个范围,成绩反而会下降。就像弹簧一样,在它的弹性范围内,弹簧可以随着拉力伸长;超出了弹性范围,弹簧也就没有了弹性。很多同学感慨“在大一的时候,我没有想太多,只是每天按部就班,成绩还不错。到了大二,我想好好努力一下,拿一等奖学金。我比以前更努力了,为什么我的成绩反而下降了?”
图1.3
你一定很想知道如何让自己停在最高点,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让自己的压力刚好是效率最好的时候。其实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调整。如果想到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或是一个要实现的目标,你却不慌不忙,没有一点压力感,这个时候就需要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或动力了。记得有一个学生,因为挂科太多而收到了学校的退学警示,经过努力,终于重修都及格了,拿到了毕业证。但是,如果要修学位证,还需要重修学位课,提升学位课的平均成绩才行。若每门学位课的成绩只有60分上下,则不能提升学位课平均成绩。我问他对于拿学位的看法,他的回应是“我也不想当医生,有个毕业证就行了”。与之相反,如果想到这件事情就变得很紧张,难以集中注意力,效率下降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降低一下预期或是压力水平值了。在我们学校,每年大二三本的同学有转二本的机会,名额很少,条件是需要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的成绩累计排在年级的前2%,竞争很激烈。有想升二本的同学,基本不管什么课都要认真对待。有一个同学考前经常失眠,总是担心如果考不好怎么办、升不成怎么办,在最后一次考试时成绩考得很差,最终失去了转二本的机会。
5.专业的选择
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也是大学生压力的来源之一。开始,我以为通常是专业被调剂的同学才面临这个问题,后来发现一些专业是自己选择的同学也存在相关问题。有一年和新生访谈,一个同学说很想回去高复,因为专业不喜欢。专业是自己选择的,因为当时自己根本不懂这个专业,看着名字觉得还可以就选了,来了以后发现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护理专业大二的男同学来做心理咨询,只要是和护理专业相关的课程都不及格,没有关系的课程都爱听,哪怕是同学都不重视的选修课,只要和护理没有关系,学的都不错。在护理专业刚刚开始招男生的时候,很多男同学还是非常不愿意的,现在因为良好的就业形势,已经有男同学愿意从其他专业转到护理学了。在被专业困扰的同学身上,我看到一个共性问题,“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所以我学不好”,似乎一切都是专业的错误。学校在大一结束的时候,会有转专业的申请,通常对学习成绩有一定要求。“有没有想过转专业?”这个问题的回答有“那个很难,对学习成绩有要求,如果能学好,我还转什么”“想是想过,但是也不知道转什么专业”。不难看出也不完全是专业的问题。建议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又转不成专业的同学,给自己的底线是至少可以毕业,再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辅修第二学位,或者看看自己的专业有没有和自己的兴趣能够交叉的可能性。不要让“不喜欢专业”成为荒废大学生活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