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标准作业时间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和漏洞使花费的非生产时间很长,导致成本增高,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实施精益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标准作业时间的研究。标准作业时间是衡量一切作业的标准,具备较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精益化的全部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工时合理。
标准时间研究
标准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作业员,以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合理的操作方法,完成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时间。这个定义中有六个原则,如表1—15所示。
表1—15 标准时间定义的六个原则
经过这些指标所完成的标准作业是衡量生产效率的基准,也是精益生产的基础。
1. 标准时间的组成
标准时间包含各种不同范围的时间值,一般由有效的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标准时间的组成,如图1—7所示。
图1—7 标准时间的组成
在不同的作业场合,标准时间的构成因素相同,但是各个因素所占的比例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工作环境差、工作负荷大和易疲劳的工种宽放时间相对较多一点,而工作条件相对舒适的工种,有效的作业时间占据标准时间的绝大部分。
(1)有效作业时间
有效作业时间是指操作人员对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加工时间,包括安装、拆卸、锻压等。
(2)观察时间
观察时间即观测者利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对于操作者的作业过程进行时间的记录。对于时间较短的操作过程,由于其前后的观测时间相对误差比较大,观测的次数应相对较多,一般选择40~50次;而操作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前后观测结果的误差一般比较小,观测次数可以相对较少,10~20次即可。将得到的结果加以平均就可以获得观察时间。
(3)评估系数
由于时间的测定是针对一个操作工人进行,其动作的速度与观测者所认定的正常速度会有一定的出入,因此,可以将测得的时间乘以一定的评估系数进行修正。
有效作业时间=测定时间+修正时间=测定时间×评估系数(50%~150%)
如果操作者的速度比较快,可以根据需要将评估系数定为95%、90%等。如果操作者动作较慢,将评估系数定为110%、105%等即可。
(4)宽放时间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进行非纯作业所消耗的附加时间,以及补偿某些影响作业的时间,如更换衣物、疲劳休息、去厕所、聊天等时间。一般要求宽放时间的设定应不超过有效作业时间的10%。
2. 标准时间的特点
标准时间的出现已有百年之久,在众多制造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中,丰田精益生产大师大野耐一在测定标准时间时有着独特的做法。
大野耐一这种独特的理念,正确地找出了标准时间。在生产作业管理中,标准时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可测性。标准时间的测算方便易行。
(2)适用性。利用标准时间,可以推算产量和企业的生产能力,估计企业的接单能力。如今这种方法在制造业以及电子装配等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
(3)客观性。标准时间的结果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所有数据都是现场所得,而不是研究人员的凭空猜测和估计。即便是宽放率等因子的确定,也要因不同行业实际确定取值范围。
3. 标准时间的作用
时间就是效率。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有限,如果能将多余的动作去掉,也就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也是有些企业想方设法节约单件产品的生产时间、加快产品下线速度的原因了。标准时间就是以工作时间为基础,用各种方法得到各个作业的时间,并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在经过实践证实其可行性之后即可作为标准投入使用。
标准时间在管理过程中作用巨大,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衡量尺度。设定标准时间有以下作用:
(1)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标准预算的依据;
(3)使作业者的工作时间保持平衡,作业效率得到提升;
(4)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为标准成本建立基本数据;
(5)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
(6)建立衡量生产力以及作业效率的基础数据;
(7)是人员安排的重要依据。
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其设定必须反复实践,要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吸纳才行,且最忌讳在标准时间设定完以后不严格执,空喊提高效率的口号。
4. 标准时间的计算方法
一般而言,标准时间可以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观察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但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疲劳程度等的影响,它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情况,应予以修正,即乘以一定的评估系数,最后求得有效作业时间。在有效作业时间的基础上考虑必要的宽放时间,作为疲劳、更换衣物、擦汗、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补充,得到准确的标准时间。
作业时间的测定在计算标准时间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工作抽样法、预定标准时间法、秒表时间研究是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预定时间标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