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的进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最早的社群都是由血亲组成的

1900年左右,我的祖父离开了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家乡,一路向东……到达印度,最终长眠于一个叫坎普尔的尘土飞扬的小镇,那里是恒河平原上一个无名之地。我祖父的晚年都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北部大平原上度过,再也没有回过苏格兰——尽管他一生都思念着家乡,以及他的祖父在满是三文鱼和威士忌的斯佩河口岸修建的小农舍。

我经常在想,到底是什么促使我的祖父离开家乡,成为整个大家族中唯一一个离开苏格兰的家庭成员(除了他以外,他的祖父也在一个世纪前在西班牙住过一两年,后来又在滑铁卢拿军饷抵抗拿破仑)。几年前,机缘巧合,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他的表兄先于他几年去了那里,在当地为他安排好了一份石匠的工作。

好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为什么他的表兄会去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印度小镇?答案在于他工作的公司——埃尔金纺织厂。而埃尔金纺织厂是谁经营的呢?缪尔纺织厂、坎普尔纺织厂、斯图尔特马具和鞍具厂以及坎普尔当地的几家企业又是怎么回事?从这些工厂的名字来看,很有可能是北部苏格兰人开设的,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印度民族起义后被迫留在了坎普尔,也见证了印度工业市场的兴起。

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当这些公司需要招聘员工时,他们总是会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从家乡寻找,他们相信家乡人总是可靠的。他们之所以信任家乡人,主要是因为归属感,归属于那个互相依靠的小型社会网络的感觉。这份归属感也让家里人对千里之外的他们依然保持关注,而他们一旦有所动向,便会成为家乡坊间传闻的主角。且不说这些繁文缛节,仅仅是亲属和地缘的联系就足以让大多数人听从命令了。

这一现象曾在苏格兰移民历史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当苏格兰人在百废待兴的美国创建普林斯顿大学时,为了给这所新大学找一位校长,他们没有像今天一样发布招聘广告,而是返回爱丁堡找了一个自己人来这所新大学任职。

简而言之,裙带关系在苏格兰移民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带来了诸多裨益。也许正是因为裙带关系,苏格兰人成了18世纪和19世纪英伦三岛上最成功的移民群体。事实上,以伦敦为中心的日不落帝国就是苏格兰人的帝国,由苏格兰人开疆拓土、治理政务、维护治安、传教布道、授业解惑、勘探地质、治病护理、经商交易和管理交通运输。苏格兰人并非比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和爱尔兰人更渴望体面的薪水和漂泊的生活,而是一种更加强烈的家乡地缘观让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他们的合作更加高效。另一个原因是,苏格兰人拥有独一无二的教育系统。

尽管下属明确反对,我的祖父还是成了英国酒吧里的常客,只为了去跟当地驻军中的苏格兰军官们聊聊天。祖父终身禁酒,所以他去那里绝对不是为了买醉,只是为了社交,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能够沉浸在苏格兰之夜里。

苏格兰人的社交历史非常悠久。17世纪下半叶,大量苏格兰人移民到伦敦,为伦敦带来了很多酒吧和会馆。伦敦的高地协会(Highland Society)成立于18世纪50年代,主要是为苏格兰移民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保护苏格兰文化、服饰、音乐和语言——盖尔语。到了19世纪末,伦敦已经出现了30多个苏格兰的协会、会馆和俱乐部,其中很多苏格兰的郡县会馆都旨在维系当地的社会关系,因而也成了互助群体。

总之,社群是生活的核心,而如今我们已经忽略了它。在传统社会中社群如此高效的原因之一是,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是由血亲组成的。因纽特捕鲸者们都乘着小船出海捕鲸,就像《白鲸记》(Moby Dick)里描述的那样:如果形势危急,你被甩出了小船,掉入冰冷的北冰洋里,只有亲人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