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我是大学生——年龄层次不同,说话特点不同
(一)从幼稚天真到成熟世故
不同年龄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口语表达风格,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婴儿只会呀呀发声;小孩子说话显出一份好奇、淘气、稚气、天真、活泼和依赖;少年说起话来总是有一种叛逆感,风风火火;青年人说话往往是天马行空,畅所欲言,无所不谈,彼此间有说不完的话题;中年人说话就有了一种叫做成熟的东西,话题不多,直奔主题,非常现实,重内容,重实际,重理论,一旦说了就做;老年人讲话、平和、沉稳,话少而精,充满人生智慧。
我们这里讨论年龄和说话特点的关系,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地说小孩子说话天真活泼,童言无忌,老年人讲话缓慢沉稳,深刻世故,就显得简单浅薄了。年龄对个人的影响最主要的是提供了时间让人们去积累阅历,而往往阅历和年龄不是简单的正相关,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阅历积累的不同加上个人对待阅历的观点和方法不同,使得年龄对个性特征的影响比年龄对口才的影响要复杂得多。我们几乎都见到过显得老成的年轻人和身着艳装的老顽童,而这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如何看待这些“鹤立鸡群”,不同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口才风格的另类现象以及如何有效、个性化地在年龄段和口才风格之间建立联系。
首先,来关注“少白头”和“老顽童”。这样的例子虽然是少数,但是格外引人注目。虽是年轻人,说话却一副老年人派头,可能是此君思想成熟,人生阅历丰富,也可能是思想过分保守,性格老气横秋,也可能是兼而有之,还有可能就是摆酷装出来的沧桑感。老年人仍然活泼好动如小孩子,返老还童,说起话来,不论是话题还是方式都是“老夫聊发少年狂”,通常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这样的老人开朗爽利,不甘于老,人老心不老,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自己也觉得变年轻起来。不管是哪种情况,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要注意度和对象。过分地显得成熟,总是一副长辈气派,说话动不动带着过来人的味道,会让人不耐烦不欢迎;太活跃太好动太前卫了,说话刻意地像年轻人一样,会让人觉得不自然不放心。而且,在一群年轻人中间显得老成些,容易树立可靠的形象,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是和老年人、和自己的长辈在一起还是这么一副腔调的话,只会让自己显得浅薄无知;相反,一群老年人在一起,如有一个老顽童在场的话,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大家仿佛都被感染了,而如果是和一群原本指望着依靠、学习自己的年轻人在一起,这样的言谈举止就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在年龄段和个性化口才之间建立连接。这里有两层意思:
1.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说话风格。成长是缓慢的,但当我们发现时,又往往是瞬时的。虽然成长基本上是个自然过程,但是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而且,深层次、更关键的阅历积累也差别巨大,结果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难见到,不少几乎是中老年的女士们说话竟然嗲声嗲气,作青春少女状,俗不可耐。每个人都需要及时地发现自己年龄、角色的变化,调整说话的风格,尽快适应新情况。大学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年龄上差好几岁,有些人可能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另一些人可能还是未成年的花季雨季少年,但大家都面对着同样的大学环境,此时就要考虑到自己的言谈风格不能和主流风格差别太悬殊了,不论年龄大小都需要使用大学时代的语言。
2.使自己的口才具有和自己的年龄段最适应的特色,并使之与自己口才的其他特色协调统一。很可能你性格拘谨,保守内向,不善多言,如果你现在正是韶华年少时,一味地不去考虑年龄特点,固守自己的说话风格,可能就会让大家觉得木讷呆板,如同书呆子,没有一点青春活力,难以相处;而如果你扬长避短,虽然个性不改,但是苦心致力于使自己的话以一当百、一针见血,同时努力做到知识丰富,眼界开阔,这样大家就会认为你有领导才能,对你产生依靠,而这对于一个开朗外向、大大咧咧、随和率直、活泼好动、青春特点齐全的人来说就比较难做到了——这就是协调年龄和个性化口才的例子;举一反三,将来你不可避免地会到中年老年,需要你做的就不是让口才发挥沉稳性格的特长了,原来的冲动少年们此时都已经差不多沉稳了,你得继续开辟新途径了。
(二)校园语言文化
大学生处在青春与成年的过渡期,加上校园特殊的环境,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文化体系。活跃的气氛,跳跃式的思维,开阔的眼界,丰富的话题,专业的术语,独创的语言,无忌的交谈,既有青春年少的特点,又有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的雏形,这些共同构成了大学校园语言文化的基本特点。
高中生和上班族们很少知道“FT”为何意,但这在大学生那里却是口头禅;同样,只有大学生们才会在BBS上疯狂灌水,畅所欲言,不顾语法,创意十足;只有大学生们晚间卧谈有说不完的话题,从拉登到女生楼;只有大学生们互相嬉笑怒骂而不在意;只有大学生们会发明、窜改各种台词表现自己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互相碰撞思想,互相交流梦想,互相影响生活的特殊的年轻人群体。
想了解大学生们的语言文化特色,只有深入其生活才能原汁原味地感受到,对于象牙塔外面的人来说真的有点难以想象;但是,想要从人群中辨认出一个大学生却简单得多,因为他说话太有特色了:文质彬彬,稚气未脱,活泼异常……
大学生的口才更多地体现在天马行空的超脱想象力上,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没有烦琐的礼仪规则。所以,想要潇洒地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别忘了自己身处的个性十足的校园语言文化氛围,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去体味一下自己特有的口才。人生是由不断变化的现实组成的,不要总想着将来怎样怎样,也不要总沉醉于中学和儿时情景,把握好现在,不要一副学究样,不要一副上班族的样子,也不要还是毛孩子气十足,大喊一声:我是大学生!放心大胆地在这段珍贵时光中张扬你的个性吧,用特有的语言风格!
(三)校园不等于社会
大学生终究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尽管校园中邮局、银行、超市等等什么设施都有,俨然是个小社会,但校园终究不是真正的社会,事实上,校园和社会之间有巨大的差异。正在走向和准备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需要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在口才风格上,要做好从校园风格向社会风格及时转变的准备。
你可以逃某位教授的课,但可要小心,不要这么随便地逃哪一个老板的班;你可以在BBS上大放厥词,指点江山,评天论地,但可要注意,走向社会后不能这么放肆地和同事在酒吧间高谈阔论;你可以潇潇洒洒、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邋邋遢遢地出现在校园里,但不能衣冠不整地出现在公司里;同样,你可以天马行空、口无遮拦、自由自在地和同学大侃特侃,但在校园外,你的口才不仅仅表现为敏捷的头脑、发达的想象、自如的舌头,更多的是礼仪、技巧、经验和人生智慧的综合。
所以,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尽情地说着大学生自己的话时,要想到,这样的风格仅仅适用于现在的校园里,外面更广阔的天地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规则。要清醒地知道,在一群大学生中显得口才出众、光芒四射的,未必在校园外仍能这么受欢迎;而一个平时和同学说话显得不怎么入流的人,很可能非常适应将来社会对口才个性的要求。了解社会和校园的不同,了解自己在校园中是怎样的一种口才风格,了解自己的现况是否和未来的要求顺利接轨,是本章最后向读者强调的,如果发现现在的口才风格可能会和将来的要求有冲突,就需要自己及时着手做准备了。这里,祝每一个大学生在享受校园特有的语言氛围的同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