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报刊课堂教学生态建设探析——以《21世纪英文报》公选课为例
华东理工大学 颜静兰
一、引言
全球化的一大特征是英语在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和英语学习、使用者的迅速增加(高一虹,2013),各国的外语教学目标因而也在不断修正和修订。我国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外语教学要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目标体系,要加强外语学习学生对语言文化与交际的了解,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和语言综合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和胸怀,锻造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生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新生态的建立依赖于师生的相互信任、共同努力以及和谐气氛,还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投入与运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国外的中小学英语课上,教师经常会安排报刊阅读课,让学生了解报纸的特点和读报刊的方法,以及通过阅读报刊来提高培养阅读策略和技巧。(Newman,2016)阅读报刊是人们学习知识、接受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以《21世纪英文报》为主的报刊公选课程为例,探讨了运用报刊载体,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的可能性和效能性。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研究了报刊教学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生态和英语报刊课程生态建设
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Archur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学科术语,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席托斯顿·胡森认为,这一教育新理念对发展跨学科研究、开拓教育科学新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吴鼎福,1988)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在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教学课堂被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微观生态系统,各类生态因子或生态主体如:教师、学生、教室在教学中相互作用,动态完成教学任务。
因而,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活动的基本的、重要的、动态的生态环境,有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范国睿,2000),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也是学生基础性的实践活动,是师生课堂交流活动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更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传统狭义的、静态不变的把课堂定位在教室的教育理念已受到诟病,人们认识到课程资源概念必须转变,教室的物理属性必须延伸,师生应共同构建有活力、有生机的课堂生态环境。
教室的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因子之一是丰富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一般指的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朱慕菊,2002)英文报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运用得当会对推动外语教学教改和提高学生综合外语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刊是最方便快捷传播文化的媒介之一,而将报刊引入外语教学已不是先例。在地球村概念之下,英语报刊课在大面积教学中普及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报刊教材是能力型教材,运用得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英语,拓宽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观念创新能力。(徐锡华,2009)在全球化语境下,报刊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全球化世界观、提升学生跨文化传播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刘琛,2012)在英语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生态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报刊资源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丰富性和师生互动的和谐性来打造促进学生为中心的阳光教学生态。
2.2.1教学资源多样性
报刊是鲜活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和教材是课堂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报刊作为课程教学资源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不拘泥风格、题材、体裁,有新闻报道、有社论争鸣、有书评影评、有人物采访等。作为教材,“英语报刊具有四点显著优势:内容新颖、语言现代、资料丰富、词语实用”(端木义万,2015)。英语报刊的时效性、实用性、新颖性可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到世界最新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为他们的英语学习开辟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马玲玲,2008)英语报刊阅读课实质上是将报刊视作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接触目的语的文化来了解用词、造句、篇章习惯,熟悉西方文化,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能力。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外语学习课堂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目的语语法和词汇等层面的学习。Dogana等人(2013)认为脱离了目的语文化的外语教学课堂是不完整的、不准确的,他们对来自不同国家的80名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报刊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英语交际、英语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而早前学者也对报刊教学进行了研究,如:Aiex(1988)在“The Newspaper as an Effective Teaching Tool”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运用报纸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Monda et al(1988)等在研究中发现新闻阅读特点能激发广大成年学习者尤其是学习苦难户的学习热情;Akdemir等人在交际法教学模式下探讨了新闻报纸在外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认为报纸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口语教材,但鉴于其文体特殊性(如标题通常并非完整句子、省略助动词等)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仍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新闻内容(Akdemir et al,2012)。