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关村:亲历者 见证者 追梦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 王利峰
让用户随时随地开走奔驰宝马

人·物·名·片

王利峰,TOGO途歌创始人兼CEO,AA租车CEO,连续创业者。2015年创立TOGO途歌,这是国内首家引导生活方式的汽车共享出行平台,主打汽车分时租赁服务,采用按分钟计费、自助租车、随地还车的运营模式,使共享汽车的出行体验更加便捷。

用小而美的车辆切入大的出行市场,3个月完成了4800万美元的融资;在共享汽车领域,在国内首次创立了“随取随走、随借随还”的模式,颠覆了人们对租车的传统概念;在汽车出行领域,他独创了“智能蓝牙系统”,全程可以使用手机智能开关车门;从传统出行到移动出行,再到共享出行,他一直在探索“更便捷、更高效”的绿色出行,他就是TOGO途歌创始人兼CEO王利峰。

共享汽车用户越来越多

在北京街头,时常可以看到有人开着小巧的TOGO途歌出行。借车还车操作简单,手机一扫,奔驰Smart、宝马MINI、宝马1系、奥迪A 3等随时开回家,这算是开了行业“先河”。

“之前家里是有私家车的,后来更多出行是开公司的车,最主要是有不同车型,可以经常换车开。”王利峰说,现在公司所有的同事,都会开途歌共享汽车,从用户视角体验公司产品,感受最真实的用车体验,这有助于不断优化系统,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从2015年途歌创立到现在,共享汽车被越来越多用户所认知。过去三年,途歌在7个城市做城市出行运营,知名度越来越大。

“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来自于用户的。用户一开始是不知道的,是新鲜的,甚至还有很多的不理解,使用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变化就是用户的习惯在改变,他知道了你的规则,他逐渐在认可共享汽车给他生活带来的一些变化。”王利峰说,以前租车、借车不方便,生活半径有限,现在有了共享汽车很方便,可以拉长生活半径,让大家出行更加便捷,尤其像一些周末、节假日,用车需求加大。“用户生活习惯在改变,使用共享汽车的习惯在改变。我们努力做的,就是优化和提升共享汽车的运营效率。”

目前,途歌的共享汽车平均每天四五单,效率不算高。但是,大约10%的车每天可以达到15单,行驶里程也会更长一些。原来这些车都在一些集中区域,比如在北京四环里或者在大的CBD商圈。经过分析订单背后的数据,王利峰发现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频率会更高一些,特别突出的就是大的CBD范围和中关村地区,“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的闲置时间,可以用来优化和提升运营效率”。

共享汽车什么时候能跟共享单车那么普遍和方便?这是王利峰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他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用共享自行车那样去使用共享汽车,“租车或者共享汽车,完全可以支撑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我们在做这方面的优化和努力”。

让客户用车更简单、更自由

由于北京的城区范围特别大,如何选择投放区域?

途歌的用户主要还是上班族,白领多一些,也有一些大学生用户。“不同的用户,他们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出行场景。我们围绕用户的这种需求,来进行集中的投放。”

对此,途歌需要强大的技术系统去记录所有过往数据,同时还要具备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理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供需关系,去满足更多人的出行需求。这样一来,有限的供给效率会更高,服务体验会更好,用户的满意度相对也会更高一些。

途歌的产品非常简单,打开APP,上面是有一个地图界面,只有一个键,操作非常简单,这也是其服务用户的一个理念:自由和简单。

王利峰说,自由和简单不单单是产品的设计理念,整个公司也都秉持这样的理念。其实,全世界所有用户有一个相通的语言,就是地图,不管是说中文、说日语,还是说英语,大家都会看懂地图,上面只有一个键,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他的需求只是:你给我一台车,这是最基础的、最急迫的需求。我不需要管你有多少台车,我甚至不需要你有更多的这个车型,最紧急、最重要的是我在当下,或者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位置,我需要一台车,至于它是一个本田车,还是一个丰田车,那是次要的需求。所以,用户很简单地就可以去订到一台车,而这个背后却是非常复杂的调度逻辑。

途歌从产品的考虑到设计,差不多用了一年半时间。而品牌被用户所熟知,却是与共享单车的爆发直接相关。2015年,途歌刚刚起步,品牌并不被人熟知,很多人说这是摩拜版汽车,自行车的共享和汽车的共享是有区别的。

“我们觉得用户在接受你,这是个好事情,至少用户知道了我,他会去尝试体验你的产品跟服务,能不能让他满意,或者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是不是可以让用户很习惯地去使用你的产品,把你的产品当成出行的必要的选择,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王利峰说,第一步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让用户对你有一个印象,当他想出行的时候,是不是能想到你,除了自行车还有共享汽车,那个时候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2017年8月,网络上流传了一张图,有个用户开了一台途歌共享汽车,在高速服务区把车还掉了,然后去洗手间,出来的时候,发现这台车被其他用户给开走了。这个用户其实是用一个很娱乐的态度发了个小信息,却引爆了共享汽车这个市场。周围的朋友告诉王利峰,途歌发生这样一个情况,那个照片像笑话一样在传播,带来很大的用户反响,“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玩,你订的车,你开的车,却被别人开走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途歌推出了一项很好的产品服务,就是接力用车。这个接力用车就是上一个用户用完了,可以在北京六环内任何一个地方把车停在那里,关上车门,结束订单,车会自动落锁,不会再计费,车与上一个用户无关了。这时,周围的用户,或者下一个用户看到这台车,他就可以去接力使用这台车。

