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纲·宋辽金元文学(第四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柳永和宋词风格的演变

北宋初期的词,仍沿袭自中唐以来以短章小词配合令曲的局面。词作多受南唐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的影响。李煜的〔浪淘沙〕〔虞美人〕〔相见欢〕等名作,都写于入宋留居汴京期间。此外,潘阆、王禹偁、寇准、林逋、杨亿等诗人,兼有可读的词作。柳永以弱冠之年,步入创作盛期,开启宋词新面貌。

第一节 柳 永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所以人称柳屯田。

柳家先世为河东人。唐代,柳永七世祖到福州、建州为官,遂为建州(今福建建瓯)籍。祖父柳崇(918—980),拒绝闽王王审知的聘任,终身布衣,隐居崇安五夫里。父柳宜(938—?),南唐时为太子校书郎,江宁尉,宰贵溪、崇仁、建阳三邑,拜监察御史。叔柳宣试大理评事。遂迁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江南,第二年,柳宜以“伪官”身份得雷泽(今山东菏泽东北)令、费县(今山东费县)宰。柳宣以校书郎为济州(今山东巨野县南)团练官,其家迁居济州。柳崇于太平兴国五年病逝于济州官舍。淳化元年,柳宜为任城(今山东济宁)宰。柳宜入宋十五年,连尹三邑州县之职,均在京东东、西路,今山东巨野费县、济宁等地。柳永出生于山东。

柳宜于淳化元年携文三十卷,叫阍上书,经过考试,改官芸阁,分派到荆湖南路全州(今广西全州)任通判。王禹偁有《送柳宜通判全州序》。

柳宜全州任满后,可能到淮南东路扬州(今江苏扬州)任职,后回京任国子博士。王禹偁《建溪处士赠大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并序》说:“诸子诸妇,动修礼法,虽从宦千里,若在公旁。”可知柳永青少年时代,是跟随父亲、母亲度过的。据宋张津等纂修《乾道四明图经》,宋方万里、罗濬纂《宝庆四明志》记载,柳永曾在晓峰盐场有题壁词,后厄兵火,毁弃不存。然其词集中留存。即〔林钟商〕〔留客住〕:

偶登眺。凭小栏、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宋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淳化元年(990)始置盐场。只有富都一正监。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析监为三,曰正监,曰东江,曰芦花;又有三子场:晓峰则隶正监,甬东则隶东江,桃花则隶芦花”(《乾道四明图经》记载,甬东隶正监,晓峰隶东江)。史实说明,晓峰盐场正式建制是柳永辞世以后的事,且是属于正监的一个子场。宋代盐场的场务官制,大都仍沿唐旧,大者曰监,中者曰场,小都曰务。柳永在盐场时,晓峰顶多可以称是富都正监所管的一个务。所以,可以肯定柳永并未担任过盐监,只是青年时代担任过一个普通的差役。柳永虽然从出生就跟随父亲经历了社会的变动、家庭的不幸,但他毕竟出身于一个重视儒家传统的士族家庭,必然要走仕宦的道路,而且仍然以“行道”为己任。所以,青年柳永在海岛上做着煮海盐生产地的公务,却怀着悯民的情怀和上达天听的愿望,写了《鬻海歌》(悯亭户也):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溜成卤。卤浓咸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秤入官中充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惟尔盐,化作夏商周时节。(冯福京《(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六名宦)

这首诗显然受到了杜甫古体诗和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影响。

在两浙,与孙何(961—1004)交往对柳永有颇多的影响。据《宋史·孙何传》记载:“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柳永有词艺,柳永的父亲和孙何,均与王禹偁交往密切。这就使得柳永与孙何有了接近的途径。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十里荷花”条: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又,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中秋上“借妓歌”条,引杨湜《古今词话》:

