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说谎者伪装:被低估的能力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一段陈述。

“他在我的后备厢里确实曾经放过一个包裹,大约去年10月的时候吧。哪一天我真不记得了,因为都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哪能记得那么清楚。但是,他确实在我的车后备厢里装过一个包裹,这一点我十分确定。我为什么这么确定?因为那天出了一件意外,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也算是一个插曲吧。那天下雨,他和我约在一个体育场旁边的停车场见面。到那儿见面之后,他比我早到了,正站在车旁边抽烟。他看到我来了,就打开自己车的后备厢,拿出了一个黑色的包裹,把那个包裹丢在了我的车上,说让我帮他保存几天。我本来还想跟他再说几句,他却直接上车走了。我于是也开车往回走,但那个时候我刚刚学会开车,驾驶水平还不行,一不小心一个车轮子滑进了一个水坑里,我记得应该是左前轮吧。当时我急得不行,来回尝试了好几次,车也开不出来,我就给我一个朋友打电话,把他叫过来了。等他来了,折腾了半天才把车开了出来。那次事件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自己开车出门,尤其是下雨天,心里都有阴影了。”

这是一名案件嫌疑人的供述。

现在请你判断一下,这名嫌疑人的供述,是不是真实的?

当然,仅仅通过这样一段陈述,我们一定是很难完全确定其真实性的。在实践当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分析陈述与陈述者本人之前之后的陈述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与其他人的陈述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这份证据与其他客观事实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之处等方法,来确定它是否真实。

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暂且仅仅就这段供述进行分析和判断。

首先公布一下答案:这名嫌疑人供述的这段情节,从头到尾都是虚构的。

换句话说,他在撒谎。

事实是,整个事件都是他编造出来的,根本完全不存在。

但我们在阅读这份供述时,心里也许会冒出这样的想法:我感觉他说的,似乎是真的。

出现这种想法,主要的原因有二:

第一,他讲述的内容很具体,细节也很丰富。

如果是说谎,那他应该讲述得更为抽象和概括,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讲得“有鼻子有眼儿”。

第二,他讲到了一个非常异常的事件,那就是他在那个下雨天开车的过程中,把车子开进了水坑里无法出来。对这件异常事件的描述十分细致,不像是编造出来的。

应该说,这两个原因都是基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甚至可以说是基于我们的直觉,我们才判断出,他说的可能是真的。

这种分析本身,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根据司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这两个理由所涉及的内容,确实是区分真话和谎话的重要指标。

其中,第一个指标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叙述的“细节质量”,第二个指标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叙述的“异常细节”。

但现在,我们会发现:尽管上面这份供述中,包含了心理学上认为只有真话才会出现的“细节质量”和“异常细节”,但事实上,它明明是彻头彻尾的假话。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经常提到,测谎师是如何来判断个体陈述的真实性的。但我在这里却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就是为了强调一点:千万不要低估说谎者伪装的能力!

在前述的这名嫌疑人的谎言被拆穿后,我与他进行过下面这一段谈话。

我:他往你的车里塞过一个包裹吗?

嫌疑人:没有。

我:你说的内容里面,那些具体的细节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嫌疑人:是。

我:你所说的,车子开进水坑了,你自己开不出来,又找你一个朋友来开走的,有这回事吗?

嫌疑人:有这回事,但不是那天发生的,是我之前遇到的事。

我:换句话说,你把以前发生的事情,换到那天了,是吗?

嫌疑人:是的。

我:为什么这么做?

嫌疑人:为了让你相信我说的。

我: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么说我会相信你?

嫌疑人:我在电影里看到过,那个电影里有一个专家,他告诉主角,说让他在他的陈述里加进一件特别的事情,并且很仔细地描述那件事情,会更容易让别人相信他所说的是真的。

我:所以说,这是你在电影里学到的?

嫌疑人:是,但也不完全是。我在网上也看过类似的专业文章,讲的是如何让别人相信你,里面也提到你必须把事情讲得细致具体,不能含含糊糊地说。

我:文章里还说什么?

嫌疑人:还说虽然要把事情讲得很细致具体,但是在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上要说记不清了,不能全都回答记得清楚。

我:嗯。还有其他提到的吗?

嫌疑人:还有很多啊。比如,说完话以后,必须目光直视着对方……

接下来的时间里,这名嫌疑人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了他所学到的各种“伪装招数”。

这次的谈话对我本人的触动比较大。原因有二:

第一,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自然,如何对谎言进行识别,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毫无疑问,这名嫌疑人通过有意识地寻找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伪装”能力。

并且,对于如何能够让对方相信自己所说的话,他的内心十分清楚。

对于办案人员或者测谎师来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们识别谎言的难度。

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如果办案人员和测谎师依然认为,只有自己掌握了那些识别谎言的技巧,将很有可能被善于伪装的说谎者骗得团团转。

有时候,一些测谎师会认为,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何去判断个体陈述的真假,只有自己才对如何判断个体陈述真实性的知识精确掌握,说谎者应当对这个领域的知识一无所知。

所以,如果此时说谎者有意识地伪装出了一部分“诚实”的言语表达和体态动作,将很有可能成功地误导一些过度自信的测谎师的判断。

测谎师必须认识到,并非只有测谎师才能学习和了解到那些专业的识别谎言的方法。任何一个感兴趣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通过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渠道,去获得和学习这些知识。

测谎师应当关注的,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如何创新甄别谎言的新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一些新情况给测谎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也不应该回避的一个问题。

也正因如此,一名谨慎的测谎师,时刻都会提醒自己,不要低估了说谎者伪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