这些都为通过英语报刊阅读提高综合能力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我们选用《21世纪英文报》作为主要课堂教学资源,是因为该报符合资源多样性,其内容包罗万象,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无所不有,该报利用了《中国日报》的信息优势,向读者提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时事新闻,人物专访和特稿等以介绍国际时事、文化知识以及指导英语学习为宗旨,是学习地道外语、提高英文阅读水平的理想读物。此外,《21世纪英文报》积极倡导传媒教育的办报理念,广泛采用外电、外报、外刊的信息,主要版面有:国内外新闻(Buzz),每周焦点(Focus),观点与论坛(Opinion/Forum),校园生活(Campus Life),娱乐集萃(Hotshots),文化专刊(Culture),新书、影视、健身等介绍(Vibe),提供了与学生文化背景相统一的材料,包括文化新闻、社会新闻等,在语言方面做了简化、重组等处理(Akdemir et al,2012),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图文并茂,真正做到了资源的多样性。在传授英语语言的同时,还涵盖了西方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当代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2.2.2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当代报刊不同于传统报刊,和网络新媒体紧密结合,新闻有音频、报道有视频、争议有点评,多维出击,信息量大,学生兴趣大,专注强,易接受,也为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提供了支撑和服务。在报刊教学中我们做到三结合:报纸和新媒体运用相结、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课堂讨论和课后复习相结合。其中新媒体和网络的音频、视频等资料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新颖手段。
2.2.2.1创建模式:明确报刊教学理念
我们在报刊教学中创建了“SPICN”教学模式:S:Student-centered(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读英语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P:Interaction-oriented(以互动为主导)开展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投入教与学的过程;I:Integrated-skills Focused(以英语综合技能运用为主线)听、说、读、写、译技能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C:Cultural-competence Based(以提高文化能力为基点);N:New-media Aided(以新媒体为辅助)。
该模式的关键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落脚点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难点是互动的有效开展,操作点是新媒体的适当运用。如:在导读两会新闻材料的时候,播放了来自英国约克郡小伙自拍的解读两会视频,他对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解读和引用中国哲学思想的方式都十分地道,使学生对两会有了清晰的了解,也熟悉了一些关于两会的英语表述法,如:“two sessions”,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
2.2.2.2课前准备:做好篇幅容量的精选与讲析
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教材的筛选、定量显得尤为重要(Sanderson,1999)。学生课前表示希望课堂上讲得多多益善,至少有10篇能细讲。但是根据多年教学体会和经验以及学生的反馈,10篇左右的篇幅过多,加上各类课堂活动,时间捉襟见肘。经过实践与试验后,挑选5个版面详略有当地讲解讨论比较有效。
以2016年3月2号的《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为例,在16个版面中,选取了新闻(Buzz)版面进行细讲和讨论。先对中央纪委巡视回马枪和关于两会、难民等新闻进行解读、朗读、翻译后,对“Bag ban in question”中的观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发表看法。随后对Vibe版中小金人获奖者李奥纳多的报道进行赏析。然后对校园版、文化版和娱乐版进行一一导读。由于娱乐版有对学生喜欢的男神霍建华、胡歌、邓超和女神阿黛尔等的报道与评论,学生对一些新词学得兴高采烈,如:bromance(男漫),nuanced performance(细腻的表演),soul-stirring rendition(荡气回肠的表演)。
2.2.2.3授课过程:讨论引导与批判性思维解读结合
在报刊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大量信息,认识理解文化差异,欣赏新的影视作品。但是教师还需要对隐含在语篇文章背后的文化霸权现象进行批判性的解读。(郭金秀,2013)学生在汲取文化信息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thinking culturally”(Davis,2001)。了解到每种文化现象后面代表的文化含义。教师的角色在授课过程中至关重要,即需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培养其批判性意识和表述。如:2016年2月17日的Buzz栏目推出了在北京的大学是否要搬迁的话题。教师用环境、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大学搬迁的优点与缺点,收到不错的效果。
2.2.3教学互动的和谐性
现代外语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能的积极学习活动过程,通过建设和营造和谐、温馨的宽松学习环境生态来增强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不少课堂教学生态化存在着教学互动有失真实、师生和谐有失平衡。现有的教育体制对课堂教学生态化的制约,课堂教学中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课堂生态结构和教学行为出现异化,互动难以进行,或者出现假互动、伪互动。报刊课试图重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良好课堂生态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乐于讨论、敢于发言,形成良性循环。
在报刊课程教学中,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无互动的单向教学课堂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不能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异化课堂。在师生多元互动关系中集聚与生成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资源等可以激活和丰富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的激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室打造成师生双向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活力舞台。互动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是教学的灵魂,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步骤。没有互动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不会互动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不会互动的学生也不能真正学到东西。
