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齐桓公归罪袁涛涂的是与非
在外交关系中,还有一些特殊案例,例如跨国执法事件、鲁僖公四年(前656),齐桓公讨伐楚国,最终两国讲和,齐桓公班师回国,途中抓捕了陈国袁涛涂、关于这件事情,《春秋》三传的记述不太一样、《左传》记载,袁涛涂向郑申侯提出,齐桓公要是从陈国与郑国之间走的话,必然造成陈国负担很重,要是能让他从东边走的话,陈国就不会有什么负担了、郑申侯表示赞同,于是袁涛涂向齐桓公禀明情况,齐桓公答应了、就在这时,袁涛涂被郑申侯出卖了,郑申侯劝阻齐桓公说,现在军队已经相当疲惫,若是从东方走的话,碰到敌人肯定没办法打仗;若是从陈国与郑国之间走的话,粮草辎重等后勤供给都有保证、齐桓公很高兴,把郑国的虎牢关赏赐给了郑申侯(大概因为他是盟主,或许还采取了一些手段迫使郑国同意),同时抓了袁涛涂、《公羊传》的记载则是,虽然袁涛涂力主齐桓公从东边走,但并没有郑申侯出卖他这回事、而且,《左传》记载齐桓公只是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军队尚未开动、《公羊传》的记载则是齐桓公听从了袁涛涂的建议,选择了东边这条线路,结果使军队陷入沼泽当中,故而抓了袁涛涂。
对于这个事件,应该怎么评价呢?虽然齐桓公是盟主,但袁涛涂是陈国人,齐桓公是否有跨国执法的权力呢?从《左传》的记载来看,袁涛涂欺骗了齐桓公,但他是出于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目的,也是人之常情、优先为自己国家谋划,难道有什么问题吗?或者说,当自己国家的利益与他国发生冲突的时候,采取一些特殊手段,尤其是对弱国而言,至少是情有可原吧?因此,《左传》没有做具体评论,倒是《公羊传》和《穀梁传》几乎同时否定了齐桓公的这种做法、《公羊传》认为,齐桓公跨国执法显然不对,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对,并不是从袁涛涂的角度来讲的,而是从齐桓公的角度来讲的,意思是出现这样的情况,齐桓公理应首先自我反思,为什么陈国不乐意齐军从它的地盘经过呢?从前代的事例来看,周公执政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周公征讨东方,西方则抱怨说,怎么还不到我们这儿来呢?周公征讨西方,东方则抱怨说,怎么还不到我们这儿来呢?然而,齐桓公作为五霸之首,别人却巴不得他绕道而行、两相对照,齐桓公不是主动反思自己的问题,或者立即整顿军队,反而归罪于袁涛涂,恐怕是不恰当的、《穀梁传》的立场大体相近,因为是跨国执法,可能涉及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对弱国而言,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特殊手段,甚至是欺骗,那么大国应当归罪还是宽容,甚至进而自我反省呢?
现实地来看,当代国家之间的跨国执法相当常见,但无一例外都有法律作为依据,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节外生枝、即使如此,我们仍需不断地总结反思,使之更加完善,至关重要者,便是如何对待相对弱小的国家、有些大国总是仗势欺人,或者只顾自己利益而完全忽视乃至牺牲他国利益,显然都有违道义、当然,并不是说要牺牲本国利益而取悦他人,因为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从自身利益出发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当两国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或者是使利益分配处于相对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首先考虑武力威慑、现代社会战争依然不断,这要求人们有更高的政治智慧,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用和平的手段博弈,找到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至少不是让一方满盘皆输的合适节点、否则,很多时候,尤其是面对国际问题的时候,几乎每个国家都很容易走向民族主义,以至民粹主义,而这不仅无助于化解争端,甚至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外交手段优先,理性地和平谈判,对处理国际冲突,促进世界和平,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