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上)

作为马克思介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参照系,蒲鲁东与马克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集”就是在所有权问题上。所有权作为贯穿整个现代西方思想史的重要范畴,是哲学、法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研究都会涉及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任何从事上述研究的思想家都绕不开所有权这个环节,马克思与蒲鲁东亦不例外。他们基于所有权问题所产生的思想交锋与碰撞是极为复杂的,经历了从部分一致到彻底对立的过程,可以说是二者错综复杂关系的一个“缩影”。从这一角度上讲,仅分析、比对《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中关于所有权的论述(它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的研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拓宽研究视野,将所有权置于马克思与蒲鲁东关系的演进过程这一整体中进行研究。

鉴于内容的复杂性,笔者在本书中拟分为两章来讨论所有权问题。其中,第二章(上)集中讨论马克思与蒲鲁东的早期论述,涉及的文本包括《什么是所有权》、埃德加·鲍威尔的《蒲鲁东》一文、《神圣家族》第四章中“蒲鲁东”部分以及“巴黎手稿”中的部分论述,借此了解和“复原”170余年前那场“有关所有权问题讨论”的复杂情形。第三章(下)则围绕《贫困的哲学》“所有权”一章、《哲学的贫困》“所有权或租”部分以及《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的相关论述,呈现马克思与蒲鲁东在所有权问题上的根本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