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互动,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21世纪英文报》导读课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让学生全程参加阅读、朗读、查找资料、讨论发言、听音频资料、看视频材料、办校园英语报等。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朗朗读书声悦耳、个人发言犀利,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建构的自觉性,师生密切合作,相互信任,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与共收。比如,在讲到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的时候,物理系的同学主动进行讲解,补充了教师传授不足的知识。在影视介绍的时候,如: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Descendants of the Sun”),看过的同学积极用英语介绍电视剧内容,学生问,学生答,还有别的学生更正,教师则在一旁鼓励、鼓动,通过和谐的互动实现了有效的学习。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中重现、重组、重构中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才会让课堂焕发生机。
三、对《21世纪英文报》公选课效果的研究调查
本文作者已开设《21世纪英文报》公选课近二十年,学生选课积极,蹭课热烈,反响超出意料。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读报课颠覆了他们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认识,使他们获得影响一生的英语学习动力。调查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该报内容充实且质量高,对大学生学习英语和开拓眼界大有裨益,是一份成功的面向学生的英文报纸。在读报课的课堂,真正通过选课程序为学分修读课的学生占50%,还有50%同学是自发来听课的,也就是所谓的“蹭课”。我们对该课的效果做了一次调查研究。
研究调查选取本校147名(不包括蹭课的旁听生)参加《21世纪英文报》导读课程的1-2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跟踪调查。该课程属于大面积公共选修课,一学期36教学课时。鉴于听课学生大多来自非英语专业,我们选择每周最新一期的《21世纪英文报》(大学版)作为教材。课堂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分为课前30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导读新一期的报纸,借助音频视频、争议性话题等展开讨论和发言。
表1 上课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大一、大二)占近92%,72.79%未参加全国性的英语等级考试,整体呈现出的英语水平应该是较为基础的,能交流的词汇量在3000-4000左右。
研究的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问卷、测试、访谈。第一部分为问卷,在学期初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目的、期待等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摸底调查;学期末再次对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学习效果等做一次期末调查。在第二部分的测试阶段,主要在期末试卷抽样调查了33位学生的英语作文情况,从侧面对教师授课效果做检验。第三部分为访谈,随机采访了30位学生,让他们谈谈对读报课程的感受,自身的变化以及对课程安排、设置等方面的建议。
学期初和期末问卷在课堂上共发出147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3.2.1学期初问卷
3.2.1.1学生对于英语报刊阅读热情都比较高
表2 学生对于英文报刊的态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尽管65.99%的学生并未订阅过英语报刊,但他们中的70.0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订阅,只有8.16%学生认为完全没必要订阅。此外,在订阅英文报刊的原因方面,学生表现出自主选择性,不再仅仅依赖于老师的推荐或要求(12.25%),近60%的学生订阅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2.1.2学生对于英语报刊阅读方法、内容有偏好
表3 学生对于英语新闻的理解力
综观表3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英语新闻的阅读方法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大意理解上的占76.87%,详读的占11.56%,因此他们在对待新闻内容详略处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由此也不难看出他们在理解准确率方面表现平平,大多数(68.03%)停留在一般阶段,较高准确率只有25%不到的学生。在谈及理想的英语新闻阅读方式时,学生们对复述主要内容(34.69%)、边读边笔记(25.85%)以及泛读(22.45%)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从侧面也向教育者暗示了学生使用英语交际的意愿。
表4 学生对于英语新闻内容的偏好
表4展示了学生对于新闻内容的偏好,他们对于社会文化(34.15%)、娱乐(20.41%)、本周焦点(12.24%)以及校园(11.56%)比较感兴趣,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有侧重,这些方面也为课堂活动(讨论、发言和辩论等)提供了素材。
表5 学生对于授课形式的要求
同时,大多数学生(91%左右)喜欢活泼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延伸手段,教师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会让教学内容更形象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3.2.1.3学期末问卷
在学期结束之际,研究小组又一次发放了问卷,针对147名学生在学习《21世纪英语报》导读课程做了一次课堂效果调查。
表6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的反馈
调查显示,近60%的学生保持着良好的出勤率,只有少数(4.76%)学生缺勤次数较多(6次及以上缺勤没有资格参加期终考试),他们中的29.25%已经将报刊阅读视为习惯和兴趣,近70%的学生表示这门课程实用性强,提高了自身英文水平。
表7 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反馈
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与跨文化理解力,如表7所示近91%的学生认为通过这门课或显性或隐性地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力,这也能积极地提升他们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力。此外,写作(35.51%)、口语(28.57%)、听力(20.95%)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了提高。
3.2.3学期初和学期末变化比较
3.2.2.1逐渐养成爱读英文报的习惯
表8 学生读报时间变化