“之前,很少人知道我们有这样的产品跟服务,但是那个事件之后,很多人都知道,原来途歌不是那种需要把车从哪里借再还到哪里去的共享汽车,他是一个可以随时租用,随时还车的共享汽车。所以用户会发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因为途歌其实在连接人与车的关系。”王利峰说,

用户需求是成长的动力

目前,途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均已落地运营。现阶段,途歌有三种类型的车,分别是小型车、SUV和豪华车。在这三种车型之下,有奔驰Smart、宝马MINI、宝马1系、奥迪A 3、JEEP自由侠、雪铁龙C 3、标致2008等多款。在不同的城市,大家喜欢使用的车型也不一样。

王利峰表示,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用户喜好,都有一些差别。在上海还是以SMART和MINI为主,成都更多的还是SUV车型。对比一些订单数据后发现,成都和西安两个城市的平均订单里程要更长,可以达到25公里,“主要还是因为旅游城市的特性,所以在这些地方我们投入的车型大部分是稍微大的型车”。

平时,王利峰非常注重用户的一些留言和反馈,他发现用户真的很包容,提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比如,有个用户用完车写了一条留言:“今天下雨,天凉了,亲爱的途歌小伙伴不要把这些车收走,一会儿我还要用的,拜托,拜托。”

王利峰解释说,这样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是用户的某一种心情,他认可你的这个产品,他想用你的车,他认同还车和接力用车这个规则,他不希望这个车被收走,所以他会留言给我们。而我们看到之后,会给予这台车更多的保留时间,我们希望围绕用户的体验,吸纳用户的意见,再去不断增加规模、密度,优化效率,“很多功能是通过用户的后台留言去做优化的”。

做途歌是第三次创业

途歌是王利峰创业的第三家公司。过去七年,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租车出行和互联网出行,做这方面的一些事情。

王利峰记得,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国内没有网约车,也没有共享汽车,当时在北京打车很难,国外那时候有Uber。2011年的时候,他就开发了国内第一款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就是滴滴这样的模式,但做得更早一些,是利用一个互联网平台去连接乘客与司机。那时相对落后一些,微博火爆,就用微博推广,用户还没有4G网络,都是3G,苹果手机也刚出来。“所以,用户的体验还是一个很新鲜的状态,你会发现真的可以用手机叫来一台车,和你在路边去扬招的体验完全是不一样,非常有意思。”

摇摇招车那个软件后来没有了,王利峰做了公司化运营,把它演变成了AA租车。AA租车是一个专车平台,服务更为标准,是带司机的服务,很多企业、个人使用AA租车出行业务后,感觉成本更高。“你会发现,专车是一个司机、一台车、一个乘客,而这些成本都要被一个用户所承受,所以在AA的后期我们搞了几千台车,养了几千个司机,也服务了几百万的用户。我们就考虑,有没有可能更好地降低成本,同时更便捷、更自由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产品,于是有了后来的途歌。”

王利峰这一次创立途歌,跟前两次创立公司相比,心态不再急躁,也更加注意长远的发展,保持节奏,进行“长跑”。

“心态上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王利峰说,在做AA租车的时候,包括之前做摇摇招车,当时的心态很急躁,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重要的人和事,也给后面发展留下了很多漏洞。当经过了摇摇招车,经过了AA租车,有了经验和经历后再做途歌,心态就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你会去渴望成功,但你会把那个成功的时间拉得更远,你会延迟那种满足感,更加保持节奏,去做长跑,然后可以更清晰、更长远地去看待这个事情。”

途歌现在已经是C轮公司了,融了几千万美元,有一百多人,但办公室很小、很挤、很局促,“但发现我们依然是一个创业团队,这样的状态很好”。

对于共享汽车的未来,王利峰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第一,很多90后的用户,消费习惯已经在转变,不一定拥有,但可以使用,或者“只为使用而付费”,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在政策方面,2017年8月份后,交通部下发了一些鼓励行业发展的信息和指导意见,政策在不断地鼓励这个行业发展;第三,企业不断快速进化,让车辆更加智能,更加电动化,调度效率变得更高效,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就是产品体验的提升。

创业之路总是艰难的,推动王利峰不断向前的动力是什么呢?他说,每天进办公室,看到那么多勤奋的小伙伴,大家共同去做一件事情,这是特别大的动力。有了用户的支持,再加上技术提升带来新的体验,大目标可以分割成小目标逐渐去实现,对于未来还是非常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