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说错话就会祸从口出
核心提示
口是祸之门,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理论指导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谨防祸从口出。“讲错话”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有许多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周围的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关系变得友善,但是有研究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自己遭遇不幸或别人发生危机时,最好不要到处诉苦或讨论是非,不要把周围人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话传话,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2010年6月7日,美国赫斯特报业集团突然宣布,白宫最资深记者、时年89岁的海伦·托马斯决定退休,主要原因是她上个月接受一家网站采访时出言不逊,遭到白宫记者协会和美国舆论的广泛批评。海伦对自己的言论表示道歉,愿意就此终结自己近50年的白宫记者生涯。
对于美国新闻记者来说,海伦·托马斯曾是一个高不可及的榜样。她令人尊敬之处不在于是白宫记者中最资深的一位,而在于她是最犀利的一位。《华盛顿邮报》曾经这样评价:“不用怀疑,40多年来,当这个女人走近时,总统们就会发抖。她有刀子似的舌头和利剑般的智慧。”
“犀利”成就了海伦的传奇,却也因此让她“晚节不保”。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乱蹄”,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再优秀的演说家,也难免会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更不用说偶尔头脑发昏,举止失当,做出莫名其妙的蠢事。虽然原因不同,但后果却相似:贻笑大方或引起纠纷,有时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时候,你就得让脑子转个弯,想法子化解纠纷。
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阮籍素来放荡不羁,信口说道:“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抵牾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措辞不当,连连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说得面面俱到,众人无可辩驳,阮籍也免去了杀身之祸。
阮籍巧妙地引用了一个比喻,在众人面前不知不觉中更换了题旨,巧妙地平息了众怒。当你出言不慎引起众怒时,不妨试试此招。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向记者谈论健康的奥妙时,不自觉信口开河道:“除了运动,我的另一个习惯是不吃盐。谁要想保持身体健康,最好不吃盐或少吃盐。”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全国盐业业主的齐声抗议,引发了一场“食盐风波”。在众怒未平时,盐业研究所所长出面替总统做了解释:“吃盐对人体是有好处的;而里根总统遵照医生吩咐不吃盐也是情非得已。每个人的情形不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决定食盐的多寡。”
所长既未否定总统的话,也未肯定吃盐对人体有益,而是做一番颇为客观的解释,巧妙地消除了总统言语失误带来的风波。这就是圆话的补救术。将失误之言采取声东击西的分析,巧妙挽救了言语失误。
说错话怎么补救
如果在某一场合说了不合时宜的话或者做了不当的事,就应该设法加以补救,而且应该紧跟着就用后话去弥补。至于怎样补救,那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了,下面分享一些补救的方法。
及时改口
在一些场合说错话了就要及时改口,当场承认错误也没有关系,丢点面子总比一错再错好,有时通过诙谐机智的语言,还能化解错误带来的尴尬,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移植法
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可能会有所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引申法
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处纠缠。比如接着那句错误的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做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失言是常有的事。如果一时无法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不能虚张声势,应该立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只要认错就不致使情况恶化。勇于承认错误的人永远都是受欢迎的,以坦率道歉来挽救过错,以真诚检讨来赢得宽恕,比遮遮掩掩、文过饰非要高明得多。
在大千世界中,能言善辩者,妙语连珠,办事如意,水到渠成;反之,或胡言乱语,或出言不善,便会惹是生非,甚至祸起萧墙。如何不叫祸患从口而出呢?
1.对长辈要尊重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晚辈的除了在生活上照顾好老人,还应懂得老人心理学,多说点使老人欢心的话,切不要说什么“活够了”等。
2.对孩子要鼓励
对孩子切莫粗言俗语。孩子们的思想单纯,意志比较薄弱,容易受伤。因此,对孩子不能动不动就呵斥、挖苦或谩骂。
3.对异性莫污言秽语
特别是有些品格低下的男人,认为戏弄女性是占便宜,容易出言耍人,这往往是一些男人说错话招祸上身的原因。
4.对“秘闻”莫传言传语
有些人不是造谣生非就是到处传播一些小道消息,尤其对男女的桃色新闻特别感兴趣。这种秘闻有的虽真有此事,但像滚雪球似的添油加醋,完全变了味;有的是凭空编造,在传言中不断加工,虽然生动,但无中生有。
总之,语言这东西,真是能救人,亦能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