通过一学期36个课时的学习,课堂生态得到了很好的构建,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形式不仅仅关注词汇、语法部分,更加入了集体讨论、小组讨论、课前预习—课堂测验—课后复习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可以从表8看到他们一学期的变化,“几乎从不读报”的学生由学期初的“29.25%”降至期末的“10.88%”,每周花费30分钟以上时间读报的学生大幅度提升,从学期初的25%左右提升到期末的45%左右,可以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英语文化了解的欲望逐步形成。
3.2.2.2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提升
表9 学生对报刊阅读的跨文化理解力
报刊文章的特点也内在地要求课堂教学中运用对话与思辨的教学方法。报刊文章貌似客观公正,事实上语篇背后往往隐藏着写作者的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引导学生与英美文化中的新闻话语进行对话,以思辨的眼光看待文化现象。从表9看出,学期初过半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报刊阅读汲取英美文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72.11%的学生加深了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除了词汇、资讯方面的提升,45.58%的学生认为更容易读懂和了解文化背景了。
3.2.4期末作文测试
英语写作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结构、逻辑,更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懂得一些表达方式,也是检验英语学习者学习情况的一个方面。因此,在学期初,我们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其中:认为自己写作语言优美,行文流畅的仅占1.36%,掌握一般议论文写作结构,但谈不上美的占大多数(63.95%),马马虎虎能读的为25.17%,没有逻辑性不会写作的占9.52%。
学期末,研究小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取147份中的33份,进行批改,评分标准制定如下:
表10 作文评分标准
基于上述评分标准,最终作文的批改情况如下表11所示:
表11 抽样调查作文批改情况
从抽样调查的33试卷来看,结果比较理想:合格率为96.97%,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英语写作逻辑,为进一步的跨文化交际奠定了基础,其中优秀率更是过半,达到57.58%,不合格率3.03%,较学期初9.52%(不会写作)进步明显。
3.2.5期末访谈
期末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反馈英文报刊阅读课的上课效果,反应自己在英语文化理解力得失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英文报刊阅读课程做好准备。
表12 学期初学生对于课程篇幅的期待
由表12学生在学期之初对于《21世纪英文报》导读课程篇幅的期待可以看出,过半的学生(64.62%)认为135分钟的上课时间讲3-4个版面比较合适,19.05%的学生则觉得“越多越好”。事实上,《21世纪英文报》共16个版面,集合了近10个板块,要在一堂课里面详略有别地讲完整份报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一个挑战。因此,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讨论活动中养成了预习的习惯。
访谈中不少学生表示通过一学期的读报课,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潜移默化的文化汲取使其养成了课外主动获取各类文化媒介的习惯,如看报纸、读英文原版小说、看外文原声电影、找时间读《21世纪英文报》、听BBC、CNN和VOA、看美剧,更有不少同学表示下学期还会来旁听。
四、结语
张红玲(2007)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把报刊媒介引入英语教学,能够将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满足他们对于目的语文化的需求,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沟通力。
在构建报刊课堂生态中要注意解决三个问题:导读与精读问题,不要把报刊课变成精读课,避免读细读死;讲解与讨论问题,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纸质报纸与网络新媒体问题,以读纸质报为主,结合网络、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的合理利用;量与质的问题,保证一定的量,完成几个版面,结合一定的质,使学生能有收获。
外文报刊教学是一个多边缘有挑战的课程,其教学有着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还受到国内外背景、文化语境、语言本质等影响,同时受制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因素等影响。英语报刊课程教学的成败和课堂生态的构建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互动关系和生态构建因素,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获取语言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端木义万.英美报刊阅读教程(第三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15.
[2]高一虹等.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郭金秀.后现代教育思维下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重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
[5]刘琛.英语报刊阅读——跨文化交际与批判性思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马玲玲.英语报刊阅读选修课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4).
[7]吴鼎福.教育生态学诌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8]徐锡华.第七届全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外语研究,2009(6).
[9]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Aiex, N. K.Using Newspapers as Effective Teaching Tools[J].ERIC Digest,1988(10).
[12]Akdemir, A. S.Barin, M.,&Demiroz, H.Broadsheet, English:Teaching Speaking through Newspaper Articl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
[13]Davis, L.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14]Dogana, Y. Ashirimbetova, M.&Davis, B.Making Culture Happ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3,6(10).
[15]Monda, L. E.Vail, C.O.&Koorland, M.A.Newspapers and LD Students[J].Journal of Reading,1988,31(7).
[16]Newman G. et al.The Perceived Effects of Flipped Teaching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J].The Journal of Effective Teaching, Vol.16,No.1,2016.
[17]Sanderson, P. Using Newspapers in th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作者简介:
颜静兰,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