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执着毁了孩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结:成为体面的家长

经常关注孩子教育、成长相关话题的家长,应该能够发现一个有点诡异,却又极有共性的现象。

很多媒体在报道孩子入学、升学(包括幼升小、小升初,以及高考)时段所发生的一些现象的时候,总是很容易引发当事家长焦虑、焦躁,甚至是无奈、无力的情绪;而当媒体曝光一些有关孩子的负面事件或者恶性事件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一波愤怒、无奈、惶恐等情绪在社会上弥漫……

作者之所以说这些现象有点诡异,是因为有太多的读者在获知这些媒体信息的时候,都不知不觉地被自己感性的情绪所裹挟,而放弃或者忘记对事件本身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我不反对,也不想去质疑相关报道的作者对相关事件背后原因的一些分析。但是,当很多事情都归因到一些没有确定对象,或者个体完全无力改变,或者暂时来不及改变的笼统的“大环境”上的时候,自然就会使得人们产生愤怒、沮丧、失望、无奈等负面情绪,继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情绪场域。

所以,笔者的建议是,作为个体的家长,有必要从这种负面情绪的场域中抽身,用自己的理性,将注意力和精力专注在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事情上。

先分享一件横跨笔者女儿小学、初中及高中时段的事情:

女儿是小学三年级(2004年下学期)的时候由深圳转学到上海上学的。因为受制于当时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只好安排她在一家小规模的普通民办小学(金童小学,按当时媒体的说法就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还算幸运,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校长、老师的帮助和推荐,在五年级毕业的时候,凭借“浦东新区十佳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破格获得了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参加小升初入学考试的资格,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浦东新区一所公办学校(建平西校)录取。

原本想着这是一件令孩子和家长都特别开心、满意的事情——因为笔者在2001年年初已经来到上海工作,按照当时上海的外来人口户籍迁入政策,只要我坚持到2008年前后,就有机会将户口迁入上海,这样等女儿2011年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和本地户籍学生一样参加上海的初升高考试,然后……

然而,正如段子上讲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后来上海的户籍政策几番调整,我根本不可能有迁入户口的机会了。所以,即便女儿在建平西校就读的时候,学习成绩和其他各方面表现依然优秀,在她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她的班主任还是专门找到我,建议我尽早做准备,最好在女儿初三阶段就转回老家户籍所在地上学!

她的班主任说:“我们老师也很舍不得这么优秀的孩子转学离开,但是,如果继续待在上海,孩子因为没有上海户口,将无法参加上海普通高中的入学考试,即便你们家长选择就读民办高中,等到高考的时候,仍然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是你们江西高中阶段的课程和上海的完全不一样,如果在上海读高中,回江西参加高考,将会对孩子非常不利……”

笔者不避讳,时隔多年以后回忆起这段经历,心中那种愤怒、无奈乃至无力,以及对孩子的歉疚等情绪仍然难以消弭……

所幸的是,当时我们并没有被这些让人有锥心之痛的情绪所裹挟,而是选择了与女儿进行坦诚沟通的思路和办法,并告诉她:“为了避免以后那些麻烦,而爸爸、妈妈又没有能力应对或者处理的事情,只能委屈你离开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老师、同学,以及熟悉的生活环境,回到老家赣州去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人一辈子总是会遭遇到很多的困难、挫折,只是这种挫折带来的打击对于你来说来得有点早。但是,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做一个始终优秀的自己……爸爸、妈妈也同样陪着你回到家乡,一起去面对所有的一切……”

回忆这段经历,笔者真正想表达的是,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如果家长能够警惕,不被社会上的负面情绪场域所裹挟,并且将注意力和精力回到解决问题的理性中,及时向孩子坦诚自己的能力和其他各个方面都有限。但是,一定会在这个限度范围内,竭尽全力呵护、陪伴他(她)健康成长,就一定能够得到孩子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孩子也能够体会到父母(家长)对他(她)的那份不计任何回报的爱。于是,你就完全有机会将自己变成一位体面的家长。

总的来说,做一位体面的家长并不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切实做好以下几件事情,应该就会水到渠成:

(1)切忌给孩子一个父母(家长)无所不能的假象。

尤其在碰到实际困难的时候,即便事情与孩子并没有太大关系,都没有必要刻意隐瞒孩子。如果与孩子有直接关系,更应该主动、坦诚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并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因为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切实感受到被尊重——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将会让孩子更愿意信赖你!

(2)尽最大力量去做好父母(家长)应该做好、能够做好的事情,不要被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牵引自己的情绪。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正向的榜样,要在自己能力允许并且可控范围内,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怨天尤人,甚至感叹自己和孩子命运多舛。

(3)切忌打着“为了你好”或者“爱”的旗号,背着孩子去做一些孩子自己并不接受或者认同的事情。

正常情况下,家长向学校和老师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既是应尽的义务,也能够得到孩子的理解。但是,有些家长却趁着这种机会,甚至采用一些暗箱操作的手段,要求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表面上看,家长的确为了孩子更好,但是,绝大多数这样做的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恰恰是对孩子的伤害——除了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因为你并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或者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认为家长对他(她)没有基本的信任——这就是很多家长一厢情愿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引发了孩子敌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4)任何有关孩子的事情,都要坚持与孩子交流、沟通,并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哪怕是买一个小玩具或者一件衣服,建议家长都要养成询问孩子意见的习惯,并逐步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会慢慢意识到他(她)有权利、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自己的事情做出判断和决定——且不说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性,至少让孩子能够获得存在感。

笔者愿意相信,任何一位家长都愿意自己是体面的——既能得到孩子的信赖,又能让孩子为你感到自豪和骄傲。

果真如此?如是实践即可:

何谓体面之家长?孩子信赖是为纲;

凡事与之勤商量,切记不可僭越尝;

无所不能身心累,一旦识破孩失望;

多让孩子做决定,如是亲子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