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氯碱技术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现状

1.3.1 烧碱产能和产量概况

截至2016年底,我国有氯碱企业158家,烧碱总产能3945万吨,产量年均出口约200万吨。“十二五”以来,我国氯碱工业经历了以碱产品生产导向向以氯产品生产导向的转变,产能进一步增长,但是增速进一步放缓,供需矛盾逐步得以缓解。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氯碱消费格局也逐渐由进口型转变为出口型,近年来我国烧碱的供需情况见表1-2。

表1-2 我国烧碱的供需情况  单位:万吨

2007~2016年,我国烧碱产能呈现三种不同发展趋势:

(1)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之前为烧碱产能增长的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带动烧碱行业规模不断提升,烧碱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2)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烧碱行业的增长速度也由迅猛逐渐过渡到放缓的趋势。2008~2013年,增长率相对稳定,在10%左右。

(3)失去了高额利润的吸引,新改扩建烧碱更加理性,通过充分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落后产能的加速退出,我国烧碱产能净增长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2015年烧碱产能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由于烧碱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前期滞留的产能加速投产,尽管当年有部分烧碱产能退出,但整体仍出现正增长。

1.3.2 行业布局概况

中国烧碱产能分布较为广泛,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是烧碱产能相对集中的区域。其中,华北的山东地区是中国烧碱产能最大的地区,山东地区烧碱产能为1048.5万吨,占全国产能比例的26.6%。从七大区域的分布情况来看,华北地区是烧碱产能最为集中的区域,其1419.5万吨的产能占全国比例的36%。东部省份氯碱产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东南部沿海地区也是我国氯碱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依托下游产业的需求支撑和相对便利的对外贸易条件,有利于产品的消化(见图1-1)。此外,东部地区氯碱产业也探索出与化工新材料、氟化工、精细化工和农药等行业结合的跨界发展新模式;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迅速,在我国氯碱行业整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化、一体化“煤电盐化”项目已成为西部地区氯碱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烧碱下游氧化铝行业发展的带动下,烧碱装置能力增长较为明显。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不同成长路径和发展特点的氯碱产业带已逐渐形成。

图1-1 2016年中国烧碱区域分布图

1.3.3 行业集中度概况

氯碱工业是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特征的基础产业,相对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有助于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保障产业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相关行业协调统一地健康发展。由于中国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原因,使得中国中小氯碱企业偏多,地区分布不均。长期以来,单个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制约着中国氯碱产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充分竞争,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平均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但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参照贝恩分类法(CR4<35%,CR8<40%),烧碱行业前4家和前8家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11%和19%,属于分散竞争型。氯碱企业布点呈现高度分散状态,市场呈现完全竞争的特征。中国烧碱企业产能规模统计表见表1-3。

表1-3 2016年中国烧碱企业产能规模的统计

1.3.4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特点

(1)氯与碱的平衡。电解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0.85)同时产出烧碱和氯气两种产品。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量不一定符合这一比例。因此,出现了烧碱和氯气的供需平衡问题。“十二五”末,由于以氧化铝为代表的下游行业快速增长,我国烧碱消费增长较快,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以聚氯乙烯为代表的耗氯产品增长则相对平缓,市场供应相对饱和,这就造成了“碱短氯长”“以碱补氯”的碱氯失衡现象,而且这种失衡愈加严重和明显。

(2)用电特点。电是氯碱生产的重要原料,占成本60%以上。因此电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氯碱企业正常生产和盈利空间,甚至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氯碱企业生产用电具有两大特点:首先是负荷率高,特别是均衡用电,对电网“移峰填谷”长期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次是电压等级高,国内大部分氯碱厂生产运行电压等级均在35~110kV。氯碱行业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发、输电设备,且输送电损失小,大量节省发、输、配电投资,能大幅度降低发电成本。结合当前国家电力供给侧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氯碱行业直购电工作及实施合理用电价格,对于促进氯碱行业由大做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我国自“十一五”明确提出了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后,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开始逐步应用于企业和产业园区。氯碱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再生资源消耗量较大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决定了氯碱行业是一个有条件、有潜力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重点突出在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和清洁生产三个方面,通过不断探索,氯碱工业形成以下主要两种循环经济模式。一是以电石法聚氯乙烯工艺为核心,探索发展出“煤炭—电力—电石—氯碱—聚氯乙烯—水泥建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钙资源在电石渣制水泥的生产中得到二次利用,相比传统工艺,还可以减排二氧化碳。二是实现氯资源和钠资源多次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链设计和技术工艺的创新,实现氯、钙和钠资源的多次利用,使得氯化氢和含盐废水得到综合处置,以及实施资源、能源闭路循环,使得资源整合利用更优化,产品结构更合理,环境更友好,效益更明显。

(4)市场格局不断变化,交易方式多样化。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利用海外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烧碱每年出口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出口遍及澳大利亚、美国、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聚氯乙烯出口到印度、俄罗斯、东南亚和中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PVC出口量同比“十一五”增长约40%,进口量减少约30%,同时工业盐、乙烯基原料等资源进口已成为我国氯碱行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对行业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起到了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聚氯乙烯期货和现货电子交易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电子交易与现货贸易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而且可以更好满足企业在贸易、融资、物流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为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打开新的通道,为行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提供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