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之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欲在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婉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孙何在咸平三年至景德元年(1000—1004)任两浙转运使。转运使,唐代开始置官,宋代仍之。初主一路财权,宋太宗后,各事无所不总,甚至,因各种原因不能回乡科考者,也可以由转运司进行考试。孙何任两浙转运使的时间,是柳永可能赠孙何词的时间,也是柳永可能在富都盐场任职的时间。柳永与孙何会面后,来往增多。柳永有多首词作,如〔正宫〕〔早梅芳〕等,可能也是赠孙何的。柳永词作所反映出的行踪,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两浙路,和从京城汴梁经水路到泗州、到两浙的路途上。“楚天”“楚江”“楚客”“越娥”“吴姬”等语经常出现。他不仅有多首在杭州、会稽等城市写的词,亦有到水村荒丘的词作。这并非一个浪子专门到处寻花问柳,而是“路遥山远多行役”(〔双调〕〔归朝欢〕)。我推测,柳永很可能从富都盐场开始,到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为止,这三十多年中,有很长的时间是在两浙转运司下属部门,充任管勾、干办类的职务。有时到一些地方公干,被地方部门接待,得以在中小城市与营妓、官妓歌舞侑觞。只有在回家或回京城考试时,才在京城居住。所以,柳永多写乐工歌妓的俗曲,也富羁旅行役之词。他自述:“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竟留连。”(〔中吕调〕〔戚氏〕)但从他的家庭情况来看,绝没有供他挥洒的金银。

景祐二年初,柳永任睦州团练推官。虽然有人想帮助他,但始终没有得到进用。晚年在西北地区任屯田员外郎。从他的词作来看,他这段时间到过长安,并曾进入今四川境内。如:“井络天开,剑岭去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小石调〕〔一寸金〕)“长安古道马迟迟。”(〔林钟商〕〔少年游〕其一)“参差烟树灞陵桥。”(〔林钟商〕〔少年游〕其二)屯田主要在原州、渭州等地,属秦凤路。柳永约卒于皇祐五年(1053)或稍后。

柳永是“行道”的传统文人,又十分追慕宋玉、曹植的才气,对杜甫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同时也是新历史时期的文人。他的〔大石调〕〔鹤冲天〕是他心态的最直白写照。〔大石调〕〔传花枝〕可算姐妹篇: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着到。

把这首词和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比较,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从柳永这一疏狂的性格特点入手,去解读他的情词、羁旅行役词、怀古词,甚至写都市繁华的词作,就容易把握一些。叶嘉莹《论柳永词》说:“柳永写的是慢词长调,柳永还不只是形式上拓展了,他把歌词所写的男女相思离别的感情,换了一个角度……不是从闺中女子的角度来写了,是从一个客子的、男子的身份口吻来写相思离别了……所以,在柳永的词中开始出现了非常可注意的一点——就是出现了高远的景物,结合了他的志意的追寻和落空。”王国维所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中第二种境界,所引即柳永的〔小石调〕〔凤栖梧〕其二: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把恋爱相思之情的执著缠绵,经受怎样的折磨也无怨无悔的状态,描写到极致。王国维把这作为成就任何大事业大学问的一种追求的境界。这也是柳永一生不懈追求的精神的真实写照。

柳永生活的年代是宋太宗(976—997在位)、真宗(998—1022在位)、仁宗(1023—1063在位)期间。而他的词作高峰期,主要是宋真宗至宋仁宗景祐元年三十多年的时间。他比张先、晏殊约长十岁,比欧阳修约长二十五岁。张先和欧阳修都是天圣八年进士,较柳永又晚二十五年。北宋词坛,柳永实为先声。

柳永青少年时代到中年,就经历了相当今之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江淮、福建、浙江的雨露风霜,对于社会的了解,远远超越了晏殊、张先等人。他担任干办类的职务,对于官场有更深切的体会。但他心胸广阔,也并没有只是“叹下位”“伤远行”,而是真实地记录了经济发展的北宋城市景象。如〔仙吕调〕〔望海潮〕,在当时负盛名,发挥了柳永用赋体手法写词的长处: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叙形势之胜,都市的繁华、钱塘江的壮阔和士民的殷富;下片从湖山全景、四时风光、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方面赞咏西湖。他到过两浙及江淮的多个城市,记录京城开封节令活动的词作也反映了多彩的社会风貌(如写上元景物之〔仙吕宫〕〔倾杯乐〕)。

