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意义
本书以早期北京话语气词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各类语料中最常见的语气词“啊、呀、哇、哪、呢、咧、了、啦、吧、吗”,研究意义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3.1 北京话及共同语研究
北京话是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重要基础。北京话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北方方言和满语的巨大影响,在清代“定型并作为通用语使用”(太田辰夫,1991),到了民国时期又经历了“欧化”的洗礼,词汇和语法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北京话的发展史上,清中叶和民国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转型期,当代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很多语言现象,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另一方面,当代北京话与早期北京话也有很多不同,早期北京话的不少现象在当代北京话中已经消失或发生变化。晚清民国又正是官话新标准的确立时期,从南方官话到北方官话的转变,其中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北京所具备的政治经济地位等,而这种转变又反过来对北京话的发展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1.3.2 语气词历时研究
语气词从古到今的变化极大,“上古的语气词全部都没有在口语里留传下来”(王力,1989)。因此语气词的研究大多分为两段,从上古到近代的语气词描写分析为一段,对现代白话语气词的描写分析为一段,清中叶至民国时期作为过渡,其语气词面貌少有详细描写。考察这一时期的语气词,不仅可以在共时层面有所补充,也可以将近代和现代语气词描写衔接起来,对于认识当代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都有重要的价值。
1.3.3 语气词功能研究
语气词位于句末,语音轻弱,意义空灵,相较其他词类,存在读法和写法的极大差异。加上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语音变化、历时留存的方言影响,同一个语气词采用不同写法,或是同一个字形记录不同的语气词,都给研究带来极大干扰。事实上,对于语气词这样有限分布的词类而言,语音形式比语法形式更为重要,研究需要将语音和意义结合起来。语义方面,以语气词传递情绪和态度的互动功能为基础,区分全句的语气和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考察语气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语音方面,以注音材料为依据,考察语气词的读音变化,讨论这种变化的句法语义条件。这样,在进行历时考察时,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既避免空谈,又注重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