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神秘的还愿——毛南族肥套

“肥套”是毛南语,是指毛南族进行还愿等一切活动的统称。最初的肥套是毛南族借助“傩”祭祀天地万物的仪式,在传承过程中,肥套发展成为融传说、山歌、戏剧、音乐和舞蹈等的敬神活动。肥套是毛南族人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重要还愿仪式,它见证了毛南族的历史发展,是极其珍贵的民俗文化。

万岁娘娘来送子,“红筵”“黄筵”各不同

相传,古时候毛南族夫妻结婚后,先在万岁娘娘神位前叩头许愿,万岁娘娘就会把孩子送到家里,送红花的就是男孩,送蓝花的就是女孩。等到孩子长大了,就选择好日子来为孩子还愿。还愿唱本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毛南孤儿家贫娶不上媳妇,看着人家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心里暗自伤心。这事惊动了万岁娘娘,万岁娘娘慈悲为怀,当孤儿向万岁娘娘祈祷着能给他送花时,万岁娘娘就真的派了一位漂亮的仙女给孤儿,让他们结为连理,并生下了五男两女。幸福的小日子就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久了孤儿忘记了万岁娘娘的许愿,竟然把许愿书拿下来当鞋垫。这可惹恼了万岁娘娘,于是夺走了他的孩子。孤儿以泪洗面,后来从一位仙家那得知是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万岁娘娘。明白缘由后,孤儿马上回到家里办酒敬奉众神,还了愿。万岁娘娘才把孩子送回给孤儿,一家人又过上了快乐自由的生活。

古时,毛南族家家户户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还愿活动。还愿分为“红筵”“黄筵”。“红筵”是为了答谢万岁娘娘送子之情,“黄筵”是向雷王祈求,祈求家人健康、财源广进。“红筵”“黄筵”仪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分开举行。而现在,人们已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先是偿还万岁娘娘的恩惠,接着向雷王报恩,两者供在一个神坛上,分先后次举行仪式。

放长生鸡

瑶王与毛南族齐敬神

毛南族的“肥套”有多少位大神呢?答案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其中又分为家神和外神两种,家神包括祖先、三界、婆王,外神有蒙官、太师六官、李大将军。同时又分善神、文神和凶神。善神有三娘、瑶王、家先等,文神有三光、三元、三界等,凶神有雷王、灶王等。每一位大神都有各自的传说,比如“瑶王”:瑶王是多子多福的好心人,原来和毛南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后来人口越来越多,瑶王看着毛南族的土地不够用了,就把自己的土地给了毛南人,自己带领子孙跋山涉水到深山老林去了。毛南人很感动。瑶王曾经捡到万岁娘娘送给毛南人的花枝,后来,经过千辛万苦将花枝送还给毛南族。毛南人从此把瑶王称为大哥,还愿仪式中,有了瑶王的参与,毛南族人就不用担心花枝丢失了。因此,毛南族的还愿仪式必须有瑶族的瑶王参加。没有瑶王参加的还愿仪式,是要被人笑话的。

夹缝求生

肥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方式有傩歌、傩舞、傩乐、傩故事(口头传说),傩面具雕刻几大类。肥套的唱本有“大供”“劝解”“歌本”三大类。有意思的是,毛南族人念唱的时候,用的是壮族的语言,很少用到毛南族语,这估计是为了保持肥套的神秘性。红筵“大供”中有这么一段巫语:

日出东方,太阳初驾,花朵初生,五起发六甲,花红重逢花结,春旺甲乙花明,夏旺丙丁花应楼门,秋旺庚辛花利,冬旺壬癸花开,四季楼台,花正中宫现任牡丹,傲山分辟阳师进入坛,乃之烧香一炷,请立状一梅。

像这样的歌词,如果用汉语去解释,那是读不通的。只有通识壮语和毛南族语的人,才能理解其义。

肥套舞蹈场面多达十几个,表演由专业神职人员主持,整体结构包括登梯、超度、架桥、掠花、送花、坐殿等舞蹈。

双人穿针舞

接祖师降坛

谭信慈老人与肥套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肥套曾被认为是迷信的东西被销毁,当时,年轻的谭信慈抵不住好奇心将基本肥套的唱本从火堆里捡出来,偷偷藏在家中。这一藏便是十几年。后来在搬家过程中,再次看到这样的书籍时,谭信慈脑海里浮现了重整毛南戏的想法。表演傩戏最重要的是雕刻木面,毫无基础的谭信慈慢慢摸索制作木面,经过几年的努力,谭信慈逐渐掌握傩面具的雕刻技巧,如今的谭信慈雕刻技艺高超,成为完整熟练掌握毛南族傩戏木面雕刻技术的唯一的人才。肥套涅槃,最终走进大众的视野,迎来了春天。2002年,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由毛南傩戏“柳浪哩”改编的民歌演出后,人们都惊叹毛南族还有如此好听的民歌。幸好肥套顽强地存活下来了,也为我们留下了民族文化的瑰宝。

摆红桥

师公法器简笏、笏诰

肥套手抄唱

剪纸技艺

国家级传承人证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南族肥套项目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谭三岗

谭三岗,男,1963年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堂八村下米无屯人。19岁跟父辈学唱“肥套”歌、跳傩面舞。谭三岗的技艺在师公班里最能体现傩面舞、傩歌、傩乐、傩戏内涵的师公。他的家族在毛南族“肥套”师公班的可考历史有200年以上,为民间肥套师公班中少有的传承久远的家族传承师公班。

瑶王送花接福

转五斗

谭三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