柳永尤工于抒发“羁旅行役”的游子情怀。羁旅,即寄居作客;行役,即服役、跋涉在外。〔双调〕〔雨霖铃〕(寒蝉凄切)和〔仙吕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本是一支曲的名字。唐玄宗入蜀时,至斜谷口,连天霖雨,在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他正悼念杨贵妃,因实景实情写下〔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倚旧声填词,遂成曲牌名。这首词上片写诗人离开都城,与情人话别时候的情景,下片写到别后可能出现的思绪。“凄切”,是寒蝉的鸣叫声。“寒蝉”是蝉的一种,初秋时鸣,因为当时天气已经寒冷,所以叫寒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有“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寒蝉凄切的鸣叫声是眼前实景,也点明时令,与下面“冷落清秋节”呼应。“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是送别的地方,“晚”点明时间。“骤雨初歇”,骤雨刚停。正在送别时,天下了一阵急雨,话别的人,正好多留恋一会儿,可是现在雨停了,就再也留不住了,无论如何该分手了。“都门帐饮无绪”,京城门外的饯别宴饮无情无绪。“都门”,京城城门。“帐饮”,饯别时设帐宴饮,指别宴。“无绪”,写出别时的情绪。无情无绪,正是情绪浓重的表现。“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处留恋难舍的状态,船夫却催着开船。“兰舟”,是船的美称,传说鲁班曾经用吴王阖闾种的木兰造船。分别的时刻到来,别情达到高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两人手拉着手,互相看着含着泪水的眼,竟说不出话来,好像喉咙塞住,生动地描绘出离别时的心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彼此越离越远,离舟则行驶在千里烟雾苍茫的水面上,日暮时深沉的云气中。这里将近景远景连成一片,且融入诗人不可名状的别情,正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下片是设想别后的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已是极愁苦的了,更那堪在这样冷落清秋时节呢!愁上加愁,怎么经受得起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传诵的名句。它进一步点染了别后孤独寂寞没有着落的心情。本来别情使自己精神处于朦胧的状态。船夜间行驶,今夜酒醒处将在什么地方呢?想必是在拂晓,所见到的只是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次分别要经历很长时间,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是无用。纵然有千种恩爱之情,更向什么人倾诉呢?

〔八声甘州〕也是名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全词由八小段音乐组成,八韵,所以叫“八声”。上片写景,旅者登高望远,展示江上的清秋景色;下片抒情,写自身萍踪浪迹的处境和情人正妆楼颙望的形象,情深意长。“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始用一“对”字领起。“潇潇”,暴疾。《诗经·郑风·风雨》载“风雨潇潇”。“江天”,江水与天空相连之际。“洗”,洗涤。傍晚,江天之间经过一场暴疾的秋雨洗涤,秋景又深了一层。诗人对着这样的清秋景色,用“渐”字领起三句:“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渐”,旋、还、又的意思。“霜风”,寒风。“关河”,指山河。经一番雨后,旋又寒风凄冷紧急,山河一片萧瑟孤寂,残阳照射在诗人所站的楼头。这三句得到苏轼的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畤《侯鲭录》)。接下去写诗人登临所见。“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是处”,所有的地方。“红衰翠减”,花木都凋零了。红指花,翠指叶。“苒苒”,渐渐地。“物华”,指自然景色。“休”,完了。所有地方的花木都已凋零。烂漫的景物风光渐渐地都不存在了。“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无限的感慨悲愁都付之于无语的东流江水。下片写情。“不忍”,不堪。“渺邈”,遥远渺茫的样子。开始用“不忍”二字领,诗人正在登高临远,而面对这一幅秋景,感情上更是受不住,使不可遏制的乡思更加难以收拾。“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淹留”,滞留。屈原《离骚》云:“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诗人慨叹自己近年来在外漂泊,滞留他乡究竟为了何事呢?“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颙望”,抬头远望。诗人自然联想到自己所思念的对象,她必然经常在妆楼上望着天际的归舟,而好多回都错认为是自己爱的人回来了。“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争知”,怎知。你怎知我在这里倚栏凝愁呢?把漂泊者乡思离愁描画得十分逼真。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饱含着一个漂泊游子的悲哀、孤寂,和对天地、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是痛苦的,但也形象地刻画出说不出的心境,展现了无限广阔的胸怀。

柳永词标志北宋词发展的起点。他和歌妓乐工一起,创制了以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为特色的慢调。如〔甘州子〕只有三十三个字,他的〔甘州令〕增为七十八字;〔长相思〕本双调三十六字,他增为一百零三字;〔浪淘沙〕本双调五十四字,柳永变为三迭一百四十四字;等等。这一方面可以看到随着词乐的发展,词体繁衍的趋势;另一方面标志着词体的进一步完备,为宋词的繁盛奠定了基础。随着形式的扩展,柳词多用赋体,〔望海潮〕〔雨霖铃〕等,也多长于铺陈。柳永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吸收口语入词。如〔忆帝京〕,就几乎是用口语写成: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辗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说柳永“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之人悦之”。刘熙载《艺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有人因此鄙薄柳词,其实这正是柳词的长处。

