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古诗词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闻乐对

刘胜

建元三年,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

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751],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752];雍门子一微吟,孟尝君为之于邑[753]。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754],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夫众漂山[755],聚蚊成雷[756],朋党执虎[757],十夫桡椎[758]。是以文王拘于牖里[759],孔子厄于陈、蔡[760]。此乃庶之成风[761],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762],莫为之先[76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764],羽翮飞肉[765],纷惊逢罗,潸然出涕[766]

臣闻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明月曜夜,蚊虻宵见。然云蒸列布,杳冥昼昏[767];尘埃抹覆,昧不泰山[768]。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

臣闻社鼷不灌[769],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770];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771]。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772],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773],骨肉冰释[774]。斯伯奇所以流离[775],比干所以横分也[776]。《诗》云:“我心忧伤,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777]臣之谓也。

具以吏所侵闻。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778],加亲亲之恩焉。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注释】

[751]累:重。欷:欷。[752]“故高渐离击筑”二句:战国末年,燕人送荆轲去刺秦王,行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因受感染俯首而不食。[753]“雍门子一微吟”二句:战国时,雍门子以善鼓琴见孟尝君,谈起人生不长,孟尝君听之喟然叹息。参考《说苑·善说篇》。于邑:同“呜”,短气貌。[754]幼眇:精微。[755]众喣漂山:言很多的吐沫能漂起来。喣(xǔ):吐沫。[756]聚蚊成雷:言众蚊的飞声有如雷鸣。[757]朋党执虎:这里借用三人成虎的典故,比喻人多嘴杂,可以移易真伪曲直。执,固执。[758]十夫桡椎:言十夫可以使椎弯曲。[759]文王:周文王。牖里:即里。在今河南汤阴北。[760]陈、蔡:古代两国名。陈都在今河南淮阳,蔡都在今河南上蔡。[761](zhēng)庶:众庶。[762]身远:言已去京师远。与寡:言党与少。[763]莫为之先:谓素为延誉。[764]丛轻折轴:载轻物超量,致使车轴折坏。[765]羽翮飞肉:展击翅膀,鸟可飞翔天空。[766]潸然:泪流貌。[767]杳(yǎo)冥:幽暗。[768]昧:昧暗。[769]鼷(xī):鼠类最小的一种。比喻君王左右的小人。[770]肺附:这里谓同宗,即宗室。[771]属:宗属。[772]葭莩(jiā fú):芦苇里的薄膜,比喻疏远的亲戚。[773]摈却:谓斥退。[774]冰释:谓消散。[775]伯奇:周尹吉甫之子,事后母至孝,而后母谮之于吉甫,吉甫欲杀之,伯奇乃逃亡于山林。[776]比干:商末忠臣,直谏纣王,纣王怒,杀而剖其心。[777]见《诗经·小雅·小弁》。惄(nì):犹思伤痛。假寐:不脱衣帽打盹。维:因。用:犹而。疢(chèn):病。疾首:头痛。[778]省:减,免去。

【赏析】

《闻乐对》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所作。文中表现了自己作为藩王对前途难料的悲愁和畏惧心理,其实也是刘胜委婉为自己开脱求情,并为诸侯王鸣冤叫屈之作。时遭逢七国之乱,之后武帝对诸侯王忌心很重,刘胜随时都可能丢掉性命。史载,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宴请诸侯王,刘胜忽然闻乐而泣,武帝奇怪地问他为何而哭,于是刘胜便将内心感言发表了一番,即这篇有名的《闻乐对》。

刘胜向武帝表达出自己终日惶恐的心情。无意蹚入浑水之中,却始终无法置身事外的局面令他难堪,每日想到这个心结,看到幼小的儿子,便没来由地悲伤哭泣。七国的叛乱,真的是害人不浅,自己已经被连累到心力交瘁了。当武帝被他的凄苦心境所感动的时候,刘胜便口风一转,开始为自己接下去的求情铺路。行走在刀尖上的刘胜开口便将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令人对他的境遇心生怜悯。刘胜表明虽然自己远离是非,但是众口一词,足可以令他死上千万回,所以他面对这种无力扭转的局面,除了苍天可鉴之外,真的毫无其他澄清的办法。

《闻乐对》通篇充斥着一股文人式的悲伤,悲戚哀婉同时又不乏贵胄之气,刘胜的一番说辞有理有据,占情占理,且顿挫有致,一气呵成。不但将自己意在归隐说得入木三分,而且还将别人意欲对他加以陷害说得惟妙惟肖。

作者为自己求情并没有直接跪求武帝,而是借哭泣引起武帝的同情,让他有足够的耐心听自己的解释,然后在文辞中将原因讲清楚,同时也将求情的话顺带说出。不能不敬佩这位中山王的智慧韬略,当然更让人钦佩的是他的文采,短短一番说辞就免去了性命之灾,令武帝打消了杀他的念头,更为他在文学史上博得了一席之地。

《闻乐对》存世的原文见于《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后人对这篇闻乐评价甚高,不仅限于辞采,更在于它的政治意义。通观《史记》不难得知,此文揭示了武帝以后中央与地方诸侯势力的关系变化。如清代学者查慎行曰:“中山靖王胜传,《汉书》全载《闻乐对》,所以感动武帝,卒从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土分其子弟,与贾生、晁错二传相对应。此事不行于文景而行于武帝,是大有关系文字。”

陈子龙评论道:“观《闻乐对》,知王非徒好酒色者,亦以汉法严、吏刻深,故以自晦耳。”近代学人梁玉绳亦引汪绳祖的话说:“《闻乐对》词意悲壮,小司马称为‘汉之英藩’,则非徒‘乐酒好内’也。盖以汉法严吏深刻,托以自晦,有信陵、陈丞相之智识,史略之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