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志愿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作为一项公民社会行动,志愿服务在推动民主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公民教育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2.2.1 志愿服务之于民主进程
“志愿服务的价值超越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更多的贡献在于给了民主原则滋养的土壤,并推动了民主的发展。”首先,志愿服务有利于培养民众的公民精神,而公民精神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化的政治心理与政治文化的个体表现。在本质内涵上,志愿精神与公民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实践中,志愿服务在培育公民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它有利于增进参与者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提升志愿者的共同体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培育志愿者的博爱、友谊、宽容等公民德性。因此,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民主源于美国人民通过志愿服务组织从事的不计其数的社会性活动。
其次,民主化不仅需要民众具有公民精神,还需要民众具有参与公共生活的经验与技能。而志愿服务也是培育公民参与技能的最佳苗圃。正如密尔所言,人类的智能与德性就像人的体力一样,必须经由锻炼才会有所增进。但公民的参与技能绝不是偶尔参加选举投票所能养成的,公民通过志愿组织日常性地参与公共事务,“可以加强他们主动的才能,可以锻炼他们的判断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在留给他们去对付的课题上获得熟悉的知识”。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志愿组织培养了志愿者与他人合作与团结的习惯,体验了相互依赖的社会情感,让志愿者在公共参与中懂得了对社会公益的守护和对社会规范的认同与遵守。正如阿尔门蒙和维巴对五个国家的公民文化调查所显示的,社团成员更有社会信任感,社会参与更多,以及主观上有更大的公民行为能力。英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青年的政治认知。与非志愿者相比,志愿者更熟悉政治,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对政治更感兴趣。世界价值研究项目在关于志愿服务与政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对47个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与非志愿者相比,有35个国家的志愿者更倾向于政治参与。
西方大量有关公民社会的文献表明,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在集体层面,志愿服务和民主态度之间都有很强的联系。一个民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被认为是一个较为民主的社会。
2.2.2 志愿服务之于社会发展
“志愿服务有利于推动互惠互利、公民社团、社会稳定和公民资格的发展,是培育公民社会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丰裕的社会资本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特征。所谓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通过志愿服务,可以加强不同社会群体与阶层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增进社会信任,涵养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发展。笔者参与的“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成果转化研究”课题研究证实了上述论断。在关于“奥运志愿服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中,“有利于增强社会信任感”的平均分值为8.33分(满分为10分), “有利于缓解社会群体矛盾”的平均分值为7.39分(满分为10分),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契机”的平均分值为8.36分(满分为10分)。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北京奥运会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很多长期待在家里的人走出家门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增加了人与人的交往,增进了相互了解。奥运会之后,社区居民感到人际交往频率增加了,相互关心程度提高了,社区里互助小组数量增加了,社区内人际关系也有了明显改善,人们之间更加包容、关系更加融洽。
其次,公民社会组织的成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志愿服务在促进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这主要体现为志愿服务能确保公民社会组织的长期稳定;志愿部门的技能和使命感能促进公民社会的成熟;志愿者的奉献使公民社会组织更专业和有效率。事实上,公民社会组织的运作越来越依靠志愿者,例如在波兰,30000个非营利组织中的87%依靠志愿者来运作;在这些团体中,60%完全依靠志愿者的工作来运行。
2.2.3 志愿服务之于经济发展
志愿服务是当代国民经济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志愿服务发达的国家,志愿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亦不可小觑。例如,在澳大利亚,志愿服务每年为国民经济贡献300亿美元,在1999—2000年度,占GDP的3.3%;同样地,在西班牙,志愿服务对国民经济也具有很大的贡献,其志愿服务工作占整个非农业工作量的6.8%。政府投资志愿服务项目的回报也一直被追踪研究。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投入会带来大约1.6~2.6美元的回报。萨拉蒙等人的一项涉及22国的跨国研究也表明,这些国家中平均占总人口28%的人向非营利部门提供了志愿服务,相当于1060万个全日制员工。在中国,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目前尚未被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范围。在学术性研究方面,丁元竹主持的中国志愿服务计量课题对全国六省市的志愿服务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2001年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率为85.2%,志愿者总共贡献时间为18963000000小时,人均年志愿服务时间为77小时,相当于298000000个全日制劳动力,其贡献值相当于人民币1968亿元。
再以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济贡献为例,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4715元。如果以此为标准,将北京奥运会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折合成工资,为42.75亿元。此外,1582名前期志愿者也为奥运会筹办节省了大量经费。每名前期志愿者的贡献时间约为380小时(前期志愿者服务期一般为3个月,平均每周工作4天,每天8小时),1582名前期志愿者共为奥运会筹办提供了近60万小时的服务。如果雇用同样数量的受薪人员,按照奥组委受薪人员项目助理每小时18.75元的平均工资计算,需要花费约1125万元。而奥组委在前期志愿者项目上的开支主要包括餐饮补贴(每人每天20元,每人每期960元)和保险(每人每期192元)两项,1582名前期志愿者支出金额约为182万元。前期志愿者为奥运会筹办节省了近943万元。此外,与慈善收入相比,一项24国的跨国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志愿服务的经济价值占非营利慈善收益的65%,而现金捐献仅占35%。以中国奥运志愿者的经济贡献为例,据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各类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亿小时。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志愿服务不仅具有深厚的社会、慈善意义,亦有重要的经济贡献。
2.2.4 志愿服务之于社会教育
所谓社会教育,也就是指通过社会组织和有益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来教育社会成员。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公益社会活动,对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还具有公民教育和服务技能教育的功能,在促进青年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以北京奥运志愿服务为例,对5000名赛会志愿者的调查显示,受访志愿者对奥运会志愿服务“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赞同度打分平均值为8.61分,其中四成的志愿者(2097人,占41.9%)表示完全赞同;有18.3%的志愿者(914人)给到了9分,表示非常赞同。具体而言,通过奥运志愿服务,志愿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89.4%);加深了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认同,学习了道德规范(57%);拓展了社会交往范围(60.3%);赢得了社会尊重,增强了自信(49.5%)。也就是说,通过参与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提升。的确,在对奥运志愿者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通过志愿服务,志愿者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服务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此外,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还培养了志愿者的团队意识。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5000位志愿者中有3635位(72.7%)认为最能激发他们去努力工作的情境是“志愿者自我形成的团队精神”。在座谈中,有些志愿者表示奥运会让他们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就公民意识而言,调查对象普遍(87%)认为经过奥运志愿服务的洗礼,参与者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意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志愿者的志愿服务行为也影响了家人、邻里以及周围的其他人。访谈中,很多居民反映,在奥运会之后,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明显提升了。可见,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社会性活动,在提升参与者交际能力、服务技能和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
以上分析表明,志愿服务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化进程、社会建设以及公民教育、青年发展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