柳永很长时间在“秦楼楚馆”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曾自称“白衣卿相”。金元的浪子才人和他一脉相承。柳永的词也下开金元曲子的先河。况周颐《蕙风词话》说:“柳屯田《乐章集》为词家正体之一,又为金元已还乐语所自出。”所以,柳永在词曲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节 晏殊、晏幾道及其他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庆历(1041—1048)中,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他注意引进人才,范仲淹、韩琦、欧阳修都出自他门下。词和欧阳修并称,著有《珠玉词》。

晏殊词从整体来看仍延续南唐词风,但并非一味因袭,作为一个词作者,他有着自己的风格特色。他居于国家重臣的地位,对朝廷中的矛盾有亲身的体验,也曾遭到贬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有一种感伤的情绪,概括了较深的人生哲理。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有的题作《春恨》,表现了伤春的心理。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两句对偶工巧自然,寄托了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探索。这两句还见于作者的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但评论者都认为这天生是一段词。花的落去,春的归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人留不住,花也不能自主。这和上片“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个意思。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流逝。燕子归来是必然的,然而也非简单重复,来者也不一定是去者,所以说“似曾相识”。宇宙、人生的变化,只增加了词人的慨叹、惆怅。〔蝶恋花〕是一首有名的作品: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离别相思之情。“槛菊愁烟兰泣露。”“槛”,栏杆,轩前栏杆。庭院内的菊花笼着轻烟,兰花带着露珠。菊花点明时令是秋天,露珠点明时间是清晨。菊花的“愁”,兰花的“泣”,表露了人的情绪。“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轻寒”是秋天清晨的气候。燕子穿过帘幕飞去,燕子双飞,而人却是孤单的。“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谙”,熟悉。月亮到天亮仍然穿过朱户照着离人,不知人离别的痛苦。接着写词人登楼远望。“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秋风把树上的叶子都摇落了,更显得一片寥廓,独自登楼远望,可以看到远连天边的路的尽头。“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可是自己所思念的人不见归来,要寄信又没有“尺素”,就是要寄的话,山这样长远,水这样广阔,又往哪里寄呢?

这首词描摹了离别相思的愁苦心情,有着较深的含义,词的意境给人以联想的广阔天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是写词人经过一夜相思之苦,清晨登楼远望,眼前一片空阔,离愁愈炽。这情景被王国维喻为“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的“第一境”。晏殊词语言疏淡闲雅,温润秀洁,写艳情不纤佻。他个人抒怀的词中,也表露了一种旷达的怀抱,如〔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他的写景词也很生动,如〔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上片写初夏的景色,下片写东邻女伴斗草赢后的笑容,极富生活情趣。这些特点与宋代诗词风格的转化,也不无联系。

和晏殊同时的还有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属浙江)人。官至都官郎中。宋祁有一首写春天景物的词〔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为名句。张先有一首题作“春眠”的词〔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为名句。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张先的〔归朝欢〕中有“妖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再加上“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等词句,遂被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张先称宋祁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可见他们十分注意锤炼字句。晏幾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的幼子。他仕途连蹇,又不肯依傍贵人之门,生活渐趋穷困潦倒,思想趋于颓放。他的词风和他父亲相近,但多一些真切的哀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他“工于言情”,“而措词婉妙,则一时独步”。著有《补亡》一编,即后世所传的《小山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和〔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他的两篇代表作。前者写对歌女小的怀念,后者写与所钟爱情人的重逢。〔临江仙〕是晏幾道最著名的作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的意思是,梦回酒醒的时候,当初留下快乐回忆的地方,现在却是楼锁幕垂。去年离别时的哀愁又袭来,雨洒花落,燕子双飞,而人却孤单地立在那里。记得与小初见的时候,她穿着绣着心字花纹的罗衣,用琵琶传达着相思之情。当时明月虽在,曾经照着她来归,而她呢?不知到哪里去了。

、莲、鸿、云等人是晏幾道的好友沈廉叔、陈君宠家的歌女。后来随着好友的卧病和去世,歌女也散去。词中表现了晏幾道同歌女小的恋情。

这首词先写今日相思,再写当时相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则先写旧时的欢乐,再写别后的相思和重逢的快乐。通过场面描摹,表达出缠绵悱恻的感情。其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都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