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三种类型
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曾说:“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习惯要由习惯来取代。”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一个习惯的时候,就会知道你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
在任何行业或者领域,最有效和最强大的练习,都是通过充分利用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来逐步塑造和提升技能,从而做到一些他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试着从上面这句话找出关键词,你找到了什么?
第一组关键词:强大练习 适应 提升技能
第二组关键词:练习 提升 技能
在寻找关键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画面?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步,形成体能的肌肉记忆;在中楷的格子里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永字八法”,形成标准书写的习惯;在学习驾车的时候,双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好像一放手车子就会跑偏,直到你的车子的里程表跑到了10000公里,50000公里,100000公里……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克服原有的坏习惯,就要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好习惯就会代替坏习惯,最终让我们受益终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就是人生的最大指导”。
习惯可分为行为习惯、身体习惯和思维习惯。
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或行为。它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与人们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你不会制作思维导图,那么根据本书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制订21天学习计划,每天坚持按计划完成,你就能基本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方法或者形成这种习惯。这就是从0到1的过程。
身体习惯
比如说锻炼身体的习惯,女生永远想减肥,可是身体不会在短时期内养成习惯。所以运动一周没减重,运动两周没有明显的效果,然后有些人就放弃了。
通常身体的习惯需要坚持3个月以上,就像你想参加马拉松比赛,距离为42.195公里。从锻炼身体到跑5公里,然后跑半马,最后是全马,这是一个分阶段进行的过程。我们都意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是很容易因为工作太忙、加班太晚、没有明显效果而轻易放弃。
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问题时,所偏爱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思维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思维决定情绪,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比如,悲观消极的人总是倾向于从负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总是先想到最坏的结果;相反,乐观的人总是能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不管处境多么不好。
举个例子,在沙漠中,悲观和乐观的两个人都看着剩下半杯水的杯子,悲观的人按照惯性的思维会说:“天啊,我失去了半杯水。”而乐观的人则会说:“我还有半杯水”。人的思维习惯和性格相关,在潜意识冰山下有很多潜在的因素存在。所以改变思维习惯最难,受到的阻力也是最大的。阻碍你成长的不是别人,而是过去的那个狭隘和固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