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最近十余年间,很多国家整体的汉语教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汉语教学开始逐渐进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主流,加入到语言教学政策中。汉语双语教育和国际学校的汉语教学近几年有了显著而迅速的历史性发展。

与此同时,汉语教学也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所以各地区汉语学校、机构、教学同仁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尤其重要。这一新的情况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汉语教学可持续发展以及汉语能成为国际性语言,取决于汉语教学学科化,即汉语能被列为多数国家基础教育的正规科目,能成为具有正式发布的教学大纲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这一学科化过程应以国际学校为先进试验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中,基础教育体制中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经常被视为一个教学级别而笼统称为“中小学”。但是,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无论是对于“活语言”(仍被使用的语言)还是“死语言”(不再被使用的语言,如拉丁语)来说,由于语言习得者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和不同阶段之间“认知门槛”的存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的习得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而对汉语的认知差异是划分小学汉语习得者和中学汉语习得者之间第一道分界线的重要参照依据之一。“中小学”这一说法,已成为了较流行的成见,是认知判断上的重大偏离。同时,这一提法也反映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往往忽略了基础教育中汉语教学的重要性,而基础教育中的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基础。纵观欧洲各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其外语教学法的发展与进步均得益于基础教育或非专业教学中教学法的实践、积累与进步。以法国为例,高等教育中专业汉语教学的教学法至今仍停留在传统的“语法—翻译”阶段,而并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反观在初中及高等教育的非专业汉语教学中,教学法得以更好地发展,新的教学及评估模式被采用,如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和博客教学(Podcasting Learning)等。《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一书以具体课堂教学案例帮助我们认识到中学和小学教育的特殊性。

目前,汉语第二语言教育处于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像其他外语教学学科建设一样,应该把基础教育的外语教学作为学科建设最紧要的环节,也应该认识到基础教育的外语教学的理念应包括三个目标:即培养智力、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培养外语的交际能力。以这三个教学目标作为标准去衡量汉语的价值,会证实汉语的价值和地位远超现有认知。学习汉语是深入了解中国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一把金钥匙,也是为了培养跨语言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另一个重点在于加强基础教学本体研究,比如进一步探讨如何把汉语作为非字母文字语言融入“内容与语言整合型学习”(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教学模式。该模式重点在于了解各个学科在与外语结合时是否同样会有效果。用外语教授的学科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内涵型学科:这类学科包括不同的文化层次,因此范围较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是历史和地理。

外延型学科:这类学科在教学中侧重术语的定义和相互关系。理科科目属于这一类(数学、物理、化学、科学以及生物)。

行动型学科:这类学科能使学习者尽快掌握表达能力,其本质在于实践,如体育。

除了以上整合型学习,我们学科建设应该加强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也应该加强案例研究。案例研究适合学科教学论的本质。

这正是汉语水平考试中心(科思达)成功举办三届国际学校汉语教学研讨会的深刻意义所在,而且是《国际汉语教学从这里开始——中小学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的重大价值所在。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主席

欧洲汉语教学学会主席

法国教育部首任汉语总督学

白乐桑

2018年2月10